A股估值水平與國際貼近 走跌原因市場信心不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1日 10:53 《財經時報》 | |||||||||
陶冬 今天的A股市場,估值水平與國際貼近,估值水平正常化,不代表沒有進一步下跌空間,但有這種基礎面的支持,股價下跌后還會浮出水面。今天的A股市場,與其說是資金不足,不如說是信心不足。
中國有12萬億元人民幣的個人儲蓄、8萬億元企業儲蓄,卻搞不掂區區3萬億元市值(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加在一起)的股市,可謂A股五年熊市下的一抹無奈。 股權分置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像懸在股市頭上的一把利劍,威脅著每一個市場參與者。世界上沒有一個股市,在有超過現有流通股兩倍以上的新股隨時可能入場交易的情況下,能夠正常運作的。這是前幾年A股市場的尷尬和悲哀,也是股價節節下挫的原因。 隨著股權分置問題出現轉機,筆者在進入21世紀以來,第一次由悲觀轉為樂觀,認為一個變局在醞釀中。如同所有的拐角市,市場走向并不十分明確。但是,股權分置改革已徹底打破了舊的均衡,新的動力在積聚中,目前的市場價位很難長期維持,大市不是上就是下。筆者認為,A股向好的可能性更大。 首先,經過多年輾轉回落,A股市場股票的估值已貼近國際市場估值的香港H股。剔除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的石油股,其他A股目前的平均市盈率是16倍,市凈率是2.3倍。與此相對的H股(除石油股),其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13倍和2倍。 換言之,A股市場過去的估值泡沫已經基本消失。有趣的是,市值大的藍籌股的估值尤其合理,與H股之間幾乎沒有估值差異,個別公司價值更低于H股水平。估值水平與國際貼近,是過去十年來從來沒有過的,也是筆者開始關注A股的一個重要理由。 估值水平正常化,不代表沒有進一步下跌空間。股市的短期走勢具有不確定性。非理性下跌的風險是存在的——這才是股市。但是,估值水平合理了,再跌叫做超賣。這些股票已經具有長期持有的價值,它們的贏利增長要高過將資金放在銀行里所得的利息收益。如果有這種基礎面的支持,股價下跌后還會浮出水面。 再者,機構資金的入市愿望開始浮現。政府允許保險公司將資產的5%直接投資股票,15%投入股票基金。各家保險公司總資產大約為1.4萬億元,也就是2800億元資金可投入股市,相當于26%的可流通A股市值。幾家在香港上市的保險公司的年報顯示,它們的股票持有量平均不到總資產的6%。除此之外,年金和社保基金都有入市空間。 QFⅡ的入市意愿,遠超過筆者當年的設想。首批的40億美元額度早已用光,眾海外投行處于饑渴狀態。QFⅡ額度由40億提高至100億美元,制造出近500億元人民幣的入市資金,相當于4.5%的可流通市值。QFⅡ進入中國,有對人民幣升值的憧憬或其他什么打算,不過,它們對A股市場輸送的確實是真金白銀的彈藥。 股市主體機構投資者化,是穩定市場的重要一步,也是市場走向成熟不可或缺的一步。即使上述資金全部入市,機構資金在市場上的份額依然偏低,不過情況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A股市場低迷,與眾多國內券商財務出現危機有直接的關系。由于內部及外部監管上的不足,券商們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在市場上舞高弄低,魚肉了小股民,最后把自己也砸進去了。最近國家對這一行業作出了一系列整頓,關閉、托管了一部分,對幾家大券商注了資,同時可能推出券商保險基金,以保護股民利益。 當然,A股市場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在企業管治、監管能力、財會信譽等方面,與國際水平相比仍有明顯差距,但是筆者認為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隨著固定資產投資速度放緩,不少原材料價格(石油除外)已出現回落,相信這也會影響上市企業的整體贏利水平。同時股改剛剛全面鋪開,對價、釋股等具體問題仍有大量不明朗因素。不過筆者感到,A股市場的機會開始浮現,值得有風險承受力的投資者重新關注。 股權分置所可能釋放出來的股票供應,對現有的流通股來說是一件莫大的事情,但是對滯留在銀行儲蓄中的20萬億資金而言,又是一個小數目。今天的A股市場,與其說是資金不足,不如說是信心不足。前景乍現,風險多多,拐角市不少是從這種狀態下起步的。 (本文無意做出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