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張化橋:聰明投資者不買帶工廠的股票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8日 14:27 和訊網-《財經》雜志

  聰明的投資者不買帶工廠的股票

  張化橋/文

  六年前,我在紐約做路演時,有一名印度籍的基金經理告訴我,他成功的秘訣是永遠不買帶工廠的股票。我以為他只是走極端而已。可是這六年,他的基金總是表現驕人,吸
引了大量新錢流入。

  后來我一查他過去十年的表現,也很出眾。最近我又見到他,很高興地告訴他,我也成了他的信徒。

  中國的股民可以好好想一想,過去六年,或者五年、三年,或者任何一個時段,只要避開了帶工廠的股票,必然可以跑贏大市。這一點我想是沒有人有疑問的。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很簡單。世界上有千萬種工廠,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需要大量資本支出,還要不斷做研發,原材料價格莫測,而制成品價格更莫測。每天都遇到新的競爭者,因為沒有進入障礙;收款難頭疼,質量控制也頭疼。今天消費者想吃面條,明天改吃煎餅,那么面條廠廠商的投資就白費了。

  世界上的工廠有兩種,一種是自有品牌,另一種是貼牌生產。

  其實,從總體上講,他們的命運都很不樂觀。雖然歷史的長河會永遠流淌,人類永遠會需要家用電器,或者服裝,或者玩具,或者食品飲料,或者汽車,或者通信設備;可是股民買

股票,要考慮的則是毛利率、產品的生命周期及股本回報率的問題。

  近十年,全球制造業名牌公司倒閉或者盈利大減、市值大減的例子不勝枚舉。大家想想美國赫赫有名的三大汽車公司的處境,再想想家電類、通信設備類或者服裝類巨頭們今天的處境吧。

  品牌很重要,但十分脆弱。可以說最實在的是利潤,特別是現金流,而且是源源不斷的現金流。相比較下,品牌既不一定經得起別人的競爭,也經不起自己的折騰和胡來。

  中國也有很多“知名品牌”,他們的命運能經得起別人的沖擊和自己的胡來嗎?經得起大股東或者市政府的折騰嗎?品牌的建設需要經驗,更需要一個長期的態度。公有制與品牌建設是有根本性矛盾的。

  未來幾十年,世界的工廠還會繼續往中國遷移,因為中國勞動力便宜,土地便宜,環保標準很低,地方政府競相提高稅收優惠。

  很難講世界工廠的大遷移對中國人民有多少好處,可這是“世界經濟大合作”不可阻擋的潮流。當A工廠發明了一個做特種面條的訣竅時,30個工廠馬上可以隔一個星期便隆重推出類似產品。我們自以為聰明和能走捷徑,但長期來講是害自己的,因為對知識產權保護得不好,就沒人有動力去花時間和錢做研發。中國需要一個制度,讓發明了新東西的人把錢賺夠。

  在股市投資,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訣竅,很少有人真正明白要少看市盈率,多看市凈率,多看企業背后的實際資產——最好這些資產能夠變現。

  雖然每個人都看市盈率、市凈率、未來現金流貼現值,但大家不太花時間去想他們的內涵。其實所有估值方法都是相通的,說來說去是一個東西。與其說我們這些人是股票分析員,倒不如說我們是企業分析員。

  我們要分析的,是一個行業能否站得住、周期如何、某個企業在行業中具體的位置以及公司治理。至于那些財務數據,我認為則比較次要。

  美國股市有一個壞習慣,分析員要對每個季度的盈利做預測,企業也幾乎都提供季度盈利的指引,股價也隨季度業績好壞而波動。可是,任何企業的業務都是有季節性,或不均勻性的,為什么那么多企業的季度業績都“平穩向上”呢?難道這些企業管理層的駕馭能力真的是如此高超嗎?

  在投資股票時,看企業的盈利當然很重要,但是盈利容易有水分。

  比如,稅務優惠資產出售處置的盈利或者折舊率的變化,以及費用攤銷方法、存貨的處理,都可能會扭曲盈利。

  而且,即使這些因素都不存在,也有可能這半年盈利不代表真實狀態或長期可持續的狀態。要想市盈率有意義,企業每年的盈利必須非常穩健。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公司實在是鳳毛麟角的。

  最后再回到我們的工業行業。幾乎每一個工廠的生命周期都似乎很短,而且越來越短。在這有限的生命周期里,繁榮期就更短了。當一個工廠倒下時,千萬個工廠站了起來。這種前仆后繼的悲壯情景,也就意味著中國工業會越來越大,我們的公路和港口會越來越忙,耗電會越來越多。可是聰明的股民們,最好不買帶工廠的股票。-

  (作者為瑞銀

證券(亞洲)董事總經理、中國研究聯席主管)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