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對價助長投機心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2日 00:37 東方早報 | |||||||||
所謂“重組對價”,指的是績差公司進行股改,大股東不支付對價,而是用資產重組來代替對價。管理層出臺“重組對價”政策的初衷是,績差公司大股東無力支付對價,不得已才讓大股東(或準大股東)拿出優質資產,通過重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方式完成股改。其具體做法是如《管理辦法》提到的三條,即置入優質資產、代公司償還債務和代原股東償還占資。
但問題也就接踵而來了。 首先,“代為償還債務和占資”,用什么償還?現金還是實物資產?筆者估計十有八九是后者,因為如果有現金,那干脆用現金來支付對價不就得了。然而,如果用作“重組對價”的絕大部分都是實物資產,那么如何區分“優質”、“有盈利能力”? 中國股市有史以來幾百起重組,有哪個重組方宣布置入的不是優質資產?可如今真正經得起考驗、堪稱績優的又有幾家?是的,股市上績差股很多,少說也有幾百家,但翻翻這些績差股的歷史,重組次數越多,榨取盤剝越深,由廣華化纖一路演變而來的ST華圣就是最好的例子。 當初,正是一茬又一茬的大股東變著法子侵吞掠奪上市公司,才把它們一步步拖進深淵,難道他們現在良心發現,把吃進去的給吐出來了?真要有優質資產早就注入了,還等到現在? 其二,也許有人會說,原大股東拿不出優質資產,不排除一些手里有“貨”的戰略投資者沖著“重組對價”而來,因為這些外來重組者不支付對價就能獲得流通權,還有可能在股市上再融資。這種情況更需警惕,為了流通權和再融資,手里的“貨”必定會包裝得五光十色,讓人辨不清真偽,到時再融資到手,股票二級市場一拋,找誰去? 其三,就算“重組對價”的做法行得通,又如何防止所謂的戰略投資者和買殼者利用內幕信息,搞內幕交易和操縱股價?這里的利益太豐厚,監管又太困難。 既然如此,幾百家既拿不出現金、又拿不出股份的績差公司又怎么搞股改?在筆者看來大可不必推車上壁。在二三百家大市值公司完成股改后,市場大局已定,那些真的救無可救的垃圾,任其到三板去就是。 中國股市垃圾股本來就太多,而市場交易層次又大多集中在主板,太過單調。而現在,管理層用“重組對價”,看似政策的陽光照耀到每一個角落,實質卻助長了投機和賭博心態,8月24日《指導意見》出臺前后垃圾股瘋漲,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全面股改的推開,意味著高投機時代的到來,那可真是因小失大了。 作者:賀宛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