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目標不宜多元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30日 11:39 證券時報 | |||||||||
李康 8月19日,隨著華聯綜超及中孚實業(yè)兩家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順利過關,標志著第二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落幕。縱觀42家試點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有38家上市公司采取了“送股”或“送股+派現”的方式,約占方案總數的90.5%,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這表明,符合“最簡單的就是最好的”原則的對價方案已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受到了廣大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第二批42家方案的全部通過,沒有形成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充分博弈,不是一個最理想的結果,但從整個股改的全局來看,這肯定不是一個最壞的結果,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較好的結果。 當前股改中諸項對價方案的順利通過,與其說是緣于其對價本身達到了絕對公平,倒不如說是基于方案本身簡單性(如送股方案)基礎上的對價,在流通股股東的最大理解范圍內以及非流通股股東的最易操作范圍內逼近了對價的相對公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免除了以繁復的手段與過程(金融創(chuàng)新、二度融資等)實現對價所可能帶來的諸多不確定性。所以,我們現在的指導方針并非是在股改過程中引入各種形色不一的金融創(chuàng)新手段,股改方案的多樣化絕非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甚至不宜成為股改的主要手段,而提升股改方案的技術含量也不應是股權分置改革的中心任務。即將出臺的《股權分置改革業(yè)務操作指引》應該力求以盡可能小的成本、盡可能快的速度以及盡可能簡明清晰的過程使股改走向全面成功。 進一步來看,在制定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中堅持“最簡單的就是最好的”原則有助于降低股權分置改革的成本。在當前定價體系混亂的證券市場中,簡單明了的對價方案有助于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東減少方案的制定成本;有助于流通股東適時地從對復雜方案的迷茫中擺脫出來,直接判斷對價的優(yōu)劣,從而提高流通股東參與股權分置改革的積極性;進一步地看,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之間無謂地討價還價,降低股權分置改革的博弈成本。此外,用“最簡單的就是最好的”原則來約束非流通股東的非理性行為及股權分置改革本身的進程,不僅能大大消除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加速改革的進程,也有利于管理層對市場各主體的監(jiān)管,降低相應的監(jiān)管成本。 實踐表明:在第二批試點改革過程中,市場反應良好,不少試點公司的股價出現了“填權效應”,上證指數也擺脫了“千點保衛(wèi)戰(zhàn)”,市場人氣逐步回升。這一成果的出現無不體現出股權分置改革的意義及“最簡單就是最好的”原則的作用。然而,在這種大好的形勢下,總有各種想讓融資活動及金融創(chuàng)新等額外目標融入股權分置改革從中搭便車,讓股權分置改革單一目標多元化的聲音。“一箭雙雕”固然是好,然而“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股權分置改革是中國證券市場正常化的制度性前提,而證券市場融資功能的發(fā)揮及金融產品的創(chuàng)新均離不開統(tǒng)一穩(wěn)定的市場定價體系,離不開后股權分置時代的證券市場作為基礎。 誠然,融資活動是證券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重要體現;金融創(chuàng)新是證券市場發(fā)展的原動力。但事實上,在股權分置改革中融入融資活動及金融創(chuàng)新將不可避免地使股權分置改革進程及對價方案趨于復雜化,其結果不利于甚至有害于股權分置改革的順利進行。此時加入各種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不可避免地加劇各種定價機制的沖突,進一步紊亂市場的定價體系,進而無法穩(wěn)定市場的價格預期,有違股權分置改革的初衷。正如8月22日上市的寶鋼權證,一連幾天交易場面火爆,而與此相對應的寶鋼股價卻是疲態(tài)依舊,可謂“冰火兩重天”。其中所表達的不僅僅是寶鋼權證本身所蘊含的巨大風險,9年前的“寶安權證交易”就是前車之鑒;更重要的是,權證的定價機制脫離了作為基礎的股價,使得上市公司股價的預期無法體現股權分置改革的作用,進而會動搖股權分置改革順利進行的信心。 顯然,讓股權分置改革保持目標的單一性成為必然。不僅要讓對價方案符合“最簡單的就是最好的”原則,而且也要讓股權分置改革本身的進程符合該原則。 (作者單位:上海金信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