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面臨轉折 后市疑云等待破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9日 08:15 人民網-市場報 | |||||||||
繼日前五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后,證監會擬出臺《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業務操作指引》兩部具有實質性操作的文件。 8月26日,證監會起草并公布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就如何規范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工作、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開始向社會征求意見,旨在推
證券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27日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與會人員認為,《證券法》修改,應充分吸收正在進行中的股權分置改革的創新成果,要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需建立起有效的監管體制和機制,防范系統性風險,以重樹投資者信心。 股民期盼,低迷股市早日重現生機。 眼下的股市,雖然在上周末略有微升之后,卻仍然是云霧不開。如何將股改和市場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成為股民和公眾關心的話題。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高小真博士在上海舉行的“中國上市公司發展力高峰論壇”會上表示,惟有改革,才能帶來中國資本市場的轉型與轉折。股權分置改革已經破題,接下來重要工作就是證券市場整體制度建設的完善,基礎性制度建設和整個體制轉軌將是監管部門近期的主要工作任務。從長遠來看,是要建設一個透明高效、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運行安全、具有區域乃至國際競爭力的資本市場。 穩步推進時機成熟 4月29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截至8月19日,46家試點公司全部完成了規定的改革程序,意味著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正式結束。 證監會負責人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說,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啟動以來,試點公司的改革方案得到了市場的普遍認同,兩批試點46家公司的改革方案中,45家均已獲得股東大會通過,改革方案通過率達到98%;改革預期在試點推進中逐步趨于穩定,不少公司在改革方案中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穩定公司股價、引導股東關注公司長遠發展的承諾和組合措施安排,進一步明確了改革的市場預期;與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相關的資本市場改革同時得到推進,在改革試點期間,建立了上市公司回購流通股、大股東增持流通股等市場穩定機制,在公司改革方案中對管理層持股等股權激勵機制進行了探索。證監會發言人稱,目前,改革的操作原則和基本做法得到了市場認同,改革的政策預期和市場預期逐漸趨于穩定,符合國務院一開始提出的關于“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要求。既然如此,對下一步而言,股權分置改革總體上具備了轉入積極穩妥推進的基礎和條件。 如何推進事關成敗 《征求意見稿》共8章,55條。證監會稱,《征求意見稿》基本沿用了改革期間的操作程序,在保持試點基本制度安排連續性的前提下,對程序規范和政策導向做了適當調整、充實和完善。 在規范操作程序方面作了5方面的改進: ———改革動議。為使改革更具有可操作性,由試點期間采用的“非流通股股東一致同意”進行改革,調整為“單獨或合并持有公司2/3以上非流通股份的股東”動議改革。 ———合議制度。根據《指導意見》,股權分置改革是為A股市場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可上市交易做出的制度安排,是股東之間協商解決利益平衡問題。《管理辦法》將試點中采用的“臨時股東大會”制度,進一步明確為A股市場相關股東會議。 ———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的協商時間安排。由試點期間自公告進行改革試點之日起征集流通股股東意見,開始溝通協商,改為自相關股東會議通知發布之日起開始進行。這樣安排可以使改革周期縮短為30天左右。 ———改革方案修改。由試點期間依據《股東大會規范意見》,可以在臨時股東大會前15天協商修改改革方案,調整為協商結果公布、公司股票復牌后,不得再次修改改革方案。這樣安排既保證充分協商,又強調保持方案的穩定性,避免信息不對稱。 ———停牌安排。取消試點期間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布后,公司可以選擇股票復牌的規定,保留股東溝通協商期間和自相關股東會議股權登記日的次日起,至改革規定程序結束之日止兩個時段的停牌安排。 證監會稱,《管理辦法》擬進一步明確政策導向,一是明確改革方案應當兼顧股東即期利益和長遠利益;應當包括穩定股價措施、異議非流通股股東退出安排等;并為股權分置改革與資產重組組合運作提供了操作路徑。二是強化了保薦機構的職責。三是明確了非流通股股東對價承諾的基本要求和監管措施。 后市疑云等待破題 其實,股民關心的仍然是股改對股價的影響。深圳股民朱先生說:“很久沒有新股上市,問題股票又越暴越多,我已經扔著不管了。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興奮點能讓我回來。”在股民心中,“股改將導致大擴容”的擔憂將影響到他們對后市的信心。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研究員王林認為,股民對股市的信心將對股改起關鍵作用。因此,如何不使股民對股市產生失望乃至絕望,關系到股改能否順利,股市能否良性發展。 《管理辦法》規定,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份須在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一年后方可上市交易或者轉讓,接下來的可出售的比例是:12個月內不超過5%、24個月內不超過10%。這些措施,正是針對股民對股改導致大擴容的擔心。然而,“這么漫長的時間我們是不是繼續以停發新股為代價?”王林指出,“如果沒有改變,很難想象,到明年底銀行業全面開放到來時我們的市場將會怎樣?” 眼下,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又進入了高峰期,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紛紛公布的業績呈現整體增幅下降的趨勢。據統計,截至8月23日,滬深10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報,凈利潤(加權)平均增長13.2%,每股收益達0.147元。但是,其中350家公司的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再加上70家公司業績由盈轉虧、45家公司續虧,共計465家,占了45.5%。在此之前,上市公司已經走過了連續3年的高增長期:2002年凈利潤增長16.6%,平均每股收益0.141元;2003年上半年凈利潤增幅高達52.6%,平均每股收益達0.141元。如今千余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雖然仍有0.147元,但業內人士估計,在1400份半年報全部披露后,每股收益指標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有人發現,預虧公司已經超過預增公司的40%。 讓股改與市場發展相一致,必須有明確的制度保障。王林認為,如果是真的站在指導的角色定位,那么,應該讓上市公司“自愿”決定是否股改及股改進度,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成熟一家推出一家”、“標本兼治遠近結合內外并重”等等。反之,如果以各種方式促使上市公司一窩蜂地鋪開,就會引發各種難以預料的矛盾,不管是否自愿,今后進行股改公司的質量可能都不及試點過的企業,當現有未參加試點的1300多家上市公司一起股改,投資者對股改造成的股市壓力是難以消除的。為重樹股民信心,應在采取成熟一家股改一家的同時,讓新股上市,并實行全流通,通過注入新鮮血液激發投資者的熱情,帶活舊股。只有讓投資者看到希望,股市才能重現生機。 《市場報》 (2005年08月29日 第二版) 作者:本報記者 張然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