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專網 > 正文
 

中國股市正迎來重大轉折 中小股東依然處于弱勢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2日 17:35 《經濟導刊》

  訪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

  自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懸起了中國股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以來,中國股市就一直處于漫漫熊市。最近,被困擾多年的股權分置改革問題終于被政府放到解決的議程上來。試點的閘門輕輕啟動,四家試點公司首先破局。第二批試點公司也接踵入市。這是否意味著四年的大熊市之后,中國的股市將云開霧散見晴天,中國股市發生的系列變化意味著什么?經
過數年的等待和期盼,投資者期待的重大轉折是否近在眼前?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訪問了韓志國教授。

  《經濟導刊》:四年來我國熊市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韓志國:四年來的熊市不僅傷害了投資者,而且也傷害了中國股市的內在機制,牛市化解矛盾,熊市激化矛盾,大熊市最大的危害是股市所有的內在矛盾都被嚴重地激化,股市陷入了深深的惡性循環之中。

  股市存在三重惡性循環。第一重惡性循環是制度的惡性循環。制度的惡性循環表現在股權分置這個中國股市發展的最大障礙,嚴重阻礙了中國股市的制度創新。制度的出臺都會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制度創新難以為繼大量的制度創新或者是無果而終,或者是半途而廢。

  中國股市第二重惡性循環是融資的惡性循環。中國股市從成立以來,基點一直放在融資上,由此中國股市并未成為投資者的平臺,只是無限擴大融資功能,形成了有代表性的三條潛規則:融資為制度之本;包裝為登堂之橋;公關為致勝之道。另外,衡量證監會和中國股市業績的幾乎是惟一的指標就是融資額的多少。發展就是為了融資,融資也是為了發展。造成市場的走勢越來越軟,市場的危機越來越深。因此就形成了這種狀況:股市稍微好轉就開始大規模的融資,融資額一大就使股市下跌,股市一跌融資就馬上減少。這樣就使股市反彈的力度越來越小。嚴格地說,中國股市在股權分置沒有解決之前,不具備接納大盤股的能力和條件。所以,我一直反對在股權分置問題解決前,大盤股過多和過于集中地上市。由于股權分置,市場已經弱不禁風,大盤股的任何異動都會壓垮股市。

  第三重惡性循環是市場走勢的惡性循環。2001年6月以來,中國股市的走勢與國民經濟的整體趨勢嚴重背離,這是非常不正常的。政府想盡一切辦法救市,但中國股市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和扶不起來的阿斗,呈現出拾階而下的嚴重頹勢。

  這三重惡性循環交織在一起,互相交織和交互作用,使股市步入了深重的災難之中。這不僅對所有參與者造成了深重的傷害,而且還給中國經濟體制轉軌和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留下了深深的隱患。

  《經濟導刊》:最近,股市發生了系列變化,您是怎樣分析這種變化的?

  韓志國:經過這一年的發展,市場的內外因素都在發生重大的改變。第一個方面是對股市核心弊端在認識上的轉變。中國股市中的核心問題是,與其說是股權分置,不如說是行政化的管理和決策體制與日益加深的市場化機制的沖突和不適應。股票市場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市場化過程,而靠政策調節股市供求,靠政策引導股市走向,靠政策決定股市命運,是中國股市十多年來重大而核心的弊端。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而我們的政府是一只"閑不住的手",如果不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市場運行就很難走向有序和有效,這是人們對市場認識的最重大的變化。

  從最近的一系列動態看,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中國股市已經處在從行政化向市場化轉變的臨界點上,行政化的路子已經山窮水盡,市場化的大門正在打開。

  第二個方面是對股市發展主要障礙在認識上的轉變。一年多來,市場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一個重大進步就是對這個中國股市發展最主要障礙的認識越來越深化,所以市場的發展正在向"國九條"的本質和核心回歸,這也是中國股市近年來出現的最引人注目的變化和演進。

  第三個方面是對股市制度創新要領在認識上的轉變。以往在解決股權分置和國有股減持的問題上采取的大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是把整個股市的風險演化成系統風險,一旦發生政策錯誤就導致全盤皆輸的被動局面,一年多的進步主要表現在:第一推出了社會公眾股表決機制,而且分散決策、分類表決已經基本成為市場與管理層的共識。這就把股市的系統風險轉化為個別風險。另一方面也給了流通股股東用手投票的權利,這就使流通股股東有了保障自己權利的方式和途徑。第二就是認識到了流通股股東對上市公司的重大的歷史性貢獻。流通股是含權的股票,這已基本上成為市場的共識,這種共識為向流通股讓利,為在解決股權分置中對流通股給予補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第三就是過去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一直試圖繞開國有企業,從非國有企業入手。現在人們已經看到了流通股的貢獻,國有股應該為流通股作出必要的補償和讓利。第四就是試點的變化。過去是試圖一哄而上,一個方案指導全局,現在是更加強調試點,尋找全流通中的"小崗村"。這就有可能使全流通的過程更加平穩也更加有序。

  這三個方面的變化是潛移默化的,但這是深刻、重大和有長遠影響的具有決定意義的轉變。這就使得我們現在有理由對解決股權分置等股市的主要和核心問題充滿憧憬和期待,這是中國股市發生重大轉折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條件。

  《經濟導刊》:所有的股市參與者都期待牛市的到來,您認為長期大牛市的形成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韓志國:所有的股市都有漲有落,所有的股市投資者都期待牛市,但這個牛市既不能是人為的,也不能是人造的。而必須有著客觀的市場基礎和制度條件。中國股市的經歷本身可以說是萬事俱備,但關鍵在于全流通方案和解決股權分置的方案能不能夠與市場預期吻合。

  一個長期大牛市的形成,特別是重大轉折的到來,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是政策的爆發力。制度創新的政策要能夠對投資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使股市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必須使市場有盈利機會。其次是市場的想象空間。政策的出臺一定要能夠給市場拓展出明顯的上升空間,必須把股市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方向對準股本泡沫。中國股市不僅僅有股價泡沫、業績泡沫,更重要的是股本泡沫。甚至可以說,股本泡沫是中國股市的最主要泡沫源。第三是題材的擴散效應。推出的試點必須能夠被1400家上市公司所模仿和參照。為1400家上市公司全面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指明了方向,試點才能真正稱其為試點。如果還能附之以對大股東的約束,這樣市場就會形成一個合力,一個解決股權分置,實現股市制度性跨越的合力。解決股權分置的步伐就會大大加快,中國股市將從紊亂走向穩定。

  如果股權分置和全流通問題能夠按照這樣的原則和思路走出來,熊市就可能在深刻的制度創新中結束,牛市也將到來。

  《經濟導刊》:您如何看待股權分置試點前后市場出現的消極反應?

  韓志國:最根本的原因是試點方案離市場預期相距甚遠,遠不能為市場接受。

  市場所表現出來的消極反應,是在管理層推出分類表決這種解決股權分置的“用手投票”機制之后,市場對整個試點方案的“用腳投票”。這種投票的市場含義與警示作用不能低估,實際上它是投資者以一種特殊方式向決策者發出的市場呼喚:全流通試點規則的制定與試點方案的把握必須接受市場的強力約束。

  全流通試點最核心的制度理念與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應當是保護投資者的正當權益。流通股股東所期待的,并不是特別的政策關照,而是公平的制度安排。

  《經濟導刊》:那么這種精神在這兩批方案中體現的不夠嗎?

  韓志國:非常不夠,中小股東依然處于弱勢地位,流通股東的權益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兩批的試點中絕大多數采取的是“送股”方案,實施縮股的只有吉林敖東一家,而吉林熬東縮股的幅度也遠未到位。

  送股和縮股對流通股東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至少包括五個方面差異:

  1.送股是股票與市場的絕對擴容。尤其是清華同方,它所采取的以公積金轉增股本的方式則是絕對擴容中的絕對擴容,這種絕對擴容又恰恰與熊市特別是大熊市絕對不容。而縮股則是股票與總股本的絕對縮容,這種絕對縮容所帶來的最直接變化就是每股收益與每股凈資產的大幅上升與市盈率的大幅下降,從而使因縮股而形成的股票與市場內在質地與內在含量的提高能夠成為抵消市場供求關系改變的一個重大因素與重大要素,進而給市場拓展出明顯甚至巨大的上升空間,并且在這種空間的拓展中引導市場改變預期和實現轉折。

  2.送股是股票與市場的即期擴容。非流通股股東所送的股票會在方案實施后立即放出,這在大熊市中無疑會對市場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流通股股東會因股票供給的增加而改變了供求關系從而導致股價下跌而顆粒無收甚至還會遭受重大損失,非試點企業的股票也會在因整個市場預期的改變所導致的股價下跌中承受磨難。而縮股則是市場的延期擴容,縮股方案的實施將立即鎖住由非流通股轉換而來的流通股,原來的非流通股股東要想在未來的時期中把自己手中的股票賣個好價,就必須大大改善公司的業績和提高自身的經營水平。

  3.送股著眼的是穩定資金存量。如果存量穩不住,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就會出現全輸的格局,在熊市的背景下,送股最容易引發的是多殺多的行情:送的少,市場因不滿足而多殺多;送的多,市場因急于套現而多殺多。縮股所著眼的是吸引增量,這種方式簡單易行,既可以把一切變數都轉化為定數,又可以使市場預期驟然穩定。縮股方案所追求的是政策的爆發力、市場的想象空間與題材的擴散效應,是要在總體上把股票與市場的“蛋糕”做大,在做大的“蛋糕”上實現利益分享從而走向多贏。

  送股與縮股從表面上看是對價方式的差別,實則是對試點路徑與試點本質在認識上的不同。這種不同才可能會形成和導致截然相反的市場效應。

  4.以送股方式實現股票的全流通,非流通股東不在乎送股時機的選擇與把握,甚至股價越低,非流通股股東越處于主動地位。而縮股則恰恰相反,在分母為一定或既定的情況下,分子越高即股價越高,流通股就越主動而非流通股就越被動。如果全流通的試點方案有明確的方向和足夠的力度,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激發了市場人氣和實現了市場轉折,會迅速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對非流通股股東形成加快解決股權分置的巨大壓力,促使制度轉折與市場轉折在交互作用中完成,而送股方案卻遠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和起到這樣的作用。

  5.送股是非流通股的直接劃撥。高比例的送股在現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下是一種“難于上青天”的道路;而縮股則由于非流通股轉為流通股后,在會計核算準則上由按凈資產值記賬調整為按流通市值記賬,因而縮股本身會減少意識形態方面的阻力與障礙。

  《經濟導刊》:清華同方的試點方案遭到市場質疑,出乎很多市場人士意料,您怎么看待這個事件?

  韓志國:清華同方試點方案的被否決,給解決股權分置與全流通試點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警示。在我看來,這種警示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對非流通股股東而言,解決股權分置必須具有足夠的誠意,否則很難獲得市場認同。大股東憑借著“一股獨大”進而在公司決策中“一股獨霸”的局面已經被逐步打破,流通股股東的話語權和決策權正在發揮作用。看不到解決股權分置所形成的制度轉折因素和變量在市場中的形成與作用,那就很難不品嘗“走麥城”的苦果。

  其二,對流通股股東而言,必須有運用制度杠桿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途徑。就清華同方的試點表決來說,參與表決的流通股股東僅為流通股股東股份總額的31.89%,大多數流通股股東仍然沒有看到流通股股東表決制度的意義和作用,許多流通股股東還仍然存在著“搭便車”的心理,這就使得流通股股東對自己的權益不能行使有效的保護。在解決股權分置的過程中,真正能夠對流通股股東利益進行有效保護的歸根到底還是流通股股東自己!

  其三,對整個市場而言,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的新的博弈格局已經形成,雙方的力量對比與博弈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流通股股東對解決股權分置方案的認知程度與流通股股東的動員程度。對流通股股東來說,當務之急是要積極和踴躍地參與和參加試點企業的投票表決,并且在投票表決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主張,才能把自己手中的財產權利變為積極的和現實的權利。

  必須看到,解決股權分置試點已成為中國股市面臨的最重大的制度變量,解決股權分置政策也已經成為中國股市最主要的核心政策。核心政策不好,即使配套政策再多再好,也無濟于事,市場就會只有反彈而不會有反轉。流通股股東表決制度還必須完善。要改變現行的停牌制度,使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博弈的場所徹底地轉向臨時股東大會,讓流通股股東行使完全的“用手投票”權力。

  《經濟導刊》:國九條把保護流通股股東的利益作為股權分置的宗旨與靈魂,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衡量標準呢?

  韓志國:我們必須要看試點方案的實施是否有效地增厚了流通股的權益,是看這種權益的增厚能否為市場的健康發展有效和有力地拓展了制度空間與市場空間。如果真正做到了這一點,那么我們就可以說流通股股東的利益得到了保護;如果這個效應與效果不明顯,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對流通股股東利益的保護還停留在綱領或者宣言階段;如果是非流通股股東的權益得到大幅增厚或者增厚的比例遠遠大于流通股,那么我們就只能說保護流通股的利益還不真實或者說是口蜜腹劍。

  流通股股東是中國股市的脊梁,但在大熊市中,這個脊梁已經是傷痕累累并且飽經滄桑。作為中國股市市場資金的提供者、市場交易的參與者和市場發展的支持者的流通股股東,在給市場和上市公司提供了8000多億元現金、數百億元印花稅與手續費的情況下,卻在空前的大熊市中遭受了制度走偏、市場走偏與政策走偏的重重傷害,其實際損失已普遍高于65%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全流通試點和后續的全流通推廣中,仍然不能保護流通股股東利益,甚至向非流通股股東做出進一步的讓步與妥協,那就是在泯滅市場希望,也就不可能得到流通股股東和市場的認同。

  相反,非流通股股東是在長期大熊市中唯一的得益者。在大多數上市公司中,非流通股的折股價為1元,而2004年滬深兩市的平均凈資產值卻分別為2.675元和2.64元。長達四年的大熊市使得中國股市出現了幾乎是全盤皆輸的格局,但在這個過程中,只有非流通股股東一枝獨秀,其利益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還呈現增長的趨勢。在近四年滬深兩市的平均送股率高達9.68%、3.14%、7.38%、10.92%和不同規模的現金分紅的情況下,滬深兩市的平均每股凈資產仍然保持在2.60元以上,非流通股股東在畸形的制度保護下成為四年大熊市中唯一不輸的贏家。

  《經濟導刊》:全流通試點中類別表決制度得到了全面應用,作為流通股股東維護自身權益的一項重要的機制,這項制度有效性如何?目前還存在哪些缺陷?

  韓志國:全流通試點規則設定了流通股股東的投票制度,而且把全流通試點方案的最終否決權賦予了流通股股東,這是一個重大進步。

  但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足以改變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的博弈格局,導致流通股股東使自己的股東權真正成為“積極的權利”。按照現行規則,上市公司解決股權分置的方案主要由大股東與保薦人磋商提出,股東大會的投票征集權也由獨立董事行使,這樣的規則是有重大缺陷的。由于保薦人的選擇權與獨立董事的提名權都屬于非流通股股東,在實際的試點過程中,保薦人與獨立董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不可能真正站在流通股股東一邊,不可避免地會向非流通股股東傾斜。再加上現行停牌制度給流通股股東以充分的“用腳投票”的時間與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對方案不滿意的流通股股東在臨時股東大會前可能已經跑掉,剩下來的可能是跑不掉(深度套牢者)或不愿跑的人,在這種情況下,試點方案一旦被否決就可能導致股價下跌,流通股股東很可能形成被動接受試點方案的現實,從而使流通股股東表決制度這一重要的制度創新因各種復雜的原因而流于形式。

  我認為應當對這一制度作出配套的改進:1、實行完全的停牌制度。從董事會的試點方案公布到臨時股東大會通過解決股權分置方案,上市公司的股票應實行持續停牌,避免大股東利用自己的知情權和決策權與莊家勾結,進一步損害流通股股東的利益。2、建立保薦人的獎懲制度。上市公司的試點方案連續兩次被臨時股東大會否決,保薦人就要受到至少停牌六個月的懲罰。3、賦予5%以上的流通股股東以聯合提案權和相應的中介機構與流通股股東的投票征集權,從而使試點規則真正體現市場的公平、公正與公開原則,把保護流通股股東的合法權益這一“國九條”的靈魂與宗旨在具體的制度與規則中體現出來。

  《經濟導刊》:試點會對未來的股權分置改革有很強的示范效應嗎?

  韓志國:試點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我看來,試點本身就是示范,試點的作用也是示范。

  全流通的試點規則是由政府制定的,試點規則所體現的是政府對股權分置狀況和全流通進程的基本態度和政策取向,而且,全流通的試點企業和試點方式實際上是由管理層選擇的,這實際上是向市場注入的一個新的和重大的制度變量、政策變量與市場變量,它對整個市場預期的改變將帶來難以估量的重大影響。

  在全流通采取了分散決策、分類表決的自下而上的解決方式以后,唯一能夠引起市場全局大幅動蕩和持久震蕩的就是試點規則與試點方案。如果試點成功,那么試點企業的試點方式與博弈方式就會形成示范,從而在市場中推廣開來和蔓延開來;如果試點失敗,那么試點失敗的個別風險就會迅速演化為市場全局的整體風險,并且會導致市場運行的大幅動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全流通決定股市命運,試點決定全流通命運。

  全流通試點承擔著示范和促進市場轉折的歷史使命,試點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更需要廣泛地凝聚市場的力量,我們應該把握難得的重大戰略性歷史機遇,積極促進股市的制度轉折和市場轉折。

  愛問(iAsk.com)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