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無國際慣例相比照 否定股改有違民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1日 15:04 經濟觀察報 | ||||||||||||
作者:劉許川 最近,作為寶鋼集團獨立董事兼深發展非獨立董事的單偉建先生連續在財經雜志刊出《一個獨董致上市公司的公開信:質疑“對價”》和《單偉建:我為什么投反對票》兩篇文章,對中國證券市場正在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進行了質疑。此前,據說擔任5家上市公司獨董的管維立先生更寫出洋洋2萬多言的《中國股市的荒唐一幕——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一文
上述文章試圖從法理上推翻股改的合理性。如管文指出,非流通股東拿出有盈利能力的整體企業與流通股東分享,其持股成本不是每股凈資產;發行定價依據的是企業盈利水平而不是賬面凈資產;雙方自愿達成的合法市場交易價不容反悔;股票發行價格不同于每股凈資產是資本市場的通則。因此推翻非流通股東因持股成本低于流通股東而在股改中須支付對價的說法。 基于此,管文進而全面地為大股東的行為進行了辯護。大小股東通常利益一致,大股東有權控制公司。“一股獨大”何罪之有?只有在發生特定事項時才會出現股東利益的不一致;不是所有大股東都行為不端;對于大股東行為不當也要分析。因此,管文認為,持股成本差異論是無知和誤解的產物,對大股東原罪亦無法律基礎,補償流通股既無法律依據,亦無理論支撐和事實基礎。 單偉建的兩篇文章則從國際慣例出發,認為支付“對價”以贖買流通權道理不充分,國際市場上從未聽聞有向其他股東贈送股權和股票認購權的先例。并以中國憲法規定國有財產不可侵犯,私有財產亦予以保護,產權神圣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來推翻大股東支付對價換取流通權的股改思路。 我們認為,以上觀點要么是執拗于某項不合時宜的法律而不顧現實與民意,要么就是基于某種利益取向而做出的判斷。如果有關方面和輿論以此為基礎來改變股改的思路,那么剛剛所建立起來的市場信心與方向感,則會頃刻瓦解,中國證券市場將再度墮入萬劫不復之地。 首先將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缺陷所導致的問題,用根本無法調節的法律來解決,這本身就是錯誤的。至今尚未有充分的證據說明中國股市已經成熟。依靠在股市存在之前建立的簡單的法律體系比如公司法,以及依據存在制度缺陷的中國股市現實而制定的證券法,都根本無力調節中國證券市場所面臨的法律和道德難題。 在這個前提下,什么才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現實和民意的基礎才是決定因素。正如國家制定任何一部法律的時候一樣,即使以前存在過同樣的法律,但是現實和民意的基礎變了,法律也得隨之變化,否則只能引起越來越激烈的沖突。 中國股市即是如此。我們認為,基于民意和現實基礎上的行政權力作用,比不合時宜的法律更適用,這個行政權力已經由以證監會為代表的各個部門做出行為。 中國股市民意已經達成一致,那就是在非流通股東支付一定成本的基礎上,所有股份都取得同等地位。盡管個別非流通股東因為各種原因而不愿意支付對價,但絕大部分非流通股東愿意以支付對價的方式換取流通權。而數量更大的流通股東的意愿則更為明確。 中國股市的現實是,如果不在股改方面有所作為,將失去它所有的功能和存在的意義。這是中國百姓和企業花費了數萬億的代價而建立起來的一個市場,沒有任何人可以承擔這個市場消失的責任。 其次,我們認為反對股改的論述有違事實,或者以教條式的法理來否定大量早有定論的事實。比如管文關于持股成本差異不存在的說法便違背中國國情。 大股東集體原罪肯定存在,不可能消失,最多只是程度輕重的問題。股改則是他們以集體支付對價來換取市場諒解的最佳途徑。 長江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從1991年到2004年,中國證券市場融資總額為11660.47億元(包括首發、配股、增發、可轉換債券、B股、H股、N股等),其中從1998年到2004年的7年間,證券市場的融資額為8917.05億元,同期證券市場的分紅派息僅為1812.09億元,其中絕大部分紅利為非流通股大股東所獲,流通股股東獲得分紅只有600億元左右。 另據統計,近12年來,投資者總共投入了15701億元,A股市場給投資者(只計算流通股股東)的累計分紅派息僅為700多億元,平均每年投資收益率僅為0.37%,遠遠低于銀行存款利息。 如果我們不計小股民因為操作失誤所導致的80%以上的二級市場虧損面,即使以上數據也足以讓中國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們羞愧。 上述世所罕見的奇觀,竟被人解說是小股民與大股東自愿達成的合法交易。 還有一組數字,事關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公開侵害。深交所統計,截至2003年底,深市506家上市公司中,317家公司存在大股東占款問題,總發生額1580億元,其中非經營性占款超過430億元。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曾普查1175家上市公司,發現676家公司存在大股東占款現象,占款總額為967億元。十多年來,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總融資額10000多億元,有近十分之一的資金流失,大股東占款成了中國證券市場最大的出血口。 因此我們認為,無視中國證券市場形成發展的過程和現實,以過時的法理,甚至根本沒有可比性的國際慣例來比照中國股市,做出否定股改思路的議論,對中國股市的健康發展有害無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