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家為何相繼失陷資本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5日 14:44 證券導報 | |||||||||||
特約撰稿 方洪兵 據一項調研表明:全國每年新生15萬家民營企業,但同時每年又死亡10萬多家。民營企業有60%在5年內破產,有85%將在10年內死亡。當然,這其中因涉足資本市場而失陷的民營企業家不在少數。
這些敗下陣來的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似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因貪大而忽視把企業做精做強,繼而視法律于不顧。自蔣會成失蹤后,有人撰文報道:如果他當初不搞資本運作,老老實實地做他的第一百貨和裝修,以他上億元的身家,舒舒服服地過完幾輩子都沒問題。不過他最終還是沒有經受住誘惑,很簡單的道理是,要想迅速把企業做大,必然就需要大量的資本金,一旦在實施擴張戰略的過程中存在資本金供給不足的問題,這些貪大的企業家們便將道德、誠信、政策和法規拋在九霄云外,必然就會鋌而走險,以身試法,要么就拆東墻補西墻,要么就通過弄虛作假等手段達到目的。時下人們正在熱烈議論的顧氏之所以利用9億元的資本撬動了136億余元的資產便是最好的例證。 當然,民營企業家頻頻失陷于資本市場確實存在一些制度問題。幾年前,人們在談某某企業要上市,先要花上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在北京搞公關活動。這種事情確實也存在,要不然,中國證監會里就不會有王小石之流。如果不將權利和資源過份地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從上到下嚴刑峻法,把硬性的規則完善些,透明些,擺在公眾面前,上市公關之說也就相對不那么重要了。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一般來說,在實施重大經營投資的過程中,比如,兼并收購需要中介機構參與,起核心作用的是財務機構,如果會計師不替公眾負責,僅按照大股東的意愿去辦,那肯定就要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次“格林柯爾系”的崩潰,就是世界上五大會計師機構之一的德勤和普華永道擔當的財務顧問,怎么說科龍出了問題他們是脫不了干系的。有人就呼吁要改變現行會計政策過大的伸縮性和隨意性。同時,需要對那些著名的財務公司重新加以認識。從這個層面看,如果財務顧問堅持原則,如果會計政策更完善些,就會相應減少顧氏冒險的系數或扼制住瘋狂作假的行為。 從頻頻失陷于資本市場上的民營企業家中,我們看到了曾一度在資本市場上獨領風騷的“德隆系”唐萬新和長袖善舞的“格林柯爾系”顧雛軍的豪情壯志,也感受到了他們悲哀的結局。更為主要的是,在資本市場上,從管理者到參與者,各方應從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始終都應牢牢記住:國家和民眾的利益高于一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