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中國股市會不會淪為國際資本市場的附庸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6日 11:15 《董事會》

  《董事會》:QFII之后,外資實際上已經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在中國資本市場生死存亡的敏感時期,外資可能起到決定性的“關鍵少數”的作用。你們怎么看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命運的影響?

  Y先生:我是一直反對陰謀論的。但QFII之后,外資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種現實的力量,而不是以前的那種假想敵。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特殊時期,外資的進入不僅增
加了市場博弈的復雜程度,也使得他們的地位變得越發舉足輕重。我們既不要以陰謀論的邏輯將外資想象成那種喜歡策劃于密室的資本大鱷,也不能將外資看成純潔的天使。有許多事實表明,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經常可以擺脫在發達資本市場所受到的種種法律約束,而呈現出資本的原始性。

  在中國資本市場將開(放)而未開(放)之際,外資具有相當一致的戰略利益,這足以讓我們將其假定為一個利益集團。不要將外資都想象成那種分散的、各自為陣的逐利之徒,在利益相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們完全可能明智地結成一種戰略性的聯盟。

  外資的影響力不僅僅在于其資本的雄厚,而在于其文化影響力的巨大。在中國本土資本力量極其脆弱的情況下,外資完全可以憑借一點點資金,就扭轉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格局,從而掌握中國資本市場最關鍵的話語權。如是,中國資本市場就隨時會成為國際資本的玩偶。

  有一組數據值得我們重視,到目前為止,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的中國公司的流通市值已經超過2.2萬億人民幣,而深滬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流通市值不到1萬億人民幣。對于一個大國經濟體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發展趨勢。

  就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之后的表現來看,我有一種直覺,人民幣匯率問題一天不水落石出,中國股市的局面就一天不會明朗起來。其中道理,大家應該很清楚。

  P先生:我很同意。但是,我們也不必過于悲觀。事實上,有一個現成的反證,如果南極(并無貶意)有個股市,你會在意其操作性嗎? 

  以我個人的經歷,我并不“高看”海外機構的專業化水準。遠的不說,看看我們的香港市場即可。香港進入國際標準化最高評級的大藍籌企業,共計228家。其中,國際500強企業有73家,本土(含內地紅籌企業)155家。多年以來,海外資本從無絕對優勢,最多打個平手。 

  中國臺灣地區的資本市場,與香港的情況大同小異。在近期,臺灣炒的最熱的股票,就是內地概念、三通概念,但是對于這種概念,外資至今無法理解其中的道理究竟何在。 

  資本是“逐利”的,但前提是,你要存在與他們完全不一樣的法律以及金融管制系統,文化的落腳點,終歸是游戲規則,否則,誰也沒有必要萬里迢迢,非把“橘子皮”丟到“南極”不可。

  游資更加注重的,是你所提到的“原始性”,或曰“靈性”。這決定于一個市場的“文化”,行業狀況與業務結構,則是次選——從任何角度講,只要我們自身不“過于希望”通過到別的國家的資本市場“圈錢”,甚至大量套用別國的市場規則,以期吸“大資金”進而“引狼入室”,那么,我們的市場,就會繼續依其慣性發展。

  文化的免疫力在于,它“薄葬”一切“異端”,《古今概要》上說:“沙,入目而得翳,入蚌而生珠,是棄不如含也。”這里的“棄”,是指多數時間呈“放開”;“含”,是指多數時間呈“閉合”。

  “天下熙攘,利來利往。”我們所要做的,也很簡單,兩句話,八個字,“當開則開,當闔則闔。”

  《董事會》:抓緊落實“國九條”,是為了防范和規避股市的風險,但應從哪里著手?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是不是規避風險必然的一步?

  P先生:說到底,發展資本市場,防范、規避股市的大風險,還要從經濟基礎做起。弱國無外交,弱國也無股市。這與國有公司是不是全流通關系不是很大。沒有聽說過全流通市場就不崩盤。

  我們國家的股市本來很有中國特色,再堅持個幾十年,一定也會闖出一條自己的路。要我說,我可以承認月亮是外國的圓,因為這與我的關系不大,但我絕不承認股市必須是全流通的,也不承認不解決股權分置,中國股市就沒有大牛市。

  在“國九條”中,對于解決股權分置,是有所授權的,但是,解決中國股市中的“利益侵害”,可以從“化解股權分置”入手。但是,我們也要懂得,其實這也是一個枝節問題——股權中必然包括資產處置權,但是,并不是必然要包括股票流通權。要點是在“股權分置”與“利益侵害”之間,并無合乎邏輯的“相互關聯”,也沒有可以進行如此“假設”的邏輯前提。

  對于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規則——上市公司不可能獨立地存在于一個有別于“非上市公司”的經濟大環境之下, “依法行政”很重要,除利益侵害之外的市場問題,均應從市場之中,尋求相應的解決之道。

  從發達國家的市場實踐來看,任何股權結構,其實都不可能從根本上動搖“公司大股東”對于“中小股東”的“支配”地位。在任何國家,任何股市,如果大股東鐵了心,非要“竭澤而漁”,他總有辦法得逞。所以,“市場”不是一切,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依靠“市場力量”解決“利益侵害”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們萬萬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輕心。

  Y先生:你的這種擔心很有道理。現在將股權分置的位置抬得太高了,這就產生了這樣一種錯覺,好像解決了股權分置,中國股市就能一了百了。其實事情并不是這樣簡單。任何一個有效的市場,都需要非常復雜的外部制度環境加以支持,解決股權分置,其實只是僅僅從股市內部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但還遠遠沒有達到一個健康股市的標準。要想中國股市健康起來,并真正起到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中國可能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現在很多人在有意無意塑造一種全流通可以制造牛市的預期,將全流通與牛市在因果上加以聯系,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傾向。更可怕的是,許多人竟然相信這一點。中國的投資者再也經不起這種思維上的顛覆了。我們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全流通不是靈丹妙藥,其他什么東西也不是靈丹妙藥。就像你剛剛說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依靠‘市場力量’解決‘利益侵害’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股市的利益侵害問題,需要法治,需要民主,需要一種妥協和共和的文化。在這一點上,我們還要大大地補課。這就是說,我們不僅要從內部,更要從外部去化解股市風險。否則的話,中國股市的系統風險永遠都化解不完。

  好幾年之前,有一位經濟學家說要在股市中先行建立市場秩序,以點帶面,推而廣之,在中國全面建立有效的市場秩序。他將他的思路叫做“以小博大”。我當時很客氣地提出了批評。現在我們已經看得很清楚,在政治、文化和股市之間,股市是被決定的,而不是相反。

  不過,因為全流通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就否定股權分置試點,本人期期以為不可。畢竟,這是中國股市走向健康必然要走的一步。早走比晚走好,早走比晚走主動,再不要玩“留給下一代人去解決”這種拖延戰術了。誰都不能推卸這種歷史責任。

    欲了解更多 請查看特別策劃:關閉股市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