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玩資金騰挪術 科龍走到懸崖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3日 13:34 新華網 | |||||||||
信息不透明是當前股市頑疾,股市低迷是股民集體投票的結果 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制冷家電企業集團之一,廣東科龍(資訊 行情 論壇)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陷入“危機”。5月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后,關于科龍停產和轉股的傳聞四起,而科龍方面屢次澄清,予以否認。
科龍真的走到了懸崖邊上?停牌后復牌的科龍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股價頻頻走低,更讓人不安的是,各種渠道傳遞的信息也迷霧重重。 四處收購而資金來源一直是一個謎團 此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公開與顧雛軍“叫板”,指出顧涉嫌挪用科龍資金收購其他三家內地公司,采用的是“借雞生蛋”的手段。他隨后說,所有的推論都有充足的資料。 科龍電器是格林柯爾(資訊 行情 論壇)系旗下的旗艦公司。事實上,以顧雛軍為掌門人的格林柯爾系,在資本市場四處收購而資金來源一直是一個謎團。目前,顧雛軍手中已經擁有4家A股公司(科龍電器、美菱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亞星客車(資訊 行情 論壇)和襄陽軸承(資訊 行情 論壇))和1家香港創業板公司(格林柯爾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 科龍危機露出水面是在4月29日,科龍電器正式公布了2004年年報。其中高達6000多萬元的虧損額引人注目,這與去年前三季度還盈利2億多元的情況相差甚遠,當時便引發了各種猜測。5月10日,科龍電器公告稱,由于違反證券法規遭到了中國證監會的立案調查。 “科龍危機”浮出水面 6月30日,科龍公司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配件廠已經部分停工,“如果8月10號主機業務(即冰箱空調業務)不恢復的話,可能就要放假了!” 他說,科龍出現財務問題后,最大的麻煩就是供應商停止了對科龍的供貨,所以即使現在是空調冰箱的銷售旺季,工廠仍沒有出現一片繁忙的景象,只有一些外接業務在做;另一方面,客戶又在追貨,但現在沒貨可交。 國際營銷方面的業務員現在比較閑。他說,雖然出現財務問題,但職工的工資還是準時地發下來。 購并還是整合,科龍何去何從? 科龍電器被調查,使得格林柯爾與科龍的關系變得不明朗。 日前,有媒體報道,由于銀行停止放貸、上游供貨商停止供貨,以及遭到下游經銷商的催貨,科龍已經陷入資金困境,顧雛軍已經主動向有關部門提出放棄手中的股權,而同在順德的美的集團則試圖收購科龍。 記者費盡周折聯系到科龍電器負責向媒體公布情況的劉經理。劉經理說,媒體上稱科龍要被美的或者TCL收購的消息都只是傳聞,他們沒有這方面的動作。對于公司的生產運營情況,他說,目前一切正常,并沒有停產。 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28日在香港聯交所和深交所同時發布澄清公告,已向公司單一大股東廣東格林柯爾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查詢,“截止到本公告日,廣東格林柯爾及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顧雛軍先生并未就出售科龍股權的問題與任何公司進行過商談。” “公司目前正在接受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截止到目前未形成調查結論。” 科龍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的配件廠和金屬廠剛剛完成整合,兩個廠合并成一個,然后冗員下車間。不愿意去車間的只有離開。國際營銷部門人員流動本來就大,目前狀況下,想走的人就更多了。他還聽說,證監會對科龍的檢查到7月20號會停止。 美的集團新聞發言人朱先生對傳聞的收購事宜也予以否認,他說,美的并沒有與科龍商討此事。十多天前,美的集團針對此事發布了公告。TCL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品牌管理中心彭小姐說,她沒有聽說TCL打算收購科龍的消息。 企業問題還是制度危機? 科龍對媒體報道的問題幾乎全盤否認,科龍專門面對媒體的劉經理告訴記者,“一切正常”。但科龍在公告里說,不排除存在重大風險因素,具體調查情況以監管部門調查結果為準。 有專家認為,企業組織所面臨的內部環境以及社會環境是十分復雜的,在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危機時刻,坦率而公開地向公眾提供迅速而準確的消息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途。 “科龍本身的盈利能力并不差,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信用危機。”科龍一位內部人士表示,證監會對科龍的立案調查一日不結束,對科龍問題一日不定性,科龍的經營就很難有起色。 業內人士呂先生說,億安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操縱股價,創維老總遭到調查、德隆系轟然倒塌……我們的上市公司確實存在不少問題。一些上市公司的不規范操作、一些企業老總的“騰挪之術”,一些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曾震驚全國,我們國家部分制度的不健全給了某些人鉆空的機會。 目前,股市的基本原則之一“信息公開透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股市持續低迷是投資者集體“投票”的結果。專家呼吁,股市信息披露應該更加公開,大小股東的權益和地位應該公平,對違規的懲處也要足以昭示公正。只有從制度上解決問題,讓上市公司在陽光下操作,類似的“科龍危機”才不會重演。 (記者 黃玫 張欣) | |||||||||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