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股市評論 > 正文
 

政策利好博弈股市賺錢效應:誰更能留住投資者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3日 08:08 中國經濟時報

  如今的投資者越來越精明,不再是一兩個利好政策就能為之激動;且投資者對股市的興趣已降至“冰點”。要使政策利好及其它舉措體現出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還要靠市場出現賺錢效應。2005年對管理層將是一場考驗

  本報記者 張煒

  “國九條”問世后,管理層出臺的多項政策都旨在增加資金供給,通過吸引更多的資金入市,力求挽回股市危局。可從目前的情況看,政策利好未能挽留住投資者,相反,更多的投資者選擇了離場。

  最新的兩則消息反映出投資者對當前證券市場的態度。一則消息稱,中國保監會公布的2004年11月份的統計數字顯示,與10月相比,保險機構對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縮水34.83億元,創下2004年月度縮水的新高。另一則報道引述了業內人士的估計,2004年至少有近三成股民退出股市。據稱,一家新開的證券營業部,在一個月里竟然沒有迎到一位主動上門開戶的投資者。較之股市紅火的時候,股民保證金余額呈現急劇下降態勢。存在證券公司內的股民保證金余額已經減少至2600億元的水平,只相當于2000年高峰時7000億元的40%。

  投資者對股市的興趣已降至“冰點”,而且,誰也不知道是否會進一步下降。去年,管理層落實“國九條”濃重的一筆,是開放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這則利好讓保險公司等了好多年,也算是對其他投資者的一項利好刺激。去年10月公布該項政策時,市場人士推算,“截止到8月底,國內保險資產總額為11116億元。如果按《辦法》規定的5%的比例計算,可以直接入市的保險資金將達555.8億元。”可事實上,保險資金并非熊市的“解放軍”。考慮到對于風險的嚴格控制,以及資產匹配的資金性質,各大保險公司在股票資產的投資中采取了非常謹慎的策略,保險資金直接供給有限。更扎眼的是,保險機構對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縮水,發生于保險資金總額大幅攀升的背景下。2004年,保險公司總資產高達11853.6億元,比年初增加2730.7億元。換句話說,保險公司并非沒有資金運用的壓力,而是一跌再跌的股市對保險資金沒有吸引力,更多的還是風險顧慮。

  據說,面對凸現的投資風險,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念響了保險資金運用“緊箍咒”。顯然,其它機構與資金也不會置投資風險于不顧。除了開放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管理層又于去年底放出“企業年金入市即將啟動”的政策信號。企業年金又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投資群體,目前我國企業年金的存量規模有近1000億。有關權威人士預計,年金市場全面推開后,每年的新增規模應在800億到1000億左右,10年后將達10000億。從保險資金到企業年金,乍給中小投資者的印象是,單靠這些蠢蠢欲動的“實力資金”,又何愁股市不回暖。然而,這很可能是錯覺。保險資金考慮到對于風險的嚴格控制,企業年金又怎么可能貿然入市呢?實際上,“國九條”眾多政策利好推出后的股市資金供給,沒有市場人士初算的那么可觀。開放保險資金直接入市,不可能輕易地引入555.8億元資金。按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的分析,投資者收益預期下降限制了資金供給,2005年股市供求狀況并不非常樂觀。

  坦率地說,如今的投資者越來越精明,不再是一兩個利好政策就能為之激動。拿資金供給來說,投資者看到的還包括不利因素。譬如,券商問題將是2005年影響資金面的不利因素。隨著2006年金融開放的時間越來越近,管理層對于解決券商問題的壓力和動力大幅增加。不少投資者已經考慮到,該部分退出的市值規模將是不小的數字。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證券期貨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提出的具體措施多達70條之多。有媒體評論,對積弊已久的中國股市來說,這些舉措大部分是“治病”的良方。但從二級市場表現看,投資者的反映較為冷淡。

  看來,要使政策利好及其它舉措體現出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還要靠市場出現賺錢效應。2005年投資者是走還是留?新入市的資金又將有多少?對管理層將是一場考驗。滬深證交所兩位老總已表示,今年是充滿希望的一年。投資者期盼著管理層有更大的作為,使“希望”表現為賺錢效應。只有這樣,“縮水”的投資者數量和資金數量才會出現反彈。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端 午 節
快樂端午精彩圖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