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法修改 矯枉而不過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0日 02:42 每日經濟新聞 | |||||||||
證券法修改建議稿(以下簡稱《建議稿》)本月即將送審。草案尚未亮相,輿論已密切關注,并引發激烈爭議。此次建議稿》有兩大核心內容,一是整治券商和上市公司的內部人控制,二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建議稿》的具體條款是否違反《行政許可法》與《公司法》。 撇開具體爭議不論,作為證券監管部門來說,要解除中國股市發展的“魔咒”,當
所謂搶錢主義,指喪失一切市場倫理準則,肆無忌憚地攫取金錢,將資本家的逐利本性與海盜的習性合二為一。 雖然屢經媒體痛斥,但中國股市的搶錢主義依然盛行不衰。手法巧妙各有不同,搶錢宗旨則一:無限量增發也罷,惡性分紅也罷,財務做假也罷,其目的無非是將中小股民的錢盡情搜刮到自己的囊中。搶錢主義對中國股市造成的危害盡人皆知:信任的全面崩潰與市場的長期式微。 有鑒于此,《建議稿》決心以猛藥治頑疾,給券商與上市公司穿上法律“緊身衣”,抑制瘋狂的圈錢行為。雖然此舉能否根治搶錢主義,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我們有理由對今后中國股市的法律治理,持謹慎的樂觀態度。 所謂清教徒主義,源出中世紀的歐洲。當時,一些極端的信徒嚴格按照戒律生活,住石壁,喝清水,口不言利,心不想利,無視現實變化與市場發展,一味以道德的大棒指責蕓蕓眾生。清教徒主義的一個鮮明特征,就是要求每個社會人都成為沒有品格瑕疵的道德圣徒。清教徒主義就其本質而言是排斥市場、排斥利益的。 清教徒主義在中國股市的主要表現有三:首先,在強調公平原則的同時,很少提及股市作為市場,既是各方利益主體的博弈場,也是具有商業頭腦者的合法利益的獲取地;第二,無視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主體身份,把他們打扮成中國股市的殉難者,要求給予他們無條件的補償;第三,無論股市出現什么丑聞,最后都被憤怒的口水淹沒在對股市強勢階層的道德批判中。由于清教徒主義的隱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受到清算。 相比較搶錢主義,清教徒主義式的道德批判,更易混淆視聽。它首先會模糊我們對市場的認識,進而發展到否定市場本身;一味的道德批判也是軟弱的,當理性被情緒遮蔽,技術分析被人品判斷取代,會喪失對市場進行理性分析的能力。而清教徒主義表現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決策上,就是否定經營階層的正當得利,而忽視了清教徒主義者本身,也是利益主體這一基本事實。 矯枉而不過正,證券法修改既要防極左,也要防極右,千萬不能走極端。只有驅逐搶錢主義與清教徒主義的幽靈,才能使中國股市形成良性的市場氛圍,才能使《證券法》恪守市場公平與效率兼顧的原則,從而使股市回到市場的本質上來,回到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上來,回到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上來。 作者:葉檀 NBD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