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和不可測因素將使得中國的國際資本流動動蕩難測,但這一局勢也迫使中國開啟經濟結構性調整的相關戰略舉措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資本流動研究課題組
從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疲軟跡象,到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這場始于美國的金融海嘯在2008年加速演變成為一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甚至在未來的2~3年,全球都可能將面臨一次近幾十年罕見的經濟大變局。此次危機首先出現在全球化市場的上游,出現在跨國公司的高端,它必將進一步沖擊和波及中下游市場,產生全球性的影響。無論從對外貿易方面還是國際資本流動方面,中國面臨的外部經濟環境都將更加復雜,不確定性因素增加。
2008年全球國際資本流動回顧
全球資本流動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總體趨勢上一直保持穩步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資本流動及其增長率如圖1所示。2001年,由于全球經濟同步下滑,全球資本流動突然回落,2002年后反彈,一直保持增長態勢,2008年全球資本流動規模達到16773億美元。但是,目前全球經濟在經歷了若干年強勁增長后,面臨重大下滑。預計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資本流動會遭遇拐點,規模下滑,據IMF估計,總體規模將回落至14861億美元。
目前,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初露端倪。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等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數據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增速下降。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原油、天然氣等能源價格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顯著回落。油價下跌使部分資源國家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盈余銳減,同時促使資金逃離并集中注入美國等發達地區。金融市場混亂帶來的避險情緒上升使日元和美元走強,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則更多來自對實體經濟衰退的擔憂。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大量國際資本流入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如越南和印度),使這些國家面臨經濟過熱、市場泡沫、通貨膨脹,IMF將2007年發展中國家的私人資本凈流入修正到6800億元,是歷史紀錄2005年的兩倍還多。但進入2008年8月份,這種勢頭開始逐漸轉向,尤其是10月份驟然降溫,猶如坐過山車一般。從2008年全年看,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新興市場地區和國家的資本流動無疑遭遇拐點,對資本流出的擔憂顯著增強。
俄羅斯、巴西等以出口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為發展支柱的國家,全球經濟對于萎靡帶來的需求放緩、國際原油價格跳水,對國民收入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另外,新興市場中很多東歐國家,如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烏克蘭等,對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門戶大開”,外資銀行占據了市場的很大份額,國家的貿易赤字很大程度上靠外資流入來提供融資。當那些來自英國、德國、瑞典等發達國家的銀行在母國流動性拮據時,它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減少甚至停止在其他國家的放貸。那些曾經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套利機會,并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新興市場國家資本流入來源的對沖基金,也因為流動性緊張和降低杠桿率的操作,棄新興市場而去。因此,這些國家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對資本流入突然停止的擔憂更加強烈。尤其是美元在2008年7月份開始強勁升值,至11月下旬已升值20%多,這種升值吹響了美元資本回流的號角,導致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體上在2008年7月份以后開始變冷。預計在2009年,國際資本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的勢頭還將持續。
2008年中國國際資本流動回顧
以2008年7月份美元開始升值為界,中國的國際資本流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冷暖兩重天”的態勢。2008年上半年,中國的宏觀經濟仍延續著2007年外匯儲備激增帶來的外匯儲備保值增值壓力加大,外匯占款過多,國內流動性過大,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增大的“過熱”態勢。而國際收支的不平衡恰逢國內經濟趨熱,貨幣當局仍處于兩難抉擇,收縮流動性,會導致利率上升,人民幣升值壓力會更大。步入下半年,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迅速惡化,國內出口額增速放緩,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呈現下滑之勢,中國對外證券投資回流增加,同時外國對華證券投資流入大幅縮水,“雙順差”形勢不變,但外匯儲備增速放緩。
經常項目仍然是順差的主要來源,但下半年出口放緩勢頭不容樂觀。第三季度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進口增速回落更快,當季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達833億美元。服務貿易項目上半年出現小幅逆差;收益與經常項目轉移順差同比大幅上升,2008年上半年已達625.32億美元,接近2007年全年的水平。數項合計,預計2008經常項目順差將超過3500億美元。
資本與金融賬戶順差有所下降,主要表現為實際利用外資先增后降,對外投資成倍增長,證券投資“回流”加大。2008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523.88億美元,較2007年同期上漲64.3%。但是進入下半年,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悲觀預期及市場資金匱乏的影響,實際利用外資下滑趨勢明顯,并于11月份創下了年內新低。隨著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力度進一步加大,對外直接投資流出33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5倍。對外證券投資延續了2007年下半年開始的“回流”現象,表現為凈流入。總體看來,由于全球經濟及金融環境的波動,2008年資本與金融賬戶雖仍然保持順差,但不會延續上一年的增速,預計全年順差在1300億美元左右。
穩定的政治環境、規模龐大且發展迅速的國內市場、成本低廉的勞動力及相關生產要素,是多年來中國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原因。但是,據商務部2008年11月份數據顯示,中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自2008年7月份開始,出現了連續3個月下降,10月份微升,11月份跌至年內最低。這說明隨著金融風暴向實體經濟擴散,外部經濟局勢惡化已經開始影響跨國企業的投資需求,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受阻?傮w看來,2008年外商直接投資總量仍然增長,預計全年實際利用外資略高于900億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10%左右。
2008年上半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近342億美元,2008年前10個月,我國跨境并購交易超過285億美元,相當于2007年同期的4倍多。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并購領域由過去集中于家電、手機、汽車等制造業,向金融、資源型行業轉變,如:中鋼集團斥資13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礦業公司Midwest,中鋁140億美元收購力拓部分股權,平安人壽2007年底出資18.1億歐元從二級市場直接購買富通集團4.18%股權,中國銀行收購法國羅希爾銀行等。雖然金融海嘯給我國企業海外投資并購提供了廉價機會,但也增加了不確定性。美國次貸危機何時見底尚難預料,中資機構海外并購的時機和定價仍要謹慎。并購的完成只不過是成功的第一步,要把更大的精力放到整合上。所在國的政治局勢、社會關系、地域文化等各種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并購的過程和結果,這種政治風險在海外并購中,甚至應當先于經濟風險,成為首要考慮的因素。
2008年上半年,我國境外證券投資凈流入同比下降51%,為50.5億美元。其中,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8億美元,下降49%;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凈匯出0.7億美元,而2007年同期為凈流入15.2億美元。而對外證券投資上半年回流198億美元,已超過2007年全年的187億美元凈流入。由于2008年全球資本市場的不景氣,企業境外上市規模相對明顯下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境外投資者資金緊張,紛紛流回本土;國內資本市場價格和交易規模大幅回落,對境外投資者吸引力也在減弱。而中資銀行受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影響,對境外債券的投資持審慎態度,不斷收縮戰線,是促成對外證券投資回流的一大原因。我們預計全年證券投資凈流入約300億美元。
至2008年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19273億美元,其中,2008年1~10月增加3990億美元。第三季度平均每月外儲增長295億美元,增速出現明顯下降。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深度蔓延,全球金融風險加劇之時,我國充足的外匯儲備對應對危機將更具抵御能力。但是,世界經濟下滑會造成我國外部需求減弱,活躍的大規模資本流動也趨于偃旗息鼓,意味著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短期內難以再現。同時,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外匯儲備收益問題也格外引人關注。預計全年新增外匯儲備4300億美元左右,外匯儲備總量年底接近19500億美元。
2002年以前,誤差與遺漏項目長期出現在借方,這一項目長期的方向同一性,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中國資本外逃的長期存在。2008年上半年誤差與遺漏項目貸方額超過2007年全年,達到171億美元。雖然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凈誤差與遺漏項目等同于“熱錢”,但如果將其余額方向看作游資動向的反映,仍具有一定的指引意義。2008年上半年,在發達國家經濟受創之時,中國成為游資更加熱衷的國家。但是隨著下半年全球經濟的惡化,國際資本流動活躍程度降溫,游資或許會從國內流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