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證券 > 券商2009年投資策略 > 正文
實際上1998年前后的經濟調整困難重重,重要原因之一是當時降息速度太慢、力度太小,看起來這次中央銀行決心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容易預期到的趨勢是利率水平仍然具有進一步大幅度下調的空間和必要,而在目前的階段大力降息可以收到必要的效果。
從草根層面的情況看,面對需求的快速下滑,企業削減生產、降低價格、控制庫存和投資、降低人工成本的努力相當普遍,這顯示中國的企業對需求和價格信號可以做出靈敏的反應,表明中國的經濟體系已經具有相當大的彈性和韌性,這樣的微觀機制是降低需求沖擊的破壞力,并使得經濟可以快速修復和恢復的重要基礎;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前的經濟調整中,這樣的彈性是很難看到的。
中國目前對國際原材料市場存在相當大的依賴,特別是在原油和鐵礦砂領域情況更加明顯,作為國際市場的重要買家,中國似乎并不具備定價能力,這無疑令人沮喪。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大宗商品的進口占到GDP的6%強,這幾乎和住宅投資的比重相當。
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背景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為中國提供了重要和難得的戰略機遇:在短期內看,如果2009年中國進口原材料的到岸價格下降30%(這并非極端的假設),那么經濟將受到接近2個百分點的刺激。如果考慮到2008年受大宗商品漲價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受到接近2個百分點的抑制的話,增速的落差可能在3-4個百分點之間,這幾乎相當于預期的財政赤字的落差了。
從長期看,如果認為中國仍然需要繼續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并需要消耗更多的原材料和基礎能源,那么在坐擁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情況下,面對原材料價格以及相關礦業公司股票價格的大幅度下跌,顯然可以考慮對原材料進行戰略性的收購和儲備,或對國際礦業公司等進行戰略性投資,這將有助于降低未來的原材料價格波動對中國經濟的不利沖擊。
因此,總結前述討論看,中國經濟目前既面臨一些短期因素的強烈沖擊,也面臨一些中長期因素的調整壓力;在經濟數據快速滑落的背后,我們能夠看到經濟體系彈性的顯著增強,看到強有力的政策應對,看到危機所提供的一些重要機遇,這使得我們對經濟的調整前景可以抱有合理的信心;大體來說,2009年以后的經濟增長恰如一個接力賽:跑在第一棒的是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其目的是彌補私人部門需求的下滑,為經濟調整留出必要的時間和空間,這也許需要1-2年的時間;將要跑的第二棒是房地產市場的解凍和恢復,并帶動相關投資和消費的增長,這時政府的財政貨幣政策就可以逐步正常化,這可能要到2010年以后才會出現;最后一棒是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調整的基本完成,這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實現。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