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脹之憂 政府應用貨幣緊縮應對(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3:13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應對目前的通脹壓力,我們認為政府短期應對政策當以貨幣緊縮、人民幣升值、糧食補貼為主。 1. 人民幣升值應對輸入型通脹。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豆等中國依賴進口品的價格高漲。 輸入型通脹顯著的局面下,人民幣升值是應對通脹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且升值本身也是貨幣緊縮手段。我們的實證分析顯示,人民幣每升值10%,其他條件不變,可以使得通脹短期內下降0.8 個百分點,長期內下降3.2 個百分點。 2. 財政政策應對糧食通脹,包括對消費者的糧食補貼,以及對于種糧農民的補貼。為應對食品通脹,不僅要補貼城市中的消費者,還要補貼農民種糧,包括農藥、農具、化肥的補貼,以鼓勵其種植糧食,提高糧食供給,這是解決中長期糧價上漲壓力的正確路徑。 3. 貨幣緊縮政策。貸款的控制,存款準備金率的進一步上調和加大對沖力度將是主要的緊縮手段,而加息空間則受日益寬松的國際貨幣環境制約。 4.進口糧食解決短期的供給問題。目前國際上除了小麥價格,玉米、大豆等糧食價格均顯著低于國內,短期內,中國可以加大進口,并以補貼價格賣給國內市場,以在短期內抑制通脹預期。 以上是短期政策,長期來看,我們認為政府應當盡快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以充分發揮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有效性;推出物業稅并理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以有效遏制土地價格上漲;繼續補貼糧食生產環節。當然,未來美元見底回升,大宗商品價格有望回落,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將有所減緩。 此外,我們不認為中國的通脹是經濟過熱帶來的需求拉動型通脹。有些人建議中國應使經濟大幅減速、減緩需求,通過經濟“點剎車”來實現控制通脹,我們認為并不可取。中國不應采取過度行政調控、使經濟大幅減速的方式來應對通脹,特別是考慮到外部環境將顯著對中國出口不利的局面下。 最后,我們認為當前的一些價格管制乃權宜之策。我們維持資源、能源價格的調整會推遲至下半年甚至奧運之后的判斷。價格管制可能使通脹率低于我們的預測,因此加息的可能性也在價格管制下收窄。但價格管制可能會引發供給短缺和黑市交易。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誰來為價格控制行為買單?企業還是政府?我們認為,受價格控制而受損的能源生產企業將得到政府補貼,否則這會引發供給短缺問題。而短缺是更為嚴重的通脹。 (作者為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