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脹之憂 政府應用貨幣緊縮應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3:13 和訊網(wǎng)-證券市場周刊
中國的通脹不是由于經(jīng)濟過熱帶來的需求拉動型通脹,因此不應通過經(jīng)濟大幅減速的方式來應對 哈繼銘/文 新年伊始,通脹問題就成為上至中國政府,下至所有投資者密切關注的一個問題。我們綜合分析國內外的情況,預測2008年CPI將達到5.0%-5.5%,主要基于2007年通脹的翹尾因素,國際油價再創(chuàng)高位,國際糧價上漲,中國農業(yè)生產(chǎn)成本的加速上升,豬肉價格繼續(xù)攀高,以及新勞動合同法可能帶來勞動力成本的加速提高等的影響。 我們1月末走訪了東北、四川和江浙一些地區(qū),向當?shù)卣⑵髽I(yè)和農戶實地調查糧食、生豬和勞動力供求情況及價格走勢。調研結果顯示今年農產(chǎn)品價格可能繼續(xù)上漲,豬肉價格將高位運行,且勞動力成本顯著提高。這也讓我們加深了對2008年中國通貨膨脹的擔憂。 中國通貨膨脹前景展望 中國通貨膨脹的成因既有國際背景,亦有自身因素,具體來說包括: 1.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漲帶來的輸入型通脹 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與國際糧價齊升的局面下,近期全球通脹壓力有所上揚,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最近半年,不僅僅是中國通脹高企,周邊主要經(jīng)濟體均出現(xiàn)通脹攀升跡象,顯示了國際價格的傳導效應。 展望未來,大宗商品價格本輪上漲可能持續(xù)更長時間,輸入型通脹的壓力還會進一步上升。我們認為決定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經(jīng)濟增長、美元匯率和利率等三個變量。中期來看,我們預計美元有效匯率還將貶值15%,全球經(jīng)濟增長雖有放緩但仍在高位,這些都使得大宗商品的價格支撐將保持強勁。 2. 中國貨幣增速持續(xù)高企,間接傳導至物價 近兩年多以來,中國M2增速持續(xù)高于名義GDP增速,平均高過2.5個百分點,這種過剩的流動性最終也將逐步轉化為物價壓力,其轉化途徑包括:貨幣擴張刺激了經(jīng)濟高增長,使得中國對原材料與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客觀上推動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加劇了輸入型通脹的風險;流動性過剩激發(fā)資產(chǎn)價格泡沫,地價在過去幾年快速上升,刺激了各地擠壓占用耕地,使農業(yè)生產(chǎn)的土地成本在上升,產(chǎn)生糧價上漲壓力,進而傳導至食品通脹。 3. 糧價上漲壓力導致食品通脹 中國面臨的糧食價格上漲(進而導致食品通脹)的壓力既有國際背景,也有自身深層次因素。 從國際上看,自2004年以來的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可能持續(xù)超過以往周期的時間,主要因素包括:油價的上漲刺激了玉米、大豆等生物燃料作物價格的上升;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增長、居民收入改善,食品消費升級,對于肉類消費量不斷上升,帶來對于大豆、玉米等飼料的需求不斷增長;玉米等生物燃料作物價格的上升刺激了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而擠壓了一些傳統(tǒng)作物的種植面積;全球糧食供給相比需求的差距不斷縮小,所有主要糧食的庫存量均下降至歷史低位,再加上前段時間主要產(chǎn)麥國相繼發(fā)生災害,使得小麥供給短期內受到較大影響,庫存迅速下降,都對糧價產(chǎn)生推動作用。除了供需原因,美元貶值也是一項重要因素,歷史經(jīng)驗表明,通常美元貶值都會推高農產(chǎn)品價格。 中國糧價上漲還有自身因素。最近幾年以來,中國各種主要糧食的庫存降至歷史低位,原因在于:從供給角度來看,近年來,糧食的各項投入要素成本在中國不斷上升,而種糧的機會成本(即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工資)也增長迅速,導致農民種糧的相對回報率越來越低,種糧積極性越來越低。并且居民消費升級和國際價格傳導也引發(fā)食品通脹。過去10 年,伴隨著中國經(jīng)濟增長、居民收入改善,居民食品消費升級,人均豬肉年消費量上升了10 公斤。這導致對于大豆、玉米等飼料的需求不斷增長,國內大豆、玉米的供需結構日趨緊張。而國際大豆、玉米價格高漲均傳導至國內,飼料價格上漲使得養(yǎng)豬的成本迅速提高。這一輪豬肉短缺、肉價高漲的背后,實質上反映了中國經(jīng)濟增長、消費升級、國際價格傳導等深層次因素,即便豬肉供給恢復,我們認為豬肉價格也很難下滑。 4. 近期一些政策加大了預期通脹上行的風險 中國今年實施了新勞動合同法,用工成本可能加速上升,亦有可能帶來額外通脹壓力。中國內地當前通脹仍局限于食品領域,并未出現(xiàn)日本和臺灣地區(qū)在1980 年末期遭遇的核心通脹高企的局面,原因在于他們在1980年代后期基本已耗竭人口紅利,失業(yè)率降至歷史最低點,勞動力成本上升速度顯著快于勞動生產(chǎn)率的改善,單位勞動力成本加速上升,導致其核心通脹高企。中國目前仍處于人口紅利時期,勞動力成本上升速度趕不上勞動生產(chǎn)率上升速度,于是單位勞動力成本持續(xù)下降。然而,這一趨勢不可能一直延續(xù),事實上,最近一兩年的工資上升速度與勞動生產(chǎn)率提升速度的差距已越來越小(見圖2)。而今年新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加大了企業(yè)的用工黏性,可能進一步推動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亦有可能帶來額外的通脹壓力。“與其升值不如加薪”的思維可能過早透支我國的人口紅利,使中國步入“加薪—通脹—再加薪—再通脹”的循環(huán)。 以上我們重點分析了通脹壓力的來源,而2008年抑制通脹壓力的因素則主要來自于中國出口的顯著走軟。目前美國一系列數(shù)據(jù)均顯示美國消費很可能顯著放緩,甚至進入衰退。受外需持續(xù)放緩的影響,2007年12月份中國出口增速進一步下降至21.7%。鑒于美國經(jīng)濟的頹勢,我們將2008年中國出口增速預期由原來的11.8%下調至10%(均以人民幣計算),比2007 年17.9%的增速顯著下滑。而從歷史上看,中國的非食品價格與出口增速密切相關,因此會使得今年非食品價格,特別是制造業(yè)產(chǎn)品價格的通貨膨脹將受到抑制。 政府應如何應對通脹 2007年CPI繼續(xù)保持高位,使今年CPI翹尾因素達到了3.4%。我們認為2008年CPI新增因素可能在1.6%-2.1%之間,使得總體CPI可能達到5.0%-5.5%的水平。2008年1到5月份,中國CPI可能將保持在6%以上(盡管突破7%的可能性較低)。但下半年由于翹尾因素的顯著降低,CPI 將有所放緩。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的測算是經(jīng)濟中存在的通脹壓力,但政府的價格管制措施可能使得最終通脹率低于我們的預測。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jīng)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