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增長方式轉變下的投資策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3日 06:25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中國能源開發利用將走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道路,逐步扭轉十五時期能源消耗過大的局面 十一五時期可重點關注的產業與板塊:節能與新能源、高科技、現代服務業、專用裝備業、消費升級、環保產業、農業板塊、鐵路運輸、資源性產品提價受惠行業、東北以及中部地區板塊
與十一五期間增長方式轉變相適應的產業變動趨勢分析 一、中國能源開發利用將走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道路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認真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環境問題,在全社會形成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 1、十一五時期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標 從總體變化趨勢來看,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量呈現下降態勢。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即1.15萬噸標準煤,初步估算十一五時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量年均降幅為4%。 2、中國能源消耗的行業分析 研究表明,中國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工業、生活消費、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這三大行業。其中工業的能源消耗最大,據統計,2003年中國工業的能源消耗量為119626.63萬噸標準煤,占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69.98%;生活消費的能源占全國的比重為11.2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能源消耗比例為7.45%。從中國工業內部的能源消耗情況來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與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八大工業子行業占全國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的76.51%,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能源消耗量占工業能源消耗的比重最大,高達20.12%。 3、未來中國能源發展的基本思路 綜合分析中國能源發展的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形勢,從能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總體戰略地位出發,我國能源發展的基本思路是: 一是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 二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加快西部能源開發,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是以工業節能和石油節約為重點,依靠技術進步,提高能源經濟效率。據估計,我國節能的潛力有60%在工業部門。高新技術成果在能源領域迅速推廣應用,使整個能源產業正在由低技術向高技術過渡。 四是高度重視并實現煤炭資源優質開發利用,促進能源、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 4、能源節約的戰略重點 我們預計,中國未來能源節約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加強節能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開發節能技術,組織實施節能示范工程,鞏固和完善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培育和規范節能技術市場,以大力推進節能技術進步,逐步形成節能產業。其次,大力提高煤電轉化率、清潔煤技術和液化新技術,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第三,研究和開發未來能源發展的新技術,包括節約和替代石油技術、潔凈煤技術、節電技術、多聯供技術、建筑節能技術、三廢綜合利用技術等。最后,加快制定與節能相應的財政金融政策。例如針對汽車燃油的問題,提高燃油效率標準,開征燃油稅,制定可行的標準改善油品質量。 二、加快發展環保產業 中國廢棄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發達國家,每增加單位GDP的廢水排放量比發達國家高4倍,單位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發達國家高10多倍。由此看來,我國急需調整環保戰略,具體如下: 一是發展環境友好能源和能源技術;二是按空氣質量要求,對主要污染物實行更為嚴格的總量控制;三是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實行排放交易;四是及早控制城市交通環境污染。 三、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科學技術發展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在中央決策層未來的戰略布局中,自主創新已不僅限于科技層面,而是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支點,更是事關國家全局的政治謀略。其實,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把自主創新能力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今世界,人類正在經歷一場全球性的科學技術革命。企業的競爭,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較量,日益集中地表現在科技競爭方面。在九五(1996--2000年)計劃中我國就明確提出要使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總體來看至今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主要是由于在技術上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在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中,75%靠技術進步,25%靠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的投入,而我國的情況恰好相反。我國主要行業的關鍵設備與核心技術基本依賴進口。這種狀況如不改變,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就會嚴重掣肘我國經濟的發展。 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本質上要求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使經濟的快速增長建立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基礎之上。世界上成功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國家,都普遍重視和加大科技的投入,并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中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也應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充分利用國內資本進行自主創新和開發,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例如,針對資源約束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提高資源勘查技術和綜合利用技術,開發替代性資源和節能產品,推廣應用清潔生產和節能技術,開發針對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的綜合整治技術,為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四、加快產業升級步伐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中國第一產業占GDP的產值比重從1978年的28.1%下降到2004年的15.2%,但第三產業比重僅從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4年的31.8%,比較國際產業結構水平,1990年世界低收入國家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為33%,中等收入國家為51%,發達國家一般在70%左右,可見中國的產業結構仍處于世界低收入國家之列。而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一般而言,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及經濟效益比第一產業高,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比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高,因此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必須采取積極措施,在鞏固第一產業的同時,通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一步壯大第二產業,通過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并對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進行政策傾斜,努力提升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水平,為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提供良好的結構框架。 五、加快外貿結構調整 一方面應加緊抑制高耗能產品的出口,取消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等高耗能產品的出口退稅,另一方面應鼓勵進口高耗能產品,可將此類產品的進口關稅降至零,或免征其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應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行節約與開發并舉,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同時,通過提高經濟效益及建立多元化資源供給渠道,合理獲取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為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提供良好的外貿支持。 六、全面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糾正資源性產品價格長期偏低的扭曲現象 我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難以根本轉變,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長期以來我國資源產品價格受政府管制,明顯偏低。主要表現在:一是地價低。二是水價低。2003年,我國城市的每立方米水價為0.15美元,農用水幾乎是免費的,而國外每立方米水價南非是0.47美元,美國是0.51美元,德國是1.45美元。我國各個城市水價普遍偏低,目前僅為國際水價的1/3。三是能源價包括煤價、油價、電價低。中國的燃油稅是美國的1/10,是歐洲的3%到5%。四是礦產品價格低。我國礦產資源補償費平均率為1.18%,而外國一般為2%-8%。我國石油、天然氣的費率為1%,遠遠低于美國的12.5%和澳大利亞的10%。 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形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必須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使它們的價格能很好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 十一五期間增長方式轉變的產業效應分析 隨著十一五規劃的輪廓逐步浮出水面,宏觀經濟轉型所帶來的市場結構性調整仍將在未來對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行業分析標準產生深刻影響,在逐步退出周期性行業的同時向新型產業的集中將成為未來價值取向的大方向。 一、可以關注的產業與板塊 1、節能與新能源 十一五時期我國將大力推廣節能環保、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從而完成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目前太陽能、風能、核能、氫能、糧基燃料乙醇、煤基燃料甲醇以及環保節能題材比較多,具體來說與節能相關的行業與上市公司主要包括: (1)節能建筑材料; (2)節能型機電設備(鍋爐、風機、電機、壓縮機、內燃機、變壓器、調速器等)、節能家電(空調、冰箱等)、余熱余壓回收技術、節能照明等; (3)太陽能(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光伏利用、太陽能電池、電源系統等)、風能(風光互補發電系統、風力發電技術設備); (4)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氫能的設備與貯運技術、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生物質能、核能等。 2、高科技 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優勢企業、知識技術含量較高的高級服務業、參與國際競爭且在相關領域擁有技術比較優勢的現代產業、裝備和零部件已具備進口替代效應的創新型下游產業等,都可能成為未來投資的重點流向。因此,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備核心競爭力和成本優勢的公司尤為值得關注。 3、現代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將是未來十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亮點。鑒于當前第三產業過于依賴生活型服務業的低質量結構,十一五時期將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咨詢、物流等知識型服務業或生產型服務業,致力于服務業的結構升級和增強服務業的競爭力,以此作為調整第三次產業結構的突破口。首先,要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高度,明確服務業發展在十一五期間的戰略定位,制定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規劃。第二,把握住服務業國際轉移的新機遇。第三,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和積極發展非公有制服務企業,改變當前因事業單位改革滯后,而造成大量服務業體制內循環的現狀;改變當前服務業(尤其是知識型服務業)領域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工業的現狀,以提高行業的活力和競爭力。 4、專用裝備業 因為經濟增長的模式改變對相關裝備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對專用裝備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如煤礦設備,因為循環經濟也意味著和諧經濟,這必然會提升對煤礦安全設備的市場需求。再如航空航天設備也會受到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航天投資力度加大的積極影響。因為節能產業、循環產業的發展,也就意味著在十一五期間,此類行業將得到產業政策的推動而出現大規模的投資力度,比如說水能產業的投資力度在近期已經得到提升,大型水電站建設項目相繼得到政府的批準,而大型水電站的投資周期是五年至十年,因此,可以重點關注為大型水站提供設備的專用裝備業。 5、消費升級 十一五規劃期間,消費增長速度將在現有基礎上明顯提高,人均GDP水平將由2000年的850美元左右翻一番,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3%至15%,因此與居民消費相關的產業將獲得發展機會。旅游、金融等第三產業將在十一五獲得長足的進步,其增長速度極有可能超躍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而且,居民的消費思路的改變也會使得符合居民健康消費心理的黃酒、葡萄酒、主題公園等相關上市公司獲得增長的預期。 6、環保產業 由于我國環保產業起步較晚、且行業進入門檻低,相關上市公司大多缺乏核心競爭力,因此整體盈利水平不高。目前上市公司的環保概念股主要是指脫硫環保。在我國電力行業大發展的同時,電力煙氣脫硫成為大勢所趨。今后10年期間將是煙氣脫硫工程建設的高峰期,預計每年可以形成70億元左右的巨大市場需求。環保概念還包括污水處理。根據十一五規劃要求,我們認為節水環保行業特別污水處理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7、農業板塊 按照十一五規劃確定的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今后一段時期可持續發展將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更是把共同富裕提到了新的高度,農民和農業問題將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根據政策取向,投資者可關注農業板塊中的龍頭企業、農業的上游行業即種植業。 8、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行業的相關投資機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挖掘:首先,關注有雄厚母公司背景的軌道經營和運輸類公司。其次,關注鐵路機車、車輛制造和零部件提供企業,特別是存在較高進入壁壘的零部件供應企業。鐵路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基礎建設投資大規模增加的同時,相關車輛和設備采購也必然會大幅度增加。 9、資源性產品提價受惠行業 資源的價格將得以體現,水資源、煤炭資源等價格極有可能出現進一步提升的可能,從而對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產生積極的影響。 10、東北以及中部地區板塊 將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列入十一五規劃的范疇,這將成為未來五年區域發展的指導性方向,值得關注。 二、風險提示 高耗能的行業發展空間將受到限制,這必然會影響到鋼鐵、有色金屬等高耗能產業的發展,將對相關行業與上市公司的持續增長帶來一定的壓抑,畢竟行業成長空間決定行業內上市公司利潤的增長幅度。 我們認為,十一五規劃對上市公司利潤的影響并不是立竿見影的,規劃雖然打開了相關行業的成長空間,但落實到上市公司利潤方面還需要一定時間。 作者:海通證券研究所 李明亮 (來源:上海證券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