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全球經濟之痛 中國同樣難以幸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31日 17:18 證券導刊 | |||||||||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經濟學教授 張 銳 提要: 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屢創新高不斷吸引著人們的眼球。雖然目前油價已經從67美元/桶的高位回落了2~3美元/桶左右,但圍繞著由于未來油價并不會安定下來從而可能給世界經濟帶
高油價時代已經來臨 如果在一年之前有人提出設問:石油價格是否會突破50美元/桶?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然而,斗轉星移,360個日日夜夜很快過去了。如今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已經上漲了近45%。特別是進入今年以后,油價的上漲的步伐幾乎不知疲倦地一路提速,甚至接近瘋狂。以致中國的廣東等省在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油荒”襲擊后汽車排成長龍等待加油的“繁忙”景象。 未來的油價還會上漲嗎?在國際著名的投行機構高盛作出了今后5年內石油價格將沖高到120美元/桶的大膽預言之后,包括《經濟學家》、《華盛頓郵報》等全球權威聲音紛紛站出來用雄辯的分析予以了令人信服的否定。盡管如此,高盛仍然作出了明年油價將突破每桶68美元的判斷。比高盛要稍微樂觀的是另一個國際投行“大腕”美林,該機構日前指出,明年紐約市場油價將會回落到每桶52美元。 的確,制造未來石油價格可能繼續上漲的素材依然存在,但與此同時抑制油價生勢的反沖力量也在開始“發酵”。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在高油價刺激下的全球石油公司的勘探和生產投資步伐已經顯著加快,從目前到2010年世界每年將有20個或更多的大油田投產,全球的石油產能將會大量增加,從而有利于在一定時期內平抑油價。另一方面,作為全球石油“第一大戶”的美國經濟在經歷了去年的快速增長后,其今年的增速已經有所放緩,隨之而來的是其對能源需求有所下降。不僅如此,由于多種因素的干擾,歐洲、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明顯減速,能源需求態勢也可能相對回落。 因此,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在出現了“井噴”行情之后或許會逐漸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通道,但企圖重新回到30~40美元/桶的日子已經沒有任何可能,全球經濟必須為一個高油價時代主動作出適應性調整。 誰在拉高油價? 雖然引致石油價格周期性上漲的原因比較復雜,而且還帶有某種程度上的偶然性,如地緣因素、自然災害乃至戰爭,但仔細分析近兩年石油市場的價格上升生態,我們就發現某些主要因素的作用卻是恒定的。 用強勢需求對油價飆升作出相關聯的詮釋一點也不為過。最近幾年,從經濟強體的美國到后來居上的中國,從不知倦怠的歐盟到躍馬揚蹄的印度,無數國家都加入到了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激烈競賽之中,盡管石油價格在不斷的升騰,但石油需求的口徑被一次又一次撕大。據國際能源機構最新發布的國際石油月報指出:盡管導致消費者轉而使用其他能源,但它并未完全抑制石油需求的增長,其中經合組織30個成員國第二季度工業石油庫存就以每天132萬桶的速度增加。真實的原油需求為油價高位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從而也成為了油價居高不下的主要支撐力量。 與需求相對應的石油供給力不從心并由此引發的供需矛盾也客觀存在。雖然我們前面已經提出了全球每年將有20個多個大型油田投產并增大石油產能的判斷,但這只是建立在市場“出清”即沒有受到諸如戰爭、恐怖襲擊等外來因素干擾的基礎之上的,而且一個新油田從勘探、發現、測試、開發到最終出油,其周期通常需要3至10年時間。因此,此舉能夠從根本緩解世界石油供給的緊張狀況還需要一個過程。不僅如此,全球目前現有的產油能力也不容樂觀。日前,國際能源署(IEA)將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生產能力預期下調了20萬桶,將明年全球原油生產能力預期下調了40萬桶。調整后的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量達8430萬桶,日均產油量僅達到8425萬桶。這就預示著,IEA在此前預測提出的2005年全球石油供應略大于需求的假設已經被無情顛覆。油價將維持在較高水平就不足為奇了。 然而,僅從供需的層面尤其是只從需求的層面作出分析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們發現,如果完全是真實需求拉動油價上漲,但在短期內上漲幅度不可能漲幅高達10%以上,而市場結果又確實如此。由此引出的另一個問題是,國際石油價格每一次出現飚升行情幾乎都與投機資本的興風作浪須臾相連。 近年來,由于美元持續疲軟,各國政府對金融市場監管力度加強,全球股票和債券市場表現低迷,對國際游資的吸引力下降,因此,大量投機性基金轉向了原油期貨市場進行投機炒作。由于原油頻創新高一般都是指期貨價格,而期貨價格體現的是“未來價格”,因此,雖然投機資金在商品市場的價格形成中不起決定性作用,但其強大的“放大效應”卻足以讓市場驚心動魄。資料顯示,石油期貨市場今年已新增凈投資220億美元,其中80億美元是6月底以來的新投資。因此,期貨價格上漲速度比現貨價格更快。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今年1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已經接近每桶68美元,這顯示預期油價繼續上漲成為目前市場的一種主導情緒。而一個既成的事實是,在本輪油價屢創新高期間,從基金持倉來看,紐約原油期貨市場中基金以增持凈多單為主,從5月中旬到8月中旬,基金增持凈多單5萬多手,而原油價格從每桶46.8美元上漲到66.8美元,再次讓投機基金賺得“缽滿盆滿”。若按照每桶60美元原油期貨價格計算,現在油價中有近20美元是西方游資的投機所致。當然,只要石油市場存在套利空間,國際投機資本就不會停止自己追逐的腳步。 灼痛世界經濟 作為“第一戰略資源”的石油如今已成為穩定全球經濟的關鍵。石油價格的躥升與飚漲無一例外將給處于復蘇階段的全球經濟蒙上一層厚重的陰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在不斷地發出明確的警告,油價每上漲10美元,全球GDP增長將下落0.5個百分點。而一個既成事實是,由于石油價格的上漲,2005年世界經濟平均增長率將由原來的4%左右降到大約為3.2%,最高也超不過3.5%。 綁在油輪子之上的世界經濟“三大強體”對于石油價格的變動顯得格外地敏感。許多經濟分析人士預計,如果今年世界原油價格保持在每桶55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降低1個百分點。同樣,受石油價格的影響,歐盟及歐元區也將原來的經濟增長預測從2.4%和2%下調為2%和1.6%。而作為全球石油的第二大消費國,日本經濟增長也將在高油價的沖擊下降2.1個百分點,日本試圖在今年下半年實現經濟復蘇的設想基本破滅。 由高油價直接制造出的另一個重大魔影——通貨膨脹正在全球快速蔓延開來。美國勞動部日前公布的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3.2%,達到3個月以來的最高值。英國的7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也上漲了2.3%,上漲率達到了8年以來的最高值。歐盟統計局最新發表報告說,歐元區今年7月份的通貨膨脹率為2.2%,比上月的2.1%略有上升,并高于歐洲央行設定的2%通貨膨脹目標上限。在日本,由于其短期利率已下降至接近零,但長期利率卻比較高,如果石油價格再次上升,勢必促使日本進一步提高短期和長期利率。如此一來,因為要控制通貨膨脹回升,日本經濟勢必繼續沿著低迷的方向走下去。 整個亞洲經濟也正面臨著石油價格升勢的考驗。亞洲開發銀行最近公布的報告認為,由于國際油價持續飆升等影響,亞洲國家經濟正逐步放慢。由于亞洲各國除馬來西亞外都是石油進口國,為了減弱高油價對于企業所帶來的沖擊,亞洲各國政府提供了大量補貼和退稅優惠,由此將直接影響亞洲貿易,并加重通貨膨脹壓力;而如果油價持續高漲,亞洲各國政府取消高油價補助及減稅政策,那么此舉對亞洲區域通貨膨脹的沖擊將會增大。 當然,有經濟學家以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與眼下的石油價格可能導致的后果相比較,認為扣除通脹因素,今天的油價大約是每桶28美元,遠低于石油危機時的高峰水平。因此世界經濟再次遭受油價重創的可能性較小。但我們需要指出,如今引致石油價格的因素遠比以前復雜得多,石油市場的價格神經也變得異常地敏感,而經濟對此的承載力也脆弱了許多,一旦油價上漲到一定程度并觸動經濟的承受底線,其后果恐怕要比歷史上的任何一次石油危機所造成的影響還要嚴重。 中國難以幸免 同世界其他經濟體相比,雖然中國目前存在的行業生產力過剩以及中國經濟一次性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的特征在某種意義可以沖淡油價上漲的影響,但是,處于高速擴張期的中國經濟已經形成了對國際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資料表明,2005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3.2億噸,近45%的石油需要進口,估計到2010年進口依存度可達55%。中國在石油進口需求有可能超過日本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的前提下不可避免地將本國經濟推向了與國際石油市場風云密切共振的敏感地帶。 其實,國際石油價格的“蝴蝶”效應已經在中國清晰可見。由于國內市場油價的定價機制是以紐約、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價格加權平均而成,但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整比國際油價大約有一個月的滯后期,由此造成了成品油與原油的倒掛,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國內石油加工行業被逼到虧損的境地。僅今年上半年,石油加工與煉焦業就巨虧158億元。與此同時,由于產能過剩導致企業很難將能源價格上漲成本向下游轉移,我國工業企業上半年利潤增長率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 輸入性通脹是國外能源價格上升之后極易造成的事實。而作為今年中國政府宏觀調控重要目標的物價變動曲線在高油價的直接推動下也在7月改寫了多月保持的水平方向而出現“拐點”。數據顯示,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1.8%,為5個月來的首次上漲。同樣因為油價的上漲,7月份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上漲5.2%。值得注意的是,在經過一段時期后,PPI必然傳導到CPI。因此,中國經濟試圖達到年內物價控制目標還充滿懸念。 立足于長遠設計,為了規避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頻繁波動對經濟造成的劇烈影響,在目前國內石油自給空間不可能放大的情況下,中國石油巨頭將加快收購境外石油資產的步伐(如在中海油以185億美元競購尤尼科未果之后,中石油又計劃以41億8000萬美元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由此而產生的巨大成本開支也最終會反映在成品油價格上,因此,國內市場石油價格在未來將繼續維持上揚態勢。中國經濟必須作好高油價的消化準備。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