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曠野 羅諾
編者按:
證券分析師的報告有水分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只不過有些分析師或者研究所要求相對嚴格一些,有些則自律不夠,盈利預測和投資建議可能離譜的讓人不可思議。那么作為投資建議的研究報告究竟該以何標準來衡量和要求,又如何防止投資分析報告打著價值發現的旗號成為內幕交易的幫兇呢?
“我們測算公司2008~2010年EPS 分別為0.12元、0.10元和0.23元,絕對估值為8.27~8.72元,相對估值為9.26~10.28元,建議目標價為8.50~10.00 元。首次給予公司謹慎推薦的評級,以反映其盈利回升的預期。”這段話來自國信證券于2009年2月26日發布的凱恩股份(002012)研究報告。
“推薦”、“謹慎推薦”、“中性”和“回避”是國信證券研究所的股票投資評級,其它券商研究所都有類似的評級分類,國信證券公開給出的“謹慎推薦”定義為“未來6個月內,股價表現優于市場指數10%-20%之間”。
1。濕淋淋的報告
如果按照該報告給出的盈利預測和估值,凱恩股份2008、2009年對應的P/E超過82X,這在目前的A股市場上可是極為少見的,因為目前全部A股2009年動態P/E約為19X。即使按照其推薦的理由“反映其盈利回升的預期”,2010年對應的P/E也接近40X。
當然,除了會列出該股票的投資評級之外,每一份券商的研究報告還會附上免責條款,各家券商的此項內容也是大同小異——“報告中的內容及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詢價。我公司及其雇員對使用本報告及其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概不負責。”
在免責條款的保護下,即使投資建議與股票的實際表現差之千里,該研究報告的撰寫者及其研究所也不必為此感到不安。
這樣看來,券商分析師似乎可以自由地指點股市,如果分析師故意提高或降低某股票的投資評級呢?如果分析師為了證明自己的投資建議將公司盈利預測推算得過高或過低呢?
“證券分析師的報告有水分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只不過有些分析師或者研究所要求相對嚴格一些,有些則自律不夠,盈利預測和投資建議可能離譜的讓我們不可思議,真遇到這樣不靠譜的分析師,我們只能選擇不看不聽。”上海某基金公司的研究總監對本報記者表示。
上述凱恩股份研究報告發布的前兩天即2月24日,該上市公司公布2008年度業績快報稱2008年每股盈利0.12元,相對2007年的-0.09元,公司盈利同比增加了233%。
環顧市場,如此驚人的公司業績卻沒能促使分析師們蜂擁而上的強烈推薦,在上述上海基金公司訂閱的研究報告系統以及百度搜索引擎中,僅能找到推薦凱恩股份的這一份報告。
本報記者電話聯系了撰寫該報告的國信證券分析師,關于該報告的業績預測問題,他表示:“去年0.12元,今年0.1元,下降了,實際上是去年有子公司的轉讓所得收益,在去年一季度體現,所以去年顯得比較高,那是一項非經常性損益。如果把它剔除掉,大概只有幾分錢,那實際上今年在主業上的增長能達到每股0.1元。”
然而,這番解釋在該報告中卻未有只言片語。
上述報告將高達80倍P/E的股票列入“謹慎推薦”的行列,并沒有列出P/E的倍數,只是用了現金流折現的絕對估值法。
該分析師認為:“對于一個變化的企業來說,價值相對當年的EPS可能顯得很大,EPS極端的情況有可能是零,那就是說PE無窮大,但你不能說這個公司這一年的盈利是零,公司就沒有價值了。甚至還有虧損的企業,它也有價值,關鍵是你預期它未來不會虧損,未來趨勢向好。”
而一位曾在券商研究所工作多年,現在某基金公司主管研究部門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般而言,對于一個上市公司的估值應該多種相對法估值和至少一種絕對法估值模型估值(以DCF為主)結合使用,以提高估值的準確性。”
這只是滄海一粟,上述報告的估值是否準確我們無從得知,更重要的是作為投資建議的研究報告究竟該以何標準來衡量和要求。
2。方璐“委屈”
這一問題目前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重視。
2009年2月4日,一份看似普通的券商研究報告的發布,引發了市場的軒然大波。作為一只平日乏人過問的小盤股票,新海宜似乎從來沒有如此被市場關注過。2009年2月4日,其從上千只A股中脫穎而出,一開盤就被一筆四萬多手的買單封停于漲停板上,全天未見松動,當日,大盤走勢雖然強勁,但其僅2.28%的漲幅,與新海宜相形見絀。
接下來的第二個交易日,新海宜再度以8.76元的漲停價開盤,開盤后不到十分鐘,漲停被打開,瞬間跌至8.51元,但僅僅5分鐘后,新海宜便又再次被封于漲停板之上。當日13點,新海宜發布公告停牌。當日漲停打開時間不到5分鐘,但就是在這短暫的時間內,新海宜卻數筆大單成交,換手率竟達10.7%。
面對著突如其來蹊蹺的放量巨漲,市場和媒體把原因歸結為來自申銀萬國的一份報告。2009年2月4日,申銀萬國發布了一份名為《新海宜,業績遠超市場預期,首次評級“買入”》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明確表示:“不考慮參股創投公司所帶來的投資收益,僅依靠主營業務貢獻,預計09、10年EPS可達0.52元、0.85元,同比增幅107%、64%,遠高于目前市場0.30元、0.36元的一致預期。給予09年25~30倍P/E,相當于10年15~18倍P/E,6個月目標價13~15元。”
公司沒有任何消息公布,因此對這次漲停,不少業內人士給出的解釋是創投概念,凌厲的操作可能是私募或游資所為。但有關數據卻推翻有關“游資”和“私募”的判斷,當日異常活躍的新海宜,似乎機構才使其股價大漲的幕后推手。
深交所數據顯示,新海宜當日買入前兩名皆為機構席位,兩個機構席位單邊凈買入共計2145.77萬元,其中僅排在第一的機構席位就買入1752萬元,超過隨后四者買入總和。
“作為分析師來說,發現公司的投資價值是其職業存在的意義。”同樣來自于申萬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方璐有點冤”。
方璐說,對于新海宜的關注始于2008年年底,斯時,電信行業3G牌照的正式下發終于確定于2008年12月31日正式下發,“這可能給2009年通信行業帶來一定的投資機會”。自08年12月底開始,方璐便開始陸續著手調研上海周邊的有關通信類上市公司。而位于蘇州工業園區、以FTT-X通信配套系列、軟件外包與軟件服務、視頻及互聯網系列產品為主要經營業務的新海宜則由此進入其眼簾。
2009年2月3日,也就是在春節長假后剛上班兩日,方璐便馬不停蹄地來到了新海宜公司內進行調研。
2月4日凌晨方璐寫完報告。方璐說,他根本沒有時間提前向有關的投資者透露任何有關報道的消息。在這份給方璐帶來無盡麻煩的報告中,方璐認為預計2009年1季度新海宜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幅300%以上。
那么僅僅一天的實地調研,而在公司未透露具體的數據的情況下,如何得出業績大幅增加的結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