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民抗議上證所允許券商創設權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1日 01:42 南方都市報
昨天下午,南航認沽權證的股民再次走上維權的道路,來到上海與上證所有關人士對話。這也是股民1月15日對話中國證監會之后的又一次行動。不過,這次股民行動也未能得到滿意答復,上證所認為權證創設是合理的。 2007年,券商創設權證獲利263億,評論人士皮海洲指出,券商賺的都是散戶的錢。難道權證創設制度就是為了讓券商賺散戶的錢嗎?東方證券研究所金融衍生品分析師高子劍認為,對此不能用合理與不合理來評價,因為現在創設只是一個發展階段,市場剛剛起步,需要一個過程,未來市場應該參考香港的“備兌權證”向權證市場發展。 散戶抗議創設 上證所:符合國際慣例 散戶:這是避實就虛 昨日上海又飄起了鵝毛般大雪,但5名購買了南航認沽權證的散戶心里的寒意更甚。他們來自上海的周邊地區,聚集在一起就是為了要去上海證券交易所咨詢相關工作人員,為什么券商可以無條件地創設權證?到底權證創設有沒有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而他們中間資金量最少的也虧損了30多萬。 他們告訴記者,本來還有更多的散戶要來,但是由于天氣惡劣和恰逢春節交通不便,所以委托他們來對話上交所。如果此次對話沒有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散戶上訪。在這5名散戶中,兩個是上海人,三個來自常州。本來還有一位武漢的律師要來,但是武漢火車停開不能成行。 下午2點,記者跟隨他們來到上交所。但是我們沒能進去上交所的接待室,工作人員把我們安排在了上交所的員工餐廳里。上交所權證接待小組三名有關人員與我們6人面對面交流。他們不透露身份和姓名,只稱代表了上交所。記者觀察,一名李姓人士應該是3名工作人員中級別最高的,在三人小組中處于組長地位,下面簡稱李組長。 剛坐下來,散戶們就直接發問:“為什么要有權證創設制度?” 李組長說:“在上市公司股東發行完權證后,如果不再創設就沒有持續供給的機制。這樣就會造成權證的供需不平衡,導致權證的價格偏離了價值。而推行了券商創設權證制度后,權證的市場供求就達到了平衡。這也就抑制了過多的投機行為。” 工作人員認為,如果沒有創設制度,權證的價格更高,市場投機氛圍更加濃重,到時候散戶受到的損失更大。 一劉姓散戶發問:“誰決定要創設權證,招行權證離結束交易還有8天的時候漲幅達到了900%,當時為什么沒有券商出來創設抑制投機?” 李組長說:“創設是由市場決定、券商決定的。券商創設有自己的理由,券商根據數理模型決定要不要創設。” 劉散戶追問道:“那南航認沽4毛多的時候,為什么還有券商要創設?” 李組長:“那可能是券商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為這個權證價格不值4毛。” 李組長說:“權證創設作為一種制度,在投資者買賣權證時都是事先告知的。而為什么權證市場起初是作為一種投資工具繼而演變成了投機工具呢?主要是全國有很多的散戶不懂權證,盲目地沖進權證市場導致了投機行為的發生。” 而當散戶們質問“權證創設號稱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那為什么90%以上的中小投資者都在里面虧損,這種創設制度到底保護了誰。” 其中一名工作人員反問散戶:“既然你們都知道權證最后的價值是零,那你們為什么還要進去?” 而李組長則稱:“虧損不能按人數來算,要按市值來算。事實上,何止券商盈利了,還有很多大戶在里面是盈利的。你們虧了錢才來找我們,盈利了才不會找我們。我們強調權證創設保護的投資者利益,不是說保護投機者利益,更不是保護中小投機者的利益。” 對于散戶虧損的情況,李組長也承認:“在市場不成熟的條件下推出權證市場,整個權證市場進入門檻太低對我們來說也是教訓。管理層在這方面也沒有考慮成熟。但是上交所一直在做投資者教育工作,現在不少散戶在里面虧損,只能說我們的工作做得不夠,投資者教育效果太差”。 但他依然強調:“權證創設是合理的,一是符合了國際慣例,二是在打擊市場過度投機方面起到了抑制作用。” 散戶們質疑,“國際慣例是不同的發行人發行的權證在代碼上是不同的。這讓投資者能夠區分哪些權證是大股東發行的,哪些是券商發行的。但是現在國內不管是哪類人發行的權證都是統一代碼,這合理嗎?” 李組長在這個問題上的回答是:“國際上沒說不能用統一代碼,但我們的制度上說可以用同一代碼,制度是這樣,券商發行時也可以這么做。實際上,這就像打包產品,只不過發行人不同,性質上是一樣的。” 但在散戶聽來,這樣的回答是“避實就虛,指鹿為馬,強詞奪理”。 在對話過程中,李組長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散戶們要遠離認沽權證,遠離市場,權證如果沒有炒作就沒有創設。” 創設制度之爭 為券商圈錢還是抑制投機 實際上,自權證創設制度推出以來,權證創設制度就一直遭到市場的非議。 長期關注權證創設的分析人士皮海洲質問:券商如此豐厚的盈利,足見權證創設的魅力。但問題是,券商創設權證到底賺的是誰的錢? “目前市場上的認沽權證都屬于股改權證,是有關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在股改中為了達到少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的目的,而派發給有關流通股股東的。這些認沽權證除了提供給市場進行投機炒作外,實際上并無任何投資價值可言。這種沒有實際價值的權證,本身不可能給券商創造利潤。因此,券商創設權證所獲得的利潤,只能是從市場上賺取,從權證投資者的身上賺取”,皮海洲指出。如果這種分析合理,那么2007年券商263億的利潤就應該是全部從散戶手里賺的,錢從一個口袋裝到另一個口袋,散戶喋血,機構發財。 也有分析人士對此做辯護,銀河證券金融工程研究員王皓雪認為,創設制度之所以出臺就是因為有些人先炒高了價格,使得市場價格嚴重偏離其價值,這種非理性行為才導致了制度的出臺,是價格高上去的時候才創設的,創設利潤來源于價格嚴重偏離價值的時候。 “這是一個誰先誰后的問題,如果價格合理,券商就沒有動力去做了。因此現在的情況對于抑制非理性投機是有作用的,有積極的一面”,王皓雪表示。 對于目前權證創設制度是否合理的爭議,東方證券研究所金融衍生品分析師高子劍認為,不能用合理與不合理來評價,因為現在只是一個發展階段,市場剛剛起步,需要一個過程,未來市場應該參考香港的“備兌權證”向權證市場發展。 而目前的現實是:市場上只有南航權證可以創設,券商把賺錢的希望放在一個權證上。中投證券分析師徐鵬認為,由于南航權證不斷地被券商大量創設,二級市場巨大的供應量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這是導致南航權證價格持續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毫無數量限制的創設所承擔的風險極小,只要能夠繳納足額的履約保證金,就可以按照約定的比例創設,而目前市場上也只有南航權證這一只權證可供券商創設,這無疑加劇了創設數量。 未來南航認沽權證肯定歸零,在歸零的道路上,還要有多少散戶投機喋血?皮海洲說,一個沒有投資價值的品種,唯一具有的就是投機價值,如果交易所不允許市場進行投機炒作,那交易所當初又為何要讓認沽權證上市呢?面對權證的綿綿下跌,權證的存在也是生不如死,與其這般,那還不如干脆把權證摘牌了更好。 -數據 2007年共有26家券商對15只權證進行了781次的創設和注銷,實現利潤約263億元。在創設獲利的前十名券商中,中信證券以66.76億元高居首位,招商證券以18.82億元位居次席,排名第十的申銀萬國也有10.48億元進賬。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