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本文作者溫丹旗先生是一個成功的個人投資者,這是他對過去一年投資活動的總結。從目前已公開的2008年投資總結來看,成績較好的投資者和專業投資機構大多勝在資產配置,或者說對股票投資的倉位控制得當。其實,早在數十年之前,價值投資的鼻祖格雷厄姆在其名著《聰明的投資者》中就已經對如何在股票和債券上分配資金向投資者提供了不少建議。不過,理論或者書本是枯燥的,而實踐是生動的,希望溫先生這篇文章能夠對您有所啟示。
我們希望您也能和溫先生一樣總結一下過去一年的投資決策,與周刊的廣大讀者分享您的經驗和教訓、歡樂與痛苦,畢竟,在經歷了A股市場有史以來跌幅最大的一年后,大家肯定會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深刻體會。此外,對本欄目已發表的文章提出有價值的觀點也是我們熱烈歡迎的。
溫丹旗/文
回頭看2008年的投資決策,在資產配置上,哪一種資產是最大的贏家,成功地規避了最大的市場風險并獲得可觀的絕對收益呢?答案是:債券,其次是黃金和現金。
大家可能會說,2008年的情況比較特殊,發生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其實,大家可能沒有給予資產配置足夠關注,而事實上:投資收益80%的貢獻來自于資產配置。正確的符合投資人個性化的資產配置決策,作用就像航行中的指南針一樣,能夠幫助投資者及早確立自己的航向,盡快到達彼岸。
宏觀的資產類別種類很多,除了我們熟悉的股票、債券、期貨和現金等大類外還包括很多品種,比如:房地產、黃金(也泛指其他貴金屬)、大宗商品(如石油,金屬,農產品等),此外還有收藏品、實業投資等,以上都屬于宏觀上的資產配置。
這里我結合2008年自己的故事,反思一下在資產配置決策上的經驗和教訓。
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相信包括我在內的很多投資人都意識到了股票市場的風險已經逐漸積蓄到了相當的階段。可是如何規避呢?賣掉股票,或者清倉嗎?當然,這是最簡單的辦法。弊端是如果沒有完美的擇時能力,有可能錯過其后的可觀升幅。 當然如果做到果斷清倉,且不試圖再次入場抄底,2008年的投資業績應該至少是優異的。
我在當時雖然意識到了當時的風險所在,試圖規避風險,卻做出了現在看來一個不明智的或者說無效的資產配置決策:我清空了大部分自認為高估的股票,買入了部分自認為低估的香港H股和A股中相對的低市盈率股票。
事后看來,這絕對不符合通過資產配置決策來降低風險的策略。需知,在市場整體高估的情況下,再相對低估的股票,比如A股中的相對便宜的股票,或者股票這一資產類別中相對低估的子類別,比如香港H股市場,是無法起到規避風險的作用的。因為同一類別的資產(比如股票),往往具有同一風險屬性。再加上全球一體化日益加深,所以系統性風險不能忽視。
正確的決策是:隨著A股市場的不斷上漲,風險意識應該警覺。同時美國在次貸危機爆發后開始降息,可以基本判斷:雖然國內的經濟過熱狀態還未完全過去,但國內經濟(尤其是出口)受次貸影響,加息的可能性日益降低,甚至完全可能在經濟增速下滑時開始一輪降息周期。那么,正確的決策一定是逐漸降低股票的持倉比例,并將資產大部分配置在債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