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于曉娜 鄭小伶
1950-1980年,香港第一個30年。
1980-2008年,香港第二個30年。
1978-2008年,中國內地改革開放30年。
這三段充滿歷史韻味的經濟大周期中所發生的一切,能告訴我們怎樣的前行路標?
2008年12月24日,是西方重要節日圣誕節的前夕。這一天下午3∶00,我們如約來到曹仁超先生位于香港北角的辦公室。在曹先生頗富傳奇性的家族遷徙故事,以及他過去四十多年跌宕起伏的投資生涯中,深深地刻印著內地與香港經濟變遷的一步步。
我們關心的是,下一個30年,中國香港和內地經濟將會如何演變?
與經濟學家不同的是,曹先生把自己定位為股市分析員,并且對市場充滿敬畏。他對宏觀經濟的分析別具一格:從股市看經濟。
因此,這一次以經濟走向為重點的采訪,是從曹先生預先準備好的股市圖表開始的:道瓊斯工業指數、日經225指數、臺灣加權指數、香港恒生指數、滬深300指數。
這些指數的背后有著怎樣的經濟寓言?
曹先生分析認為,在過去的兩個月內,上述市場指數告訴我們,股市的底部或許已經筑成。問題是,經濟呢?
“我不是Fortune Teller(算命先生),我是分析員,”曹先生用了整整三個小時,向我們解話股市與經濟。
2009年2-8月:最糟的時刻
現在的情況是,股票開始好,經濟跌下去,所以很多人是不相信股票會好的,現在到明年的2-8月,股市是漲不起來也跌不下去
《21世紀》:應該怎樣有效看待股市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每個經濟體的市場與它的宏觀經濟之間,關聯度如何?
曹仁超:舉個例子,中國臺灣股市跟全世界是脫節的。中國臺灣過去十年是亂七八糟的,它的經濟跟全世界是關系不大的,臺灣的經濟最主要是電子,比如筆記本電腦等,所以臺灣股票市場只是反映電子行業的好和壞,跟整個臺灣經濟沒有太大關系,它最主要反映電子行業的高高低低。
香港恒生指數(原來)是反映香港的。但是大約從1990年開始,內地的紅籌股越來越多,1997年開始H股也開始多起來,所以今天的恒生指數,也不全是反映香港的經濟,部分是反映內地經濟。
臺灣金融的發展可以說是很落后的,跟香港不同。香港因為有內地的股票來香港上市,所以香港股票市場市值最高峰時,是香港GDP的4倍,臺灣大約是1倍多點,內地最高時是剛到1倍,現在估計是20%-25%,這樣的關系可以看出股票市場的開放不開放。
美國市場的股市市值大約是2倍,基本可以作為成熟市場的參考,為什么要參考美國的市場呢?因為股票市場怎么才叫成熟呢?一般的指標是,(股票市場)市值是GDP的200%,美國大部分時間是兩倍。從這個來看,中國內地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