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市 原本不是一個應該討論的話題(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 18:53 新浪財經
不救市不等于不應該采取措施 既然基本面沒有問題,那么我們當前的資本市場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呢?很明顯,是供給和需求出現了嚴重失衡,且不談新股發行和創業板的資金分流,單是印花稅、再融資和大小非解禁三樣,資金面需求壓力就非常巨大。而我們當前的資本市場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資金面的壓力,供需失衡故有此次大幅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是應該采取措施對市場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 就印花稅而言,它與救市是沒有關系的,因為前文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目前對市場造成沖擊的不是交易成本的問題,即使取消印花稅使得交易成本下降,同樣不會改變投資者恐慌的情緒。去年5月30日財政部將印花稅從1‰調整為3‰,引發市場深幅調整,但隨后仍然繼續上揚,直至高見6124點。當年證券交易印花稅完成20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7.4%,增收1826億元,是2006年的11倍,中國也再度獲得一個世界第一的排名。交易成本無疑被過渡放大,呼吁下調印花稅并非空穴來風,從目前資本面的緊張情況看,下調印花稅無疑應該是毫不猶豫應該采取的措施。即便如此,印花稅依然不是此輪調整的根源,政府出手下調印花稅便談不上是救市,只能是交易成本過大的理性下調和回歸。 再看再融資,中國平安傳出再融資1600億后,股市應聲下落,隨后浦發銀行等相繼傳出再融資消息,一時間市場談再融資色變。但如果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講,投資者應該將資金投資于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支持上市公司更好更快的發展,以分享成長的收益。然而投資者似乎僅僅專注于二級市場,股市收益中很少有人關注分紅收益,多數只關注股票溢價,這看上去又是一個“亞當斯密的矛盾”。在大小非解禁的敏感時期進行再融資,對投資者而言,無疑雪上加霜。如果從保護投資者利益而言,監管層確實有必要嚴格審核上市公司再融資要求。但這是救市嗎?明顯不是,因為合法適當的再融資是從長遠來看對企業和投資者是雙贏的。 最后看看大小非解禁。其實資金面緊張的最根源,應該是大小非解禁,但這仍然是一個亞當斯密矛盾。本屆證監會最得意之作毫無疑問應該是股份制改革,等了好久終于等到全流通,可是真正到全流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卻是巨大的資金壓力。誠然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阻止和限制別人合法轉讓所持有的股份,但是根據市場的反應來看,解禁釋放的壓力已經讓市場不能承受之重了。而這中間,又以小非最甚,根據最新統計的數據看,大非并沒有出現大規模減持,關鍵的問題還是集中在小非。 根據最新統計,在限售股解禁數量基本持平的情況下,3月份共有64家上市公司發布了85次減持公告,累計減持3.22億股,減持數量環比增加了三成左右。但是,今年一季度的解禁不論從規模還是從持續時間上來看,都只是一個前奏而已。目前經歷的這波解禁總量為8億元,占總市值的比率為30%,占目前流通市值的115%。第二波從2009年11月開始持續到2010年底,總量為5.3億元,占總市值的20%,占目前流通市值的76%。因此大小非解禁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印花稅和再融資在大小非面前依然是小巫見大巫。從解禁的前五個行業看,采掘、金融、化工、交通和金屬等行業,也是投資者比較關注的行業,如果長時間面臨解禁壓力,對投資者的危害可想而知。 當然我們說救市其實不應該被討論,是因為其實很多事情監管層是有責任和義務做的,積極關注股市健康發展,原本就是義不容辭的。只是我們現在的市場并不是需要用救這個字來形容的。自股改以來,我們很不容易走到今天,如果再言救市,豈不是從根源上要否定全流通嗎?很難說不是一種倒退。但是我們的股改確實需要經歷一個陣痛的過程,目前的調整又何嘗不是這樣的陣痛呢? 從最近公布的數據來看,美國房價仍然沒有止跌,可見次貸危機仍然難言結束,加之瑞銀首季再報虧損121億,可見美元疲弱的態勢短期內仍然難以扭轉,這樣持續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中國目前面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有增無減。但是即便是這樣,我們的基本面仍然沒有太大的問題,IMF以及官方的預期都是高速增長,雖然同期可能會稍有回落。 總之,基本面才是決定市場走勢的最根本因素,在基本面沒有出現大的問題的情況下,股市不會面臨崩盤的危險,不需要政府的救市,救市也不應該是大家討論的一個話題。但是這段時間,因為大小非解禁和再融資,以及前兩年積累起來的股市泡沫,需要政府采取積極措施進行適當調節,這是有必要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股改帶來的陣痛是資本市場長遠發展所必需付出的代價,所以救市的提法或許原本就是一個亞當斯密的矛盾命題。 (小浪)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