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市 原本不是一個應該討論的話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 18:53 新浪財經
自2007年10月16日,滬指高見6124點以來,市場開始進行深幅調整,4月3日,滬指跌破3300點,最低探至3271點,再次回到一年前的點位。從最高點到4月3日收盤,短短幾個月時間,滬市累計下跌43.7%,市場信心幾近崩潰邊緣,一時間政府是否應該出手救市的爭論甚囂塵上。 2008年3月28日,在救市傳聞刺激下,滬指當日在金融股和以中石油為代表權重股的強勁拉抬下,暴漲168點。相關媒體更是暴出管理層已經通知三大證券報預留版面,救市與否再次激起波瀾。3月31日,期望落空,滬指暴跌107點,4月1日,因為救市傳聞沒有兌現,市場再度暴跌,個股大面積跌停,行業指數全線飄綠,上漲個股不足一百只。 此前,溫家寶總理訪問老撾接受訪問時稱要促進股市平穩健康發展,國務院也召開會議責成金融監管部門避免股市大起大落,隨后胡錦濤主席在會見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時表示中國應該和美國一起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4月1日,4月2日,三大證券報連續兩天在頭版顯著位置發表評論員文章,鼓勵市場恢復信心,呼吁各方共同努力穩定當前市場。管理層對股市的關注無疑讓關于救市的爭論急劇升溫。 救市大爭論拉開序幕 3月31日,《財經》雜志主編胡舒立發表《何必諱言不救市》,文章指出:股市不應救,不能救,亦不必救 。一層石激起千層浪,4月2日,經濟學家劉紀鵬通過博客文章《財經雜志:悠著點》對胡舒立的文章進行了全面批駁:無論從調回印花稅到去年5.30的水平,還是把去年以來制定的通過加速擴容、抑制過快上漲的政策調整為放慢擴容的規模和速度,以讓暴跌的股市休養生息,這要么叫審時度勢,要么叫糾偏,絕談不上救市。于是關于政府是否應該出手救市的大爭論拉開序幕。華夏時報總編輯水皮、股市評論家華生、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證券日報副總編輯董少鵬,以及著名財經評論者葉檀等重量級人物相繼加入論戰。 就在這場爭論爆發的同時,我們注意到由于受次貸危機爆發而陷入衰退當中的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同期的跌幅僅為17.5%。在美聯儲參與救市美國次貸危機之后,一些專家學者更加堅定地呼吁監管層應該積極采取措施救市,包括:下調印花稅、限制巨額再融資和大小非解禁。 那么到底政府是否應該救市、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救市,無疑成為我們應該深思的話題。 救市原本不是一個應該討論的話題 1776年,亞當斯密《國富論》發表,提出“無形的手”,提倡自由的市場經濟制度。但是估計很多人并沒有注意斯密的另外一部巨著《道德情操論》,書中闡明了以“公民的幸福生活”為目標的倫理思想。針對兩部書所提出的觀點,在19世紀中葉時,德國歷史學派的經濟學家提出了所謂的“亞當·斯密問題”,即《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對比懸殊、相互矛盾的問題。其實,我們當前的股市又何嘗不是一個矛盾的“亞當斯密問題”呢? 一直以來我們都提倡建設市場經濟,資本市場毫無疑問是其中重點角色。既然是市場經濟,便應該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作用,讓“無形的手”有用武之地。但同時也應該輔以適當的宏觀調控,兩者相互結合,相得益彰,方可克敵制勝。當前市場大起大落,毫無疑問應該采取措施,但這與救市無關,因為如果真的市場出了問題,即便救市也無效果。 因此,管理層救市與否,原本不是一個應該討論的話題。或許有人會說美國已經采取措施拯救市場,為什么我們不呢?很簡單,我們的問題跟美國不一樣。第一點,2006年,2007年股市單邊上揚積累了巨大的泡沫,需要釋放;第二點,美國因為次貸危機造成經濟衰退,是基本面出了問題。雖然IMF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但是我國經濟仍然會保持高速增長,基本面是沒有問題的。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既然基本面沒有問題,那又何談救市一說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