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小偉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2013CCTV中國上市公司峰會上獲悉,百家公司上交稅費為凈利潤的5倍。隨著企業轉型升級的推進,業內開始高度關注企業生存環境的改善問題。有關人士認為,在越來越多的產業和企業參與國際前沿競爭的背景下,企業發展正在由投資擴張驅動,轉向著力培育包括自主創新能力在內的軟實力,向創新驅動的發展轉型是我國企業面臨的新挑戰。
由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撰寫的《中國企業發展環境報告2013》在峰會現場發布,調研樣本覆蓋中國境內1500多家上市公司。報告顯示,近三年來每家企業平均每年向政府申報、審批的項目為17.67個,單個項目涉及的審批部門平均為5.67個、審批程序平均為9.40道。1539家受調查企業審批時間最長項目的平均值為171.35天,接近半年時間;其中最長約1500天,將近3年。基于此,企業希望在工商登記、投資體制、項目審批、市場準入、檢查評比等方面能有實質性改革。
在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方面,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建議,通過簡化企業設立變更程序、清理政府審批和核準項目清單、簡化建設項目審批流程、清理資質和認證項目、減少企業會議負擔等方面加以改進,創造更適合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
除了減少政府干預,稅費負擔重、社保支出多也是企業普遍反映的突出問題。數據顯示,目前企業繳稅已占營業收入的近10%,很多企業上交的稅費甚至超出企業凈利潤,全國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100多家公司上交的稅費是其凈利潤的5倍以上。1539家受訪企業中,93%的企業認為應該降低企業稅負。上市公司協會也建議從稅費和社保入手,減輕企業負擔。
業內人士表示,過去30年中國企業主要是依靠技術模仿和產業跟蹤實現快速追趕,目前我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產業和企業開始參與國際前沿競爭,進入培育全球領先企業的重要階段。相應地,企業的發展正在由投資擴張驅動轉向著力培育包括自主創新能力在內的軟實力,向創新驅動的發展轉型是我國企業面臨的新挑戰。
上市公司協會建議,應加快對醫藥、電子信息、互聯網、電子商務、能源等創新活躍行業的監管體系進行改革,率先建立既能保障安全又能促進創新的現代監管體系。同時,還要強化國家標準的約束力,加快壟斷領域改革,力求短期內實現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基礎設施和能源等領域的實質性突破。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