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一鳴
8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一位接近光大證券人士處獲悉,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負責人楊劍波,因在業務活動中出現重大風險事故(“8?16事件”),已被公司暫停職務,協助監管部門調查處理。之前,光大證券公告稱,策略投資部的自營活動被暫停3個月。此外,光大證券董秘否認了策略投資部和其他部門的交易存在關聯性。
針對楊劍波被停職一事,受訪的多位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沒有太出乎意料,但是也可能是一個開始,“8?16事件”最終由誰來擔責,以及如何定性,還需要等待證監會調查結果。
楊劍波有海歸背景
網上的一份簡歷顯示,楊劍波為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曼徹斯特大學金融學博士,具有海外工作經驗,早年在股票市場的波動率方面有深入研究,是華人金融經濟學者里面最早用GARCH(廣義自回歸條件異方差)等模型,對中國及世界資本市場的波動率集群效應進行分析的研究人員。
楊劍波2004年加入光大證券之后,2005年11月參與了中國資本市場第一批交易所權證創設等活動,并負責光大證券的備兌權證系統開發以及光大證券股本類衍生品業務平臺的建立。
2006年以后,楊劍波著手光大證券結構性產品,特別是與A股掛鉤的結構性產品業務平臺的建立,并負責相關業務的開展,直至擔任該公司金融衍生品部董事總經理,并最終升任策略投資部總經理,負責量化交易投資。據媒體此前報道,楊劍波曾受證監會邀請,成為中國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規則起草的四位牽頭人之一。
策略投資部業務發展迅速
據此前光大證券內部人士透露,16日中午之后,策略投資部負責人楊劍波的相關信息在光大證券內部OA系統中已經消失。隨后,楊劍波所在部門所有人員的通信方式也從OA系統中消失。
上述內部人士透露,策略投資部由18個人組成,絕大多數成員都有著國際一線投行衍生品和量化工作的經驗。根據光大證券2012年報,公司整體營業收入降低20%,其中常規經紀業務收入降低32%。作為此前業績頂梁柱的投行業務收入同比亦大幅下降72%。
相比之下,光大的策略投資業務快速發展。2012年該項業務累計實現收入1.24億元,為2011年同期的33倍。考慮到光大投行業務當年收入僅為1.7億元,策略投資部的這一成績令人刮目相看。根據公開資料,策略投資部在結構性產品領域就已經有約80億元的規模,在業內排名前列。部門在2012年公司的業務考核中名列第一。
董秘否認交易存關聯性
雖然部門負責人停職,但圍繞光大證券當日“烏龍指”的疑問始終仍未打消。由于光大證券在8月16日上午的烏龍操作,在下午14時25分才承認與滬指異動有關,在下午交易時段,又在市場尚不知情的情況下,大舉做空股指期貨以對沖損失,這被外界認為涉嫌內幕交易。
那么在策略投資部16日當日的交易之外,光大證券的其他自營部門當日持倉和交易情況如何,是否會與策略投資部交易存在關聯?從財報來看,光大證券自營盤2012年底有133億元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中有28.28億元的股票被套期保值合約覆蓋;合計擁有價值40.07億元的股指期貨合約,其中套保規模33.71億,套利合約價值6.35億元。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到光大證券董秘梅鍵,在其向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求證后表示,另一個做自營的部門為金融市場總部(音),即以前的自營部門(公司稱為“證投部”)。相對而言,策略投資部是比較新型的業務部門,上述兩個部門之間有嚴格的防火墻,如同證券公司的資管與證投之間一樣,所以他們之間的交易沒有任何關聯性。
進入【光大證券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