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體制并未跟上擴張整合的步伐
本報記者 馮慶艷 北京報道
曾掌舵華菱鋼鐵12年之久的李效偉在2010年10月走下“神壇”,湖南省政府將彼時便處于暴風眼的集團董事長位置交給了曹慧泉,然而換帥以及一系列措施依然沒有阻止華菱鋼鐵巨虧的腳步。
繼2010年虧損26億元之后,華菱鋼鐵2012年虧損額度再次大幅飆升,或許華菱鋼鐵也意識到公司業務非常單一的缺陷,自去年便試圖押寶頁巖氣以轉型。但此時,內外交困的背景之下,華菱鋼鐵又該如何破解多年來延續至今的整合魔咒?
巨虧32億的背后
4月7日晚間,華菱鋼鐵交出了去年的“成績單”,公司營業收入95%來源于鋼材的生產和經營,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593億元,同比下降19.69%;凈利潤負32.5億元,同比下降4740.21%;營業毛利率1.63%,同比下降1.81個百分點。
同時,華菱集團座下的“三員虎將”華菱湘鋼、華菱漣鋼、華菱衡鋼皆陷入虧損,三者合計虧損36.16億元。其中湘鋼虧損最多,達到21.88億元,而連續多年虧損的漣鋼去年虧損11.5億元,虧損最少的衡鋼也有2.78億元的虧損。
本報記者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獲悉,在全國鋼鐵生產企業中,2012年共有17家企業鋼產量超過1000萬噸,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便赫然在列,2012年該公司產鋼1411.3萬噸、產鐵1354.4萬噸、產鋼材1382.7萬噸。
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變身為產量過千萬噸的大型知名鋼企之后,華菱鋼鐵何以與*ST鞍鋼、*ST韶鋼、安陽鋼鐵、山東鋼鐵一起成為上市鋼鐵國企中的“虧損王”?
華菱鋼鐵年報給出的答案是,2012年是鋼鐵行業發展極其困難的一年,國家GDP增速放緩、鋼鐵行業持續低迷、下游需求持續疲軟。尤其是去年4月下旬開始,鋼鐵行業形勢出現急劇變化,鋼材銷售價格出現大幅下滑,公司主要產品毛利率下滑,導致公司效益下滑并出現較大虧損。
卓創資訊鋼鐵行業分析師李智認為,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狀態,確實是企業普遍陷入虧損的原因之一。
根據年報披露,湘鋼受寬厚板市場嚴重萎縮影響,產品毛利較低,高爐運行也不順等因素導致虧損,而漣鋼則是,正在實施鐵前系統改造工程項目,鐵水不足以及汽車板冷軋線尚未建成投產,導致2250生產線不能充分發揮產能,品種優勢也未能得到發揮。而國內訂單不足且大部分產品毛利較低,導致衡鋼虧損。
蘭格鋼鐵網鋼鐵行業分析師張琳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前年華菱鋼鐵盈利7000萬,而單政府補貼一項便11億元,可見去年政府補貼的缺失,也是其業績更為難看的原因之一。
至于緣何華菱鋼鐵去年錯失了政府補貼,“去年這個企業虧損這么嚴重,政府恐怕也無法做到為其補‘這個窟窿’而讓地方財政陷入困局。”張琳說。
“除了外部原因外還有內部原因,華菱鋼鐵規劃的很好,主營產品包括寬厚板、熱軋、鋼管等,但是到具體實施起來便沒有那么好了,另外在內部控制方面問題也較大,成本高企造成盈利能力較低。”張琳告訴本報記者。
快速擴張“后遺癥”
在李效偉治下的華菱鋼鐵可以說到處開疆辟土風光無限,而快速擴張整合之下管理體制難以跟上步伐的弊病卻在曹慧泉時代集中爆發,2010年度虧損26億元、2012年度虧損32億元的事實也佐證了這一點,而這也讓華菱鋼鐵成為鋼鐵行業發展軌跡的一個縮影,2010年下半年臨危受命的曹慧泉面臨著比其他鋼企掌舵者更嚴峻的考驗。
華菱集團(華菱鋼鐵控股股東)前身由湖南三家鋼鐵企業華菱湘鋼、華菱漣鋼、華菱衡鋼于1997年底聯合組建而成。華菱鋼鐵從小到大的過程與李效偉的性格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1999年,年僅47歲的李效偉便擔任華菱集團的董事長,開始其在華菱系中的12年掌舵之路。在業內人士眼中的李效偉充滿了魄力和開拓精神,而事實似乎正是如此。
履新幾個月后,李效偉就成功推動了華菱管線(華菱鋼鐵前身)登陸A股市場,籌措到10億元左右的資金。2004年8月,李效偉再次做出驚人之舉,引入國際鋼鐵巨頭米塔爾為股東,2005年,米塔爾入股華菱鋼鐵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2009年,華菱鋼鐵又成功收購全球第三大鐵礦石供應商FMG的股份,成為FMG第二大股東。這是當年湖南企業最大的海外并購項目,也是中國鋼鐵行業唯一收購國外上市公司股權的公司。
然而其管理體制卻并未跟上擴張整合的步伐。早在華菱集團由幾家國有鋼廠合并時起,便埋下了難以高效協同的禍根。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是,華菱漣鋼雖為華菱鋼鐵子公司,但華菱在相當長時間內對其控制力十分有限,甚至連人事任免權都在湖南省國資委手中。
隨著2010年虧損26億元的“成績單”,換帥等一系列措施仍然難以挽回局面,更讓人關注的是,曾經華菱鋼鐵與米塔爾的“聯姻”也在近日破裂。3月13日,安賽樂米塔爾已將1.5億股華菱鋼鐵賣給華菱集團,按照此前約定的行權價每股4元,意味著米塔爾將退出華菱鋼鐵。
作為置換,華菱集團已將其所持的汽車板公司17%的股權轉讓給華菱鋼鐵,16%的股權轉讓給安賽樂米塔爾,華菱鋼鐵將與米塔爾在汽車板、電工鋼項目上合作。合作設計產能為汽車板120萬噸,電工鋼60萬噸,其中包括取向硅鋼20萬噸,無取向硅鋼40萬噸。
而汽車板行業將在2~3年后出現產能過剩問題,這也給雙方的合作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曹慧泉日前坦承,只通過降低成本來扭轉困境也不是長遠之計,鋼鐵企業未來要想生存,需要進一步開拓市場,并且一定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和產品特點,未來,華菱鋼鐵在鋼鐵方面的投資也主要會集中在研發方面。
不僅如此,為了打破業務單一、95%業績來自于鋼鐵的局面,華菱集團試圖押寶頁巖氣。去年,華菱集團牽頭成立了湖南華晟能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頗為有利的是,該公司在第二輪頁巖氣競標中中標湖南龍山頁巖氣區塊。
而頁巖氣行業專家告訴本報記者,頁巖氣前期資金投入巨大,收益期也較長,這個行業的收益期最早仍可能要延至“十三五”期間。
“原本的鋼鐵行業‘金三銀四’,到現在行市依然沒有大幅轉好,鋼價僅略微上調,今年的三分之一已經過去了,所以今年華菱鋼鐵要想扭虧為盈的話,難度將很大。”張琳認為。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