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躍
比亞迪“變革”未盡,又遇高管離職。
日前,比亞迪(002594.SZ)發布公告稱,董事會于9月27日收到公司副總裁楊龍忠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公司業務結構調整及其個人原因,楊龍忠申請辭去其所擔任的公司副總裁職務,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這也是繼2011年比亞迪原副總經理、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夏治冰離職之后,又一比亞迪高管離職。作為比亞迪的創業元老,楊龍忠沒來得及在比亞迪新一輪戰略變革中有所作為就悄然離去。楊在比亞迪早期發展中留下了濃重的印記,此番離任也給業界帶來了許多猜測,而在這其中,變革中的比亞迪未來將走向何方成為焦點。
閃電退場
在7月份大幅減持比亞迪股票套現之后,楊龍忠在9月份便“閃電”宣布辭職,兩者之間顯然存在一定的聯系。
實際上,在比亞迪正式發布公告之前,楊龍忠的“去意”就已經在微博上“走漏風聲”。
9月中旬,有比亞迪內部員工就在微博上傳出楊龍忠將離職的消息。據公開資料顯示,楊龍忠是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的大學同學,于1995年2月加入比亞迪,是公司的發起人之一。離任前,他擔任比亞迪副總經理及營銷本部總經理,并主要管理IT業務。據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營銷本部總經理將由比亞迪資深銷售管理人員負責,目前公司內部已有人接替楊龍忠的工作,但尚未發布任命文件。
“由于個人原因,本人已于昨日(9月27日)辭職。”9月28日,楊龍忠在微博上如是稱。但有比亞迪相關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楊的辭職,與公司內部的調整有一定的關系。”
在楊離任前期,比亞迪進行了一系列內部管理體系的調整。而其中涉及到對比亞迪IT產業群(比亞迪目前共有IT、汽車、新能源三個產業群)旗下事業部實施“營銷權下放”策略——今后比亞迪每一個單一事業部都將擁有獨立的營銷業務功能,同時承擔著相應的利潤考核指標。據記者了解,比亞迪進行內部控制體系變革不止在IT產業群,未來還將延伸至汽車產業群。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各個事業部在營銷方面的“獨立”,改變了以往由楊龍忠所在的比亞迪營銷本部“統一”掌管產業群營銷工作的局面,目前營銷本部只負責一些大的集團客戶同時對各個事業部進行營銷工作的統籌,這也就意味著營銷本部的職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削減”了。 “楊總(楊龍忠)此前曾對這一變革模式并不認同。”上述比亞迪內部人士表示。
據比亞迪發布的半年報顯示,楊龍忠持有比亞迪股票7872.57萬股,已解禁股票1968.14萬股。早在今年6月30日其限售股解禁后,楊龍忠便開始套現,其在7月27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比亞迪股份834萬股,成交均價14.16元,套現1.2億多元。彼時,對于楊龍忠的大幅套現行為,比亞迪官方曾表示,這是相關高管在進行個人財務及家庭生活安排,并對楊龍忠有可能離職的傳言進行了否認。但沒想到,“事實”來得這么突然。
“王氏”療法
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變革模式,楊龍忠在今年2月便表達了異議。
實際上,2012年并非比亞迪的“首個冬天”——因為比亞迪早在2010年就已經在“過冬”了(頻繁的退網事件讓比亞迪深受其累,同時,比亞迪當年銷量目標大幅縮水)。但伴隨著夏治冰(2011年8月5日離職)、楊龍忠等“老臣”的陸續離去,比亞迪的當下似乎感受到更多的“寒意”。
早在2011年9月初,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宣布從2011年起比亞迪進入調整年,彼時,王傳福表示:“這個調整一是優化管理團隊和經銷商網絡,二是加強品牌設計。”至于調整時間,王傳福給出的期限是到2013年。
2012年初,王傳福開始著手營造一個更為立體的管理架構,啟動了內部控制規范,而前述IT產業群管理模式的調整就被認為是汽車產業管理模式調整的前奏。對于這樣的調整,比亞迪方面給出的解釋是,這有利于解決“公司相關產業群各事業部自身缺少銷售職能,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無法適應國內外制造業競爭加劇,導致競爭力不強”的問題。
同時,在主營業務發展方向上,比亞迪也正在進行相應的調整。“今后,公司的業務重心將逐漸調整到汽車和新能源兩大業務板塊上來,IT業務則保持當下發展水平。”比亞迪方面表示。
不過,如今三年調整期過去了大半,比亞迪的業績似乎并沒有明顯改觀。據比亞迪上半年年報顯示,比亞迪汽車(微博)業務銷售收入同比上升12.72%;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則同比下跌11.62%;二次充電電池及新能源業務也同比下跌了5.54%。而報告期內公司營業總收入225.82億元,同比增長0.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26.9萬元,同比下降94.09%;基本每股收益0.01元,同比下降91.67%。
實際上,早在今年2月,楊龍忠就在自己微博上針對前述管理模式調整表示:“事業部KPI(關鍵績效指標法)僅有利潤指標而沒有ROA(資產收益率)等其他指標,事業部容易只盲目增加投入而不顧投入產出比,只重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利益。”
“在不佳的業績面前,高管的離職能充分說明其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不看好。”有證券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來,比亞迪股價從最高的32.7元/股曾一路下探至13.58元/股,股價縮水幅度高達58.5%,“不難發現,在資本市場上,大家對比亞迪的變革前景也頗為擔心”。
變革壓力
業內人士認為,比亞迪在弱市背景下發展需要資金;管理模式上,比亞迪需要從一個家族企業往一個國際化團隊轉型,需要人才;同時,其戰略轉型還需要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
與夏治冰類似,楊龍忠也曾是比亞迪市場營銷的領軍人物,曾參與并推動比亞迪汽車的發展,使比亞迪躋身IT業一流EMS廠商之列,也讓全球三分之一的手機鋰電池刻下“比亞迪制造”。但如今,他們卻都選擇了另謀出路。
“對于比亞迪乃至所有國內制造企業而言,在新的宏觀經濟環境下,要成功實現企業的戰略轉型仍舊需要三樣東西支撐:資金、人才和技術。”知名汽車評論員鐘師認為,首先是企業在弱市背景下發展需要資金;管理模式上,比亞迪需要從一個家族企業往一個國際化團隊轉型,需要人才;自主品牌車企戰略轉型,還需要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
據記者了解,除此前并購的日本荻原模具廠之外,比亞迪近年來對S6、G6等汽車產品結構的調整將成為比亞迪企業業務發展的支撐。“這就如同2011年,比亞迪決心全面提高汽車產品質量和檔次,不再把價格低作為競爭指標的時候,王傳福和比亞迪前面的路無疑寬了許多。”汽車業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表示。但與外資車企相比,比亞迪汽車如大多數汽車自主品牌一樣面臨核心技術缺失的問題。
隨著國內企業人力成本的增加,在傳統制造業務方面,原本具備成本優勢的項目也不得不面臨成本增加的現實。實際上,與國內大多數傳統制造企業類似,比亞迪的傳統配套項目及OEM業務上也面臨對國際新技術跟進不足的壓力。“例如,當蘋果公司開發出觸摸屏的iPhone手機之后,比亞迪此前為諾基亞(微博)配套的手機按鍵鍵盤生產基地也因諾基亞手機業務的下滑而成為‘雞肋’。”比亞迪上述內部人士坦言。
外界普遍認為,比亞迪將其未來的業務發展重心放在其掌握了電池核心技術的電動車業務方面,這符合戰略轉型升級的現實,但這些投資項目短期內的確難以有較大的收益。
實際上,比亞迪此輪的戰略變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國內傳統制造業戰略升級轉型的一個縮影,而比亞迪當下面臨的困難也幾乎在國內其他制造企業中重復上演。對于王傳福而言,比亞迪接下來如何進行戰略轉變,將真正考驗其智慧。
比亞迪的坎坷路
2010年3月開始,比亞迪銷量出現下滑,比亞迪對經銷商壓貨,湖南、浙江、北京、成都、鄭州等地的許多重量級經銷商先后選擇了退網。
2010年8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將公司當年汽車銷售目標下調25%,從80萬輛下調至60萬輛。即便如此,比亞迪最終依然沒有完成銷售目標。
2011年初,比亞迪公布財報顯示,其2010年凈利潤同比下跌33.48%,其中汽車業務利潤從2009年的35億元下滑至17.4億元,下滑幅度接近50%。
2011年8月,為比亞迪汽車立下汗馬功勞的副總裁夏治冰辭去所有職務。
2012年3月,比亞迪公布財報顯示,其2011年凈利潤同比下跌了45.13%。
2012年5月,深圳出租車市場的一輛比亞迪純電動車e6被撞后起火并致人死亡,引發業內對比亞迪新能源車技術和路線的廣泛質疑。
2012年8月,比亞迪公布財報顯示,其2012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達94.09%。
2012年9月,比亞迪的創業元老、副總裁楊龍忠宣布辭職。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