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成林
募集資金開戶銀行為高管發放貸款,公司IPO募資5年僅投30%
股價連續大跌、成交量創上市5年來新高,隨著江蘇三友欺詐上市細節被逐步還原,更多比股價表現更令人驚訝的運作灰幕,也被次第揭開。
據記者調查,2008年才逐步放開的并購貸款,2004年即被張璞等用于江蘇三友的MBO運作中,這是公司自隱瞞控制人變更、涉嫌欺詐上市以來又一重大違規操作。另外,上市5年至今,公司IPO募資竟仍有70%滯留于銀行賬上,募投項目大多已名存實亡。更湊巧的是,2005年的募資專儲銀行即是向張璞發放貸款用于MBO的銀行。
相關資料顯示,張璞用于受讓友誼實業股權共支付的3802萬元中,1822萬元為自有資金,1980萬元來源于銀行借款。同時,其余8人的股權受讓資金均來源于銀行借款。由此可見,江蘇三友高管MBO的資金,竟有77%來源于銀行的信貸資金。
而當時適用的《貸款通則》明確規定,借款人不得用貸款從事股本權益性投資。實際上,直到2008年12月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后,國內才逐步放開信貸資金直接用于股權投資。而國內首家運用并購貸款實現MBO的上市公司,則是京山輕機,2009年5月,公司董事長收購股權所用資金有一半源于京山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發放的貸款。
根據張璞與交通銀行南通分行簽訂《交通銀行個人借款合同》,張璞貸款1980萬元;貸款期限12個月——自2004年9月14日至2005年9月14日;貸款利率為每月3.98%。;還款按月等額本息,每月21日還本付息,利隨本清。
由此折算,張璞2005年9月前每月需還貸約170萬,即使以其2008年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年薪24.52萬來看,仍無法負擔財務壓力。更何況當時他已一次性拿出自有資金1822萬,而另8名同事則選擇全部向銀行借款共計4120萬元。
同時頗為“巧合”的是,上述的交通銀行南通分行也是江蘇三友募集資金存放的專儲銀行。2005年5月公司上市后,成功募資1.46億元,并于2005年4月29日實際到賬。而據公司2005年募資使用情況說明披露,截至年底仍有將近8160萬元存放于交通銀行南通分行。但自2006年起,上述銀行便已不再是公司募資專儲銀行。
更蹊蹺的是,據公司今日發布的2009年募資情況使用報告披露,截至去年底募投項目累計使用募資4756萬元,而滯留賬上的存款余額竟達1億元——意味著公司上市5年來僅花了30%的募集資金。
再查閱公司募投項目進展,IPO最主要項目——高檔仿真面料生產線技術改造目前進度不到18%,公司已于去年中終止了項目實施;而另三個項目有兩個至今仍未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