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冬
通過快速提高資產質量及降低2009年業績的增長基數,深圳發展銀行(下稱“深發展”)大股東美國新橋投資集團(下稱“新橋投資”)正在為2010年的功成身退而未雨綢繆。
1月13日,深發展發布業績預告稱,2008年四季度計提56億元撥備并核銷了94億元的不良貸款,2008年全年凈利潤約6億元,同比下滑77%。
這是一次異乎尋常的撥備計提。相對于中資銀行小步慢走的撥備計提策略,深發展顯得急促而又迫切。
深發展董事長紐曼稱,此舉僅是應銀監會的監管要求而做出的。
但中銀國際銀行業研究員袁琳則告訴本報,“銀監會對撥備覆蓋率的監管屬于窗口指導,并無任何文件性的硬性規定。”
深發展一位中層人士透漏,“本次計提更多體現的是董事會的意圖,新橋退出前要解決很多問題,這樣到時才能獲得回報的最大化。”
據悉,2009年12月30日,新橋投資“五年不轉讓”的承諾期將滿。而近一個月以來,外資集體出售中資銀行股。在此背景下,是次撥備突擊計提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撥備疑云
除卻撥備因素,深發展2008年的業績其實并不差,并超越了大部分分析師的預期。
根據深發展業績預告,其撥備和稅前利潤約81億至82億元,同比增長40%至42%。
“深發展撥備前利潤增速雖然有所下降,但仍高出我們之前的預期。”國海證券研究員馮偉認為,這主要源于深發展去年四季度貸款規模增速超出預期。
據深發展業績預告披露,該行08年新增貸款總額約為640億元,其中第四季度就增加了259億元,占到全年增量的40%。
在1月13日下午深發展召開的分析師交流會上,深發展相關負責人稱,“四季度新增貸款中大部分為票據貼現,而這些債券(票據)是很賺錢的。”
但深發展2008年三季度末高達110億元的不良貸款,使得撥備前利潤這一指標價值大打折扣。
要高利潤還是要低不良貸款率?此時,擺在深發展面前的是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二選一命題。
按照其之前會計期間的處理方法,深發展一直選擇犧牲撥備及不良率的做法以確保利潤,如2007年年末,深發展不良貸款率高達5.64%,撥備覆蓋率僅為48%,然而當期凈利潤卻同比劇增103%。
但令大多數人頗感意外的是,深發展2008年四季度計提了高達56億元的撥備,并核銷了94億元的不良貸款,2008年凈利潤僅約6億元,同比劇降77%。期末深發展撥備余額約20億元,不良貸款余額約19億元,撥備覆蓋率約105%,不良率下降至業內最低水平0.67%。
據悉,本次核銷的不良貸款大部分是2005年以前發生的,在剩余19億不良貸款中,也基本是舊的貸款,并全部為次級類貸款,且不含任何大額不良貸款,北大青鳥15億元貸款也在本次核銷范圍內。
我要評論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