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意志銀行增加話語權
華夏先是于2003年8月上市,接著在2005年底,華夏18家非流通股股股東向德意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轉讓合計58720萬股股份,并與戰略投資人德意志銀行簽署了《全面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2008年10月高價向大股東定向增發募集資金約115億,用以解決公司資本充足率較低的問題。此次增發完成后,首鋼總公司仍為華夏銀行第一大股東,德意志銀行通過此次發行,持股比例從之前的7.02%上升到11.27%,超過紅塔煙草集團成為華夏銀行第三大股東。
除了持股數量有增加,德意志銀行在翟鴻祥任期內的另一個收獲是董事會人數的增加。
似乎從股權上,德意志銀行有著優勢,但是,在翟鴻祥上任之前,其并未能夠真正意義地擁有華夏銀行的話語權。在董事會的席位方面,德意志銀行曾經長期處于劣勢。
翟鴻祥上任之初,在華夏銀行的11名股東董事中,首鋼總公司占了三位,而德意志銀行只有一位,甚至少于當時股份比其還少的山東電力。按照華夏銀行前任董事長劉海燕在任期間的承諾,德意志銀行應該至少增加一位董事席位,但是一直未能成行。
時至翟鴻祥離任華夏銀行,目前,德意志在華夏銀行董事會的席位終于升至兩位,分別是Colin Grassie(高杰麟)和Till Staffeldt(史德廷),前者是現任德意志銀行亞太區(日本除外)首席執行官,后者為現任德意志銀行全球業務管理(私人及商業客戶)常務董事。
德意志銀行在一年多內終如愿,既增加了持股數量,又增加了在華夏銀行的發言權。
機構換帥前頻拋大宗單子
去年6月,翟鴻祥上任華夏銀行董事長,到今年12月離任,兩次任期變更左右,華夏銀行都頻現大宗交易。
去年,翟鴻祥上任之初,曾有媒體報道稱,包括南方、大成、長盛旗下的基金都在大舉買近入華夏銀行,在此之前,華夏銀行很少進入基金公司的第一重倉。
今年,在華夏銀行再次換任之時,華夏銀行發生五筆大宗交易。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12月1日至12月19日共發生5筆大宗交易,總計金額6396.59萬元,總成交股數為813.84萬股,成交價格最高為8.47元,最低為7.42元。其中一筆買入為: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價格7.7元,成交134.56萬股);賣出均為:中金公司上;春V新纷C券營業部。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QIFF大宗交易中,經常顯露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和中金公司上;春V新纷C券營業部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