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七成公司股價低于當初激勵方案行權價,激勵變得毫無意義
□ 信息時報記者 陳永華
昨天,華微電子宣布終止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而最近,宣布終止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接二連三地出現,數量超過30家,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激勵制度在熊市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和困境,并未獲得市場更多的共鳴。
據悉,證監會目前也正在完善股權激勵制度,今年已相繼發布了3份《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
超30家終止激勵計劃
華微電子昨天發布公告表示,考慮股權激勵新規的頒布以及目前的經營環境等情況,若繼續實施《激勵計劃》將對公司高管的績效和價值創造造成消極影響,也不利于確保公司及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終止實施。
華微電子并非近期唯一終止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最近,寶鋼股份、中集集團、大連國際、名流置業、華神集團、華海藥業、鵬博士等也紛紛宣布終止股權激勵計劃,均認為證券市場的重大變化,使此前制定的方案無法實現激勵的目的。
據WIND咨詢統計顯示,兩市有192家上市公司曾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目前已有超過30家企業宣布停止股權激勵計劃。此外,有18家上市公司已開始實施激勵計劃。有分析人士預測,目前剩下的仍未進行股權激勵計劃的公司中,有七成以上的股票股價已低于當初激勵方案中的行權價,至少還有40家可能面臨計劃“流產”的困境。
曾經風靡一時的股權激勵計劃,隨著A股市場的持續暴跌,已經變得毫無意義。'
激勵制度制定遇難題
2005年,金發科技發布第一份股權激勵計劃,拉開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序幕。股權激勵目的是通過經營者獲得公司股權形式給予其一定的經濟權利,使他們能以股東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目前,國外的上市公司也推行股權激勵計劃。市場普遍認為,股權激勵對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強公司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但是,這個“看上去很美”的激勵計劃在推行時遇到了尷尬。“股權激勵是一種獎勵機制,要求業績也要掛鉤。但制定怎樣的激勵方案卻很難。”銀河證券研究員劉毅銘表示,一方面激勵的業績要怎么劃定,另一方面激勵的行權價怎么確定,都是難題。“如果業績太低,股東不同意;但太高,管理層達不到這個要求,也不會同意。”
此外,由于目前市場波動比較大,許多上市公司的股價已低于股權激勵的行權價。劉毅銘說:“牛市中,股權激勵比較受歡迎,但目前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股權激勵已沒有什么意義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