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元貴族股平民化之路 機構錯殺中國船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1日 08:5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朱益民 深圳報道 A股雪崩式調整的重壓下,曾榮膺第一高價股的中國船舶(600150.SH)5個月就走完了從輝煌到沒落的宿命輪回。 截至6月20日,中國船舶從300元的高位跌落至75.4元,年內累計跌幅達75%。 事實上,股價暴跌過程中,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船舶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原先的高位搶籌到抱團取暖,轉為相互沖撞,最終奪路出逃。 短短數月,眾機構投資偏好發生如此劇變,是理性的敦刻爾克式戰略撤退,還是為恐慌而恐慌導致的信心大崩盤? 機構撤退狂潮 如同飆升階段風起云涌般的兇猛,現如今,中國船舶股價持續縮水的進程中,機構開始掀起令人驚愕不已的撤退狂潮。 統計顯示,截至3月31日,機構投資者持有3881.95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的28.82%,與去年12月31日的機構持股結構相比,機構持有家數從105家降至17家,合計持股數量減少56.2%,持倉流通股占比下降36.87個百分點,機構高度持股的盛世徹底終結。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去年12月31日,機構持股集中度還不是歷史最高峰,機構持股的鼎盛階段是去年6月30日,當時機構持股流通股占比高達82.38%。 機構投資者最早撤退跡象始于去年第三季度,撤出機構共計拋售2259萬股,機構持股流通股占比從82.38%降至45.34%。 如果眾多機構從此停止進軍中國船舶的步伐,那么中國船舶股價也就不會再有后來的瘋狂。正因為機構當年第四季度積極加倉,導致時已190元的中國船舶,再度被拉升,今年1月8日,創下了296.98元高位。 恰此巔峰,機構投資者撤退高潮來臨,中國船舶股價開始雪崩。 經過一季度的宣泄,機構的撤退潮并未有所放緩,與最高價相比,59%的跌幅表明,機構的撤退行動遠未結束。 中國船舶為何會從原來的香餑餑蛻變成燙手山芋?公司基本面究竟發生了何種變化? 信心喪失之源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船舶從高高在上的300元跌至目前的70余元,表明機構對其未來成長的信心大不如前。 國金證券于5月中旬發布的《中國船舶價值投資報告》,為了解機構的恐慌提供了絕佳注腳。 上述報告分析,因世界經濟增速放緩,預計未來3年航運貿易量的平均增速為4%,而全球新增運力投放的增速卻超過9%,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全球船企在手訂單增速趨于停滯,新增訂單連續5個月負增長,BDI指數高位下跌和船價小幅回調,預示造船業從景氣高點開始逐步進入轉折期。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