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證券 > 正文
 

家電零售巨頭激戰加速液晶電視降價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21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家電零售巨頭激戰加速液晶電視降價
兩類液晶電視價格降幅

  張大偉制圖□本報記者 陸瓊瓊

  液晶電視成了蘇寧電器對抗國美和永樂的新武器。蘇寧方面透露,8月19日,剛剛開張的蘇寧田林路旗艦店單日銷售額達到1650萬元,其中液晶平板電視銷售額在整體彩電銷售
比重中突破80%,遠高于60%的市場平均水平,成為蘇寧取得大捷的制勝利器。

  國美自然也不甘示弱,該公司表示,國美、永樂日前聯合采購的巨額商品已經分配到每個門店,本周將全部投放市場,要在申城家電市場打一場價格大戰,全方位搶占市場份額。

  可以預見,家電零售巨頭的激戰將加速液晶電視價格的下降。此前,液晶電視降幅已經普遍在10%到30%之間。

  更多廠商參戰

  GfK的研究人員認為,今年前5月,液晶電視產量達243.50 萬臺,同比增長161.55%。受益于上游液晶面板價格降低,加上渠道商在銷售終端不斷壓低零售價,使得大尺寸液晶電視最終在市場上迅速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液晶彩電市場上,有更多的廠商加入到競爭行列,導致市場上出現更多彩電品牌。除了原來CRT彩電時代的廠商如TCL等更加重視液晶電視的發展,另有一些碟機廠商、IT廠商如夏新、新科、AOC等進入了液晶彩電市場,此外,國外一些品牌如雅佳、OLEVIA等也進入中國市場。諸多外資企業將借助液晶電視這一跳板,在市場容量巨大的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

  國際廠商如索尼在中國重點發展液晶電視而非

等離子,其他一些韓系廠商也將銷售重點越來越放在液晶電視上。

  專家預測液晶電視在經歷了多年的發展積累和沉淀后,將于今后兩年全面迎來爆發式快速增長的新時代。GfK的零售數據顯示,不同于去年的小屏幕熱銷,今年市場銷售更多的則是32、37、40英寸的產品。由于上游液晶屏生產商的產能及生產線的升級,以及更多地考慮切割的經濟性,使得30英寸平板電視的比重迅速下降,而32英寸及以上產品的供應量大幅提升。但是同時生產商的盈利壓力也將增大。

  降價累及上游企業

  液晶顯示面板是生產液晶顯示器及液晶電視的關鍵部件。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國內企業的資金與技術引進能力有限,在投資面板制造時不得不從國外進口代數較低的面板生產線,但隨著廠商紛紛投入液晶生產,已漸漸顯示出供大于求的狀態。

  從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也可以看出液晶電視產業競爭日趨激烈。海信電器和廈華電子是預增,TCL集團則預虧。廈華是國內彩電企業中唯一實現平板電視業務占據收入主體的企業,但是嚴峻的競爭使行業毛利率十分微薄。2006年4月廈華進入液晶面板領域,但由于廈華規模和品牌影響力都相對有限,因此還未被市場看好。

  平安證券的分析員認為,液晶電視價格持續下降的沖擊力會越來越強,彩管行業的未來難言樂觀,相關企業必須在不長的時間里尋找到新的出路,玻殼巨頭安彩高科以及寶石和ST博訊中期未能扭虧,似乎也預示著行業前景并未徹底好轉。

  市場普遍認為,京東方的虧損公告并不意外,上半年液晶面板價格一路走低,把液晶面板一線大廠拖入盈虧邊緣。對于京東方這樣的公司不僅規模較小缺乏議價能力,而且由于原材料本地配套比例低從而不能有效降低成本,虧損實在難免。而上廣電的TFT-LCD項目是與日本NEC合資興建的,核心技術掌握在日方手中。

  家電分析師邵青認為,產業升級與產業集中使核心公司的競爭力持續提高,雖然行業不存在大的投資機會,但行業利潤正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集中,把握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是投資家電的主要策略。

  選購液晶電視機須防“消費誤區”

  盡管從數萬元的價位一路下跌,目前液晶電視機的售價仍遠遠超過傳統顯像管彩電,且維修費用高昂。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及家電行業有關專家近日提醒,消費者選購液晶電視機須謹慎,同時應避免一些“消費誤區”。

  “平板電視不等于高清電視。”由于采用新興技術,包括液晶電視機在內的平板電視機畫質清晰、顆粒細膩,許多彩電廠商銷售人員會向消費者灌輸“平板電視=高清電視”的概念。專家解釋說,我國關于“高清電視”的推薦性標準將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而許多消費者并不知道液晶電視機還存在高清、標清(標準清晰度)之分,目前市場上不少產品其實只能算標清

數字電視,而非高清數字電視。

  此外,一些彩電廠商還宣稱其產品“使用第七代液晶面板,清晰度比第六代高”,消費者常信以為真。據了解,與第六代、第五代液晶面板相比,第七代液晶面板主要是原料尺寸更大,能切割出更多的成品,產品質量不會有太大差別。

  專家認為,我國尚未把平板電視機列入“三包”范圍,加上平板電視機的維修費用較高,消費者在選購時應格外謹慎;要問清廠商的維修服務承諾,如整機保修期限、主要零部件保修期限、商品退換條件等,盡量避免日后可能發生的維修糾紛。

  (新華社)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