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了資本杠桿卻玩丟了支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5日 14:58 證券時報 | |||||||||
孫森林 短短兩年內,華意壓縮走馬燈似的換了三個東家,第一個是張海,第二個是顧雛軍,第三個是嚴介和。現在,嚴介和也謝幕了。華意壓縮是不幸的,因為它相了三次親,最終還是沒能找到一個“如意郞君”;華意壓縮又是幸運的,因為它畢竟躲過了一劫,沒有成為第二個健力寶或是科龍電器。但是人們有理由擔心,下一次,華意壓縮還能躲過去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還是讓我們先看看這些資本游戲者是怎么“玩”的吧,循著他們游戲的軌跡,或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藥方。無論是張海、顧雛軍,還是唐萬新兄弟,甚至是嚴介和,我們都無法確切地了解他們的發家史,當我們從媒體上知道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是資本大腕了。但是他們發達之后走過的路徑,還是依稀可辨。 張海通過自己控制的凱地公司,先入主了中國高科,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隨后,“凱地系”在股市頻頻出擊,須臾之間,“凱地系”的資本鏈上的總市值已超過百億元。憑借這些,張海進入了健力寶,進而展開了更大規模的收購活動,直到被捕的那一刻,張海還在繼續著他的擴張夢。顧雛軍的發家史更讓人看不清,因為他說他的錢有國際背景,但他的游戲套路與張海如出一轍。通過格林科爾,顧雛軍先后染指科龍電器、美菱電器、亞星客車、華意壓縮、ST襄軸,一時間,在資本市場上傲視群雄。而唐萬新兄弟更可謂是資本游戲的個中老手,其打造的“德隆帝國”,就是靠控制新疆屯河、合金投資、湘火炬三駕馬車支撐的。 先收購一個相當規模的企業,然后以該企業為平臺,套取大量銀行資金,再進行下一個收購動作,……如此重復,資本的雪球越滾越大,而一旦資金鏈斷裂,游戲也即宣告結束。投機—轉型—擴張—危機—潰敗,這就是資本游戲的路線圖。在這個路線圖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擴張”,也即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收購活動。在這些收購活動中,資本的杠桿作用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以杠桿收購完成產業整合,在海外不乏成功案例,可在中國,卻鮮見成功的案例,這是為什么?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水太淺,還是中國人的智慧不夠?都不是。真正的問題出在支點上。杠桿收購沒錯,杠桿原理也沒錯,錯在“杠桿心態”。資本玩家在大張旗鼓地進行收購時,只看到了杠桿的作用,卻忽略了支點的堅實性。顧雛軍通過虛增收入、少計費用等多種手段虛增利潤,騙取銀行貸款,通過大量的關聯交易,轉移上市公司資金,用于收購擴張;張海以做假賬、虛增庫存、虛增銷售等方式挪用、抽走、轉移、侵吞健力寶7億多元資金,用于產業擴張;而德隆則通過各種擔保、委托理財,玩著拆東墻補西墻的游戲,旗下的上市公司對外擔保額超過了凈資產的數倍。最終,脆弱的支點被壓碎了,資本大廈轟然倒塌。遺憾的是,在德隆、凱地系、格林科爾倒下之后,我們仍然能看到一座座類似的資本大廈拔地而起。 潮起潮落,一個個資本神話迅速產生,又一個個破滅,這其中既有我國法制建設、經濟政策、金融體制、歷史文化等外部環境因素,也有企業盲目多元化、公司治理不完善和誠信缺失等內在原因。資本游戲中,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真是太多太多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