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領導最近不忙賣空調 忙著借外資搞MBO闖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2:17 《資本市場》 | |||||||||
文/李瀚 場尚未公開的、引入外資的行動正在格力電器有序進行。來客是美國開利公司,全球最大的專業空調制造商。 8月24日,格力電器(000651)公布最新中報,凈利潤同比增長兩成。這個業績不算壞
知情人說,格力電器的領導最近并沒有賣空調,精力放在了引資上。但僅僅引資,需要花費這么大的精力嗎?當然不是。 事實是,這次引資,被各方寄予 “一箭三雕”的期望:改變股東結構,完善公司治理;完成股權分置改革;落實管理層價值體現(MBO)。 這三個問題中,前、后兩個問題直接影響公司的未來運營,中間一個涉及公司再融資問題,“好孩子”格力電器當然還需要資本助力。 格力當前有兩大難題,一是管理層價值體現問題,一是父子相爭問題。 對于格力電器而言,純粹的產品時代早已過去,作為一只老牌績優股,橫亙在格力面前的這些所謂難題,現在依靠證券市場就能順利解決。 美的電器最大的流通股東曾說,我們買美的不買格力,是因為我們擔心格力出現“鄭俊懷式”的風險。去年年末,伊利股份5名高管因經濟問題被捕,造成股價大跌,這是當時證券市場的一件熱門話題,因為這個經濟問題與MBO相關,被評價為“中國式公司治理風險”。 環視周圍,美的電器早在2000年已經完成MBO,科龍電器在2001年變更為民營大股東,2004年年初TCL的MBO著陸,海爾的高管持股也在秘而不宣地進行。 格力在現任管理層的率領下,與上述同行企業一樣已成為業界翹楚:納稅大戶,給股東優良回報,解決幾萬人的就業問題。但格力為什么就不能解決MBO這個問題呢?——因為解決不好,就會觸雷。 格力管理層與大股東利益不一致。2003年年末,格力爆發“父子之爭”。這不僅是個笑柄,背后的實質是:由于格力電器與其他國營改制企業不同,子強父弱,才得以保全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 這場矛盾的解決,雖是子勝父敗,但格力管理層再次面對“資本說話”的現實。從那時起,解決國有股一股獨大就變成“強兒子”的一個迫切問題。 朱江洪之于格力,與何享健之于美的,張瑞敏之于海爾毫無二致。從市場經濟的思路出發,朱江洪們的價值不應該落實嗎? 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制冷供應商,美國開利謀求在中國市場著陸最好的時機或已到來:現任大股東格力集團由于缺乏資本完成股份全流通改革,很是歡迎有人代為支付對價;而對管理層而言,這樣擁有技術、品牌、管理經驗、國際渠道的股東,能對企業未來的全球范圍內運營提供重大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現有經濟格局中,股票市場是最市場化的,外資股東和機構投資人都會支持經理人的價值體現,只有給予經理人公允的身價,他們才能為股東提供更大的回報。 而在國有體制下不能落實的經理人價值,在一個有著外資大股東的公眾公司里就能順利解決。也許借此,格力MBO就水到渠成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