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翁急于賣樓套現 只因牛市將臨擬狂買萬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2日 03:24 第一財經日報 | |||||||||
隨著上證指數從1000點左右反彈,投資界出現了一種“到股市搶錢”的沖動,對這種情緒,我們提醒尚需冷靜。我們雖然看好股權分置改革成功以后的股市大趨勢,但目前股市仍然潛在投資風險。一則,從短線來看,由于目前股改政策對大股東和保薦人有利,他們客觀上擁有股改信息優勢,中小股民不宜輕易跟進;二則,不少上市公司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未來減持壓力,需要判斷清楚;三則,一些歷史上的莊股和嚴重背離基本面的股票,持股人很可能利用股改機會出逃相對而言,我們覺得羅智宇的投資理財觀就相當理性。一、選股時小心 本報記者 李晶 發自上海 眼看著上證指數從1000點左右逐次反彈,深圳某地產大廈的老板羅智宇(化名)很著急,這位曾經在二級市場“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億萬富豪本能地意識到,一個非常難得的長線牛市的投資機會就在眼前,他將何去何從? 逃頂股市卻被地產套牢 羅智宇對于投資有一種超乎尋常的直覺和果斷,這使他在過去4年多的大熊市中躲過一劫。2001年的二級市場,錢已經完全不是錢了,一兩個億下去往往只能濺起個小水花,早些年幾百萬元能夠達到的效果,現在可能10個億才能做到。這時他作出了一個日后非常得意的決定:洗腳上岸。那時,深圳像他這樣有三五億身價的大有人在,比他牛的人也不乏其人,如大鵬證券的老板徐衛國,然而當上證指數從2245點到1000點的超跌中,很多人輸了個精光,徐衛國的大鵬證券式的崩潰只是他們命運的冰山一角。 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精明的羅智宇潛進了他認為最安全的房地產,他以自己在深圳積累起來的人脈,拿到了一塊上佳的地塊,蓋起了寫字樓,當起了樓主。 誰知禍福相依,當年讓他得意之舉現在卻讓他備受束縛。因為他將幾乎所有的身家——近4億元的現金都投進這幢大樓中,大樓才剛剛裝修完畢,卻一頭撞上了宏觀調控。他的現金被凍結了! 急于入股市的羅智宇已選擇好了目標個股,為了印證自己的看法,他還是把在某券商研究所的一位朋友找來,這位研究員說:“眼光不錯,萬科的確是個值得下工夫的目標。” 他們認同的利好是:一、公司經營基本面有潛力。萬科是行業龍頭,業績最好,以王石為首的公司管理層口碑良好,公司歷史上從未傳出過與“莊家”勾結的丑聞。市盈率很低,現在8倍多,遠低于香港同類公司約13倍的市盈率。二、公司股改基本面風險很低。目前萬科非流通股僅有104517多萬股,只占總股本的30%出頭,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的持股比例也只有12.89%。基本可以打消股改后非流通股股東的減持風險。 但對房地產業風險認定上,雙方發生了分歧。這位朋友認為,房地產業仍有相當風險。但羅智宇卻相信自己的判斷。這種宏觀宏觀調控考驗的是現金流,看誰能挺過去,對于中小開發商是噩耗,對萬科這樣現金流良好的公司是洗牌機遇,將意味著成為整合者和擁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掂量下來,羅智宇相信,未來3年,在大市觸底反彈的背景下,以萬科這樣的個股潛力,上漲100%~200%完全可能。 一旦認定這一點,羅智宇決定以最快速度將地產變現。 權衡于退出成本和搶進收益間 實際操作起來,羅智宇才發現變現并不容易。 一家個人投資理財網的CEO洪曦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像羅智宇這樣想退出房地產市場的中小地產老板有很多,套現的渠道也主要有三條: 其一,是原來常規的方法,即抵押給銀行,但由于目前銀行的口非常緊,宏觀調控以后房地產行業已經被列為高風險行業,對于他們來說主要能做的不是繼續抵押而是清理,這條道基本已被封死。內地銀行抵押貸款無門,羅智宇曾試圖押給香港特區的銀行,但經過咨詢發現,現在存在法律障礙。 其二,無外乎就是轉賣給私募基金了。比如類似溫州炒房團的資產收購方,“他們現在還在不斷的進行收房,目的就是要在低谷的時候來囤積房源和樓盤,按照他們各自資金量的不同,預期也不同,小資金搏的是樓市短期就能走出低谷,有的甚至就是看今年10月份;而有的是搏半年到1年,而有些大的資金則可以等到1~2年。但他們對折現率非常苛刻,住宅難以超過五成,而寫字樓也很難超過七成。”洪曦說。 另外一個途徑就是委托房產信托公司發行份額房產信托計劃,再賣給投資者,實際這也是一種融資的方式,對于羅智宇這樣不知名的小地產商來說,很難拿到一個好的折現率,還要付給信托公司一筆委托費用,不僅“賠了夫人又折兵”,更重要的是時間周期太長,而機遇稍縱即逝。 不久前,羅智宇找到了兩家溫州炒房團,開始了艱難的討價還價。在記者發稿前,打電話給他詢問結果,他神秘地一笑,說:“你自己猜猜看。”是啊,在這種退出成本和搶進收益之間,你會怎么選擇呢?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