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鄭州煤電以股抵債 大股東還債與套現之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5日 14:01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 ||||||||||||
借債還錢本是好事,而鄭州煤電的大股東還債計劃卻充滿爭議 作者:本刊記者 栗新宏/文 在8月15日召開的鄭州煤電(600121)(資訊 行情 論壇)臨時股東大會上,按計劃,股東們除了表決股權改制方案,還將就“擬以定向回購解決大股資金占用問題”一事進行表決。
按早前擬定的計劃,鄭州煤電將用鄭煤集團對公司的部分負債對鄭煤集團所持公司股權進行回購。該部分負債由兩部分組成,一是2003年12月31日前鄭煤集團對公司的資金占用40548.6萬元,二是截至今年6月17日的資金占用補償費5957萬元。截至6月17日,鄭煤集團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共計5.6億多元(詳見表)。對于其他資金占用,大股東承諾將以自有資金清償。 對此方案,贊成者認為,把大股東占款的問題也引入到股改方案中,使公司能剝離歷史包袱,輕裝上陣。而反對者更多,認為大股東是借股改之機套現。 無論怎樣,需要破解的關鍵問題應是,大股東通過這種方式的根本動機是否是改善上市公司質地?償還價格是否公允?作為控股股東,償還之后是否繼續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為? 還債、套現之辯 還債還是套現,要看鄭煤集團和鄭州煤電誰是受益方。 鄭煤集團為鄭州煤電惟一非流通股股東,持有占總股本73.33%的國有法人股。在1997年設立之初,鄭州煤電由于受發行額度及規模等限制,煤炭銷售委托鄭煤集團銷售,銷售貨款的結算也是通過鄭煤集團間接對客戶結算,由于貨款結算不及時,形成大股東資金占用。到2004年末,鄭州煤電賬上的應收賬款7.7億元,其中對鄭煤集團占到5.6億元。 鄭州煤電董秘付勝龍告訴本刊:“定向回購解決大股東資金占用,是集團目前最合適的選擇。集團連年虧損,負債較高,無法通過現金和銀行貸款償債,另外,通過回購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股本結構和每股收益。” 至2004年底,鄭煤集團累計虧損6億元,另外2004年鄭煤集團大平礦“10·20”事故造成直接間接損失累計超過兩億元,目前資產負債率58.45%。 另外《華歐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關于鄭州煤電定向回購控股股東股份之獨立財務顧問報告》測算,在通過定向回購16000萬股,每股2.9元進行償債的情況下,公司股本進行了縮減,每股收益(根據2004年凈利潤進行模擬)從0.2元提高到0.24元,流通股股東的持股比例將由原來的26.67%上升到45.86%。 但在中關村(資訊 行情 論壇)證券研究員吳浩看來,這只是數字游戲:“上市公司并沒有通過回購股份收到現金,而且,何時能收到其他資金還是未知數;鄭煤集團甩掉包袱,輕裝上陣卻是實實在在的。” 吳浩分析,按持股成本計算,鄭煤集團1997年的原始入股成本為1.53元,此后經過10送5和10送8的兩次送股,目前鄭煤集團的持股成本已下降到0.57元,送3.8元后,實施股改后鄭煤集團的持股成本將上升至0.65元。如按回購16000萬股、償債價格每股價格為2.9元計算,通過本次回購鄭煤集團每股凈賺2.25元,共獲3.6億元利潤。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電廣傳媒(資訊 行情 論壇)通過回購解決大股東巨額占款的新方法不同的是,前者按凈資產回購,而鄭州煤電是按市價回購。其中的玄機在于,“定向回購的前提條件:股改方案通過為前提。” 吳浩認為,無論是先回購,或股改方案通不過,大股東通過向戰略投資者轉讓股權,都可能是以公司凈資產價格即1.96元,遠低于股改說明書所提示的2.90元。 7月27日,在國資委召集各地方國資局官員、保薦機構及專家召開的股權分置改革內部研討會上,許多專家對鄭州煤電股改方案中的對價模式提出質疑,對價采用的理論是美國教授Silber在一篇論文中提出的“市價折扣法”,而該理論已經被Silber教授自己更新。 失意煤電新周期 2004年年報顯示,兗州煤業(資訊 行情 論壇)、蘭花科創(資訊 行情 論壇)、西山煤電(資訊 行情 論壇)、金牛能源(資訊 行情 論壇)、國陽新能(資訊 行情 論壇)、開灤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等幾家主要原煤生產企業平均每股收益0.76元。2005年一季度,煤炭上市公司實現平均每股收益0.277元,而鄭州煤電2004年每股收益僅為0.2元,2005年第一季度為0.05元。 公司年報顯示,主要收入來源于煤炭和電力。 其中煤炭品種主要為無煙煤和貧煤,中灰(14%),低硫(0.4%),高發熱量(30MJ/kg),用于發電、冶金和民用,屬優質的工業動力煤。主要資產為下屬的三個煤礦:超化礦、米村礦和告成礦。其中,超化礦和告成礦都為1996年后建成的生產高效礦井,采煤機械化水平為73.5%,米村礦現設計生產能力為150萬噸,雖然歷史較長,但擁有綜采開天窗一次采全高技術的煤炭開采尖端技術。 許多研究機構對鄭州煤電這樣評價,“同山西省生產同煤種礦井相比,具有離華東、中南市場近的優勢;而同河南省本地煤礦相比,又具有產品質量上的優勢。” 電力方面,資產為位于礦區內的東風電廠,主要利用煤炭生產的剩余物——煤矸石發電。被河南省經貿委認定為“河南省資源(煤矸石、劣質煤)綜合利用廠”,二期工程享受增值稅減半政策,2003年實現增值稅優惠176.6萬元。關于鄭州煤電的煤電產業,前董事長趙宗晉曾有這樣的描述,“鄭州煤電將煤炭生產和電力生產結合起來,可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減少材料運輸費用、就地消化煤炭產品,將熱能轉化為電能,降低了發電成本。” 這樣的產業結合,2003年、2004年似乎沒有理由業績不會突飛猛進。 按鄭州煤電年報提供的煤炭及電力銷售額和銷售量:2004年生產566萬噸,收入110116萬元,其中通過集團銷售348萬噸,收入53659萬元,供電8.39億千瓦,收入17973.8萬元;2003年鄭州煤電煤炭銷售570萬噸,金額74015.5萬元,供電7.2億千瓦,收入16785.7萬元;2002年銷售465.20萬噸,收入62953.8萬元,供電2.3億千瓦,收入5728.2萬元。 不難發現,2003年鄭州煤電的煤炭和電力銷售價格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每噸煤下降5.48元,每度電下降0.011元。2004年噸煤銷售價格154.19元相較2003年129.85元增長并不明顯,而每度電同樣下降0.011元。 而煤炭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煤炭平均售價繼續增長,優質動力無煙煤漲幅超過100元/噸。同樣銷售無煙煤的國陽新能,2004年煤炭綜合售價為219.45 元/噸。 對此,接受《證券市場周刊》采訪的鄭州煤電總經理助理常征道破天機,“有關鄭州煤電的煤炭運輸銷售,電力銷售、供電、供水等綜合服務事項,在公司成立之初已和鄭煤集團簽訂《綜合服務協議》,因此煤炭和電力的銷售價格早已在協議中確定,不能隨市場行情漲升。” 按《綜合服務協議》,煤炭產品主要依靠鄭煤集團的鐵路運輸額度和鄭州礦區的鐵路運輸專用線對外運輸和銷售。同時,公司下屬的東風電廠生產的電力主要銷售給鄭煤集團。協議規定:在鐵路運輸計劃暫時不能單獨下達給股份公司時,公司所生產的煤炭80%通過鄭煤集團銷售系統對外銷售,對外銷售貨款由鄭煤集團代為結算,即集團在取得客戶支付的貨款后再支付給股份公司。在此種銷售模式下,用戶出現拖欠貨款或集團與股份公司結算不及時的情況發生時,在公司賬面上即反映為應收鄭煤集團的賬款。 申銀萬國研究員牟其真分析,“《綜合服務協議》影響的絕不僅僅造成大量的應收款。鄭州煤電始終業績不佳,并非本身經營問題,很可能是大量關聯交易使得公司不能反映其真實業績。” 回購并未治本 通過回購股份并不能為鄭州煤電業績有實質性的改善,關聯交易藕斷絲連。 據付勝龍介紹,從2004年8月起實現煤炭銷售貨款對客戶的獨立結算。2004年全年,鄭州煤電與鄭煤集團在煤炭產品上的關聯交易額為近5.4億元,但在公司對2005年關聯交易的預計中,雙方的煤炭產品關聯交易一項已經抹去。 而據鄭州煤電2004年及2005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業績并沒有明顯改善:2004年凈利潤較2003年增長8227.94萬元,但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卻減少13122萬元;2004年,雖然從8月之后,公司開始對貨款獨立結算,但報告期內上市公司向控股股東及其子公司銷售產品的關聯交易總金額64490.7萬元,相比上年僅減少15335.7萬元,下降20%。而2004年新增占用資金15485.3萬元,多于2003年的12489.1萬元。 8月1日,本刊記者致電鄭煤集團時,卻意外地發現事實上鄭州煤電的物質供應和銷售并未完全獨立。 工作人員再三強調集團和上市公司的銷售公司為同一公司,同時負責集團和銷售公司的煤炭銷售業務。他們除了表示集團公司不可能再發生損害上市公司的行為,不愿做太多解釋。 而據《財務顧問報告》提供資料,“集團在冊職工4.4萬人,人員負擔重,并承擔著學校、醫院等社會職能,2004年鄭煤集團凈利潤為-5377.4萬元,至2004年底,集團累計虧損達6億元,目前資產負債率58.45%。” 鄭煤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向《證券市場周刊》表示,“上市使集團拿出了最優質的資產,‘三礦一廠’無疑是鄭煤集團的‘命根子’,一旦完全獨立集團將生存困難。”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