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上市公司 > 正文
 

吉林紙業破立之間何去何從 破產第一股并不遙遠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31日 09:49 中國經營報

吉林紙業破立之間何去何從破產第一股并不遙遠

  作者:朱紫云 賈志奇 齊心 來源:中國經營報

  命懸一線!4月26日遭停牌,4月29日法院受理破產申請,5月13日起暫停上市交易,昔日國內紙業龍頭企業ST吉紙(資訊 行情 論壇)(吉林紙業)如今被債權方申請破產。在8月4日即將召開的債權人會議上,ST吉紙能否繼ST寧窖(資訊 行情 論壇)、ST東北電(資訊 行情 論壇)、ST輕騎后力挽狂瀾與各債權方達成和解協議、置之死地而后生,還是和解破裂倒
閉破產,成為上市公司“破產第一股”?

  重組進展

  “破不了,破不了。”吉紙股份一位高層、同時也是此次職工安置工作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破了之并不是政府和企業所希望的局面。吉紙有可能達成法庭和解,和解完了以后重新啟動生產,這也是政府的想法”。

  根據吉紙集團一位高層人士透露,市金融辦、國資委等部門均是此次破產重組的具體策劃操辦方之一。記者隨后多次撥打金融辦負責人鄒國慶手機,但并沒有得到具體答復。

  據上述吉紙集團高層人士透露,為確保此次破產重組順利進行,市政府專門找到北京一家中介機構操作,幫助企業重組。“造紙廠只是配合工作,市政府會把每個階段性的成果通報給企業,整個重組決策事情廠里管理層并不清楚。”

  ST吉林2005年第一季度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ST吉紙總資產為20.58億元,但負債已經超過23.6億元,公司凈資產為-3.02億元。如何剝離超過23.6億元的高額負債是ST吉紙的燃眉之急。“現階段造紙廠的重要工作是債務重組,這個工作還沒有進行完。”一位吉紙集團公司職工安置工作領導組副組長告訴記者。

  銀行貸款是構成ST吉紙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述ST吉紙高層人士告訴記者:“光欠銀行貸款利息每年就有七八千萬元。”此次ST吉紙因為欠吉林市商業銀行5550萬元借款到期未還被銀行申請破產。此前,ST吉紙因為欠中信實業銀行沈陽分行一筆3000萬元到期借款未還,已于2004年1月被推上被告席。

  為確保此次債務重組順利進行,市政府以及ST吉紙已經分別和各家銀行進行溝通,而銀行方面也對ST吉紙的重組表示支持。但當記者試圖了解各有關方面溝通細節時,公司方面以“不清楚進展”為由,婉拒了記者的采訪。

  “20多億元債務不可能全免,只能減一塊。至于減債方案,公司會先和銀行協商,由銀行拿出意見,再報銀監會,現在等國務院批文。”前述安置工作組副組長告訴記者。

  此外,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與債務重組同時進行的還有資產重組。有關方面正在和吉林省電力公司洽談,初步想法是通過資產置換方式,由省電力公司拿出部分優質資產置換ST吉紙的資產,實際上是由省電力公司買殼,盤活殼資源。同時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或干脆出售ST吉紙的資產,在ST吉紙內部流傳較廣的版本里,這個戰略投資者就是意在染指ST吉紙的山東晨鳴紙業(資訊 行情 論壇)。

  “我們現在力圖‘保殼’,找個效益好的單位,這樣股民的利益就不受損失,省、市政府的方案也會考慮到這些(股東利益)。由省電力公司買殼,但現在還沒有最后定下來。”上述ST吉紙股份高層、職工安置工作負責人說。

  據記者了解到,ST吉紙的職工安置工作自6月21日開始具體實施,原定于7月15日結束,7月下旬安置工作進入收尾階段,公司向職工發放經濟補償金存折,到指定銀行專戶領取經濟補償金。但直至記者截稿時為止,仍有部分職工未辦理相關手續,截止日期不得不一再拖延,職工還沒有接到廠里何時發放補償金的通知。

  和解懸念

  “吉林紙業早就應該破產。”吉林市地稅局的一位熟知該企業情況的官員認為。“東北造紙的成本非常高。現在造紙廠的債務高達20多億元,而吉林市的財政收入每年才60多億元,市政府顯然沒能力買單。”

  造紙廠一位老職工也認為,在正常狀況下,造紙廠的每天就需要消耗3000立方米木材,目前吉林省的木材供應滿足不了造紙廠的需求,造紙廠要想生存下去形勢比較嚴峻。

  而ST吉紙生存下去要過的第一關就是即將于8月4日召開的債權人會議。記者在吉林市中院看到,吉林市中院專門為公司破產一案設立吉林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破產債權申報登記辦公室。“現在我們的工作進程就是債權申報,還沒有進入清算賠付階段。”吉林市中院一位熟悉案情的法官向記者透露,“如果吉紙想和解,可以在債權人會議當天當庭提出和解方案,而不必事先通知我們。”

  記者采訪ST吉紙有關高層時,得到的回應是“沒有對這個和解方案有更多了解,具體事情由市政府有關部門具體運作”。

  “我們關心的問題是吉林市商業銀行幾千萬的債權如何落實,不希望企業真正破產。企業好了,不排除將來繼續合作的可能性。”債權銀行吉林市商業銀行法律室主任侯運鋒明確表示。“能否和解,關鍵還要看8月4日債權人會議的情況。要達成和解協議必須經過債權人會議三分之二債權人同意。債權人很多,能否在債權人會議上達成和解、讓各方債權人都滿意,現在很難揣測”。

  上述吉林市中院法官對此亦持相同觀點:“案子本身很復雜,債權人意見也不一致。現在很難判斷吉紙能否與各方債權人順利和解、起死回生或者破產。像吉紙集團這樣的企業,如果真正能重組,倒是一個希望。但我們現在審理的這些和解案很少,涉及面非常廣,基本上得不到政府支持,而且企業資產狀況非常惡劣。”

  在T吉紙之前,先后有ST寧窖、ST東北電、ST輕騎等3家公司遭債權方申請破產。但這3家公司最終都與債權方達成了諒解,起死回生。

  記者注意到,由于連續三年虧損,ST吉紙于4月26日開始停牌。而吉林中院受理商業銀行的申請是在4月29日,直到5月13日暫停上市之前吉林紙業一直沒有復牌,這個時間上的巧合,避免了二級市場股價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小股東的利益得到保證。而先受理破產申請后停牌的ST寧窖,由于市場的恐慌引發大幅度殺跌,導致流通股東損失慘重。

  現行的破產法在上市公司的停牌、退市與破產的時間順序上沒有規定,“如果從保護流通股股東利益來說,或許先停牌后受理比較合理,至少流通股東不會受損失,減少市場投機行為,沒準兒還會受益。”上述吉林市中院法官認為。

  記者手記

  吉林紙業的腳步

  天堂與地獄原來如此接近。

  傾聽著吉林紙業老勞模對當年工廠加班加點、熱火朝天生產場面的回憶,眼前看到的卻是雜草叢生、一片死寂的廠區。一邊是省領導關于深化吉林紙業改革的指示余音猶在,另一邊公司已被一紙訴狀推到破產的邊緣。“生我這塊土地,養我這塊土地,如今為何成了大荒地?”

  吉林紙業的命運轉折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1996年,國家為了解決新聞紙緊張的局面,開始大量進口新聞紙,隨之而來的是國內造紙業全面虧損,吉紙也未能幸免。

  與此同時,公司頻繁更換高管,導致公司管理開始混亂。從1995年開“自治”先河的廠長馬增源到大力推進技改的曲丹時,再到收拾殘局的“鐵腕”王建剛,公司領導頻繁走馬換將,導致人心渙散,進而造成客戶的大量流失,這對于公司來講是無異于雪上加霜。

  面對日趨衰落的形勢,吉紙人從2000年開始了長達4年的技改,管理層希望通過進行設備和技術改造給企業注入活力。然而由于改造過程缺乏科學評估和合理預算,結果并不理想。一位職工給記者打了個比喻說:“就像一輛自行車,為了圖快,就把前輪改成摩托車,可后輪跟不上轉速就亂抖,又沒有錢來全部升級,最后只好把前輪改回去,再變回自行車。”而一位專家指出,這次“勞民傷財”的技術改造,最后成了導致吉林紙業元氣大傷的“病根”,企業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對于積弱已久的吉林紙業來說是致命一擊。

  為挽救奄奄一息的吉林紙業,公司試圖最后一搏:找到四川中竹進行重組。但后者大包大攬的重組方案,注定雙方的蜜月終將“曇花一現”。吉林紙業一位決策層人士坦言,雙方分手的關鍵在于吉林紙業債務負擔過重。“如果不進行債務重組,誰也背不了這個20多億元的大包袱。”

  此后,吉林紙業再度停產。今年4月30日,等著重新開工的職工們等來的卻是法院一紙受理破產的裁定書。

  誰也料不到,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恰恰是這一紙“催命文書”,又給公司帶來了一線生機。政府、債權人和上市公司又坐在了一起,開始了心平氣和的對話。

  顯然,政府不希望在自己的轄區內出現上市公司“破產第一股”,從而影響到本地市場的信譽,進而影響自己的政績,因此才有“絕對不會破產”的豪言。銀行當然也不想讓企業破產,他們心里明白,只有盤活公司他們的貸款才有可能收回,而公司一旦破產,銀行可能面臨顆粒無收。“申請破產只是要回貸款的一種途徑。”而上市公司更不想再被這巨大的債務壓得抬不起頭來。

  既然各方都不愿看到公司破產,吉林市政府于是設計了拯救吉林紙業的三個步驟——全員買斷、債務重組、資產重組,并對這“新三步”寄予厚望。

  生存,還是死亡?吉林紙業的命運將在8月4日的債權人大會上見分曉。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