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萬公關費懸疑 公眾已經(jīng)為當事人蓋棺定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6日 16:16 新民周刊 | |||||||||
在“上市公司操守”與“經(jīng)濟學家良心”受到普遍質疑的今天,公眾就像對待娛樂事件一樣,在“水落石出”之前,已經(jīng)為當事人“蓋棺定論”。 撰稿/張 靜(記者) 誰能相信,冰箱巨頭顧雛軍與“企業(yè)教父”郎咸平這對“冤家”竟然同時被一個小人
近日,經(jīng)紀人宋秦(Sung Chun)憤而將格林柯爾董事長顧雛軍告上香港高院,聲稱三年前顧曾托郎咸平撰寫抬升格林柯爾股價的利好文章,但承諾中間人的千萬元介紹費遲遲不予兌現(xiàn)。 正是去年7、8月間的“顧郎之爭”,引發(fā)了一場大范圍事關國企改制的大討論。然而神秘經(jīng)紀人的出現(xiàn)似乎讓這樁“公案”偏離了嚴肅性的軌道。傳言中的勾結、反目、詐騙、訴訟,情節(jié)之奇、事由之曲,龍蛇難辨、撲朔迷離。大企業(yè)家與知名學者現(xiàn)實版的“豪門恩怨”,似乎比任何一部大戲都來得精彩。 宋秦開講 宋秦,郎咸平在香港中文大學1994年的學生,曾為新鴻基證券經(jīng)紀人。2000年7月,通過朋友介紹,宋秦結識了上市公司格林柯爾的董事長顧雛軍。 “公關門”一幕由“股價”演起,“宋秦版”是這樣的: 2001年底,顧雛軍和格林柯爾面臨內地媒體一片質疑,格林柯爾的股價因傳聞大跌。顧雛軍情急之下找到宋秦幫他澄清不利傳聞,并口頭承諾如果事成,將付給他最少1000萬。最多2000萬港幣的酬勞。 宋秦想到了自己的老師郎咸平。自內地著名的財經(jīng)雜志《新財富》創(chuàng)刊以來,“咸平財評”便是該雜志的固定欄目,郎咸平也是該雜志的學術顧問。宋秦向郎提供了格林柯爾的財務資料,之后,顧、宋、郎三人曾多次一起討論格林柯爾的案例,不久,郎咸平在《新財富》撰寫了一篇有關顧和格林柯爾的利好文章,不僅令顧氏成功購得科龍,也讓格林柯爾的股價不久出現(xiàn)回升。 然而顧雛軍并未履行自己的承諾。2003年,當他再次陷入不利傳言包圍,希望宋秦仍舊為其“危機公關”時,宋秦“毫不客氣”地請他先了舊賬。 此后,顧雛軍的秘書Chen Chang Biey曾經(jīng)多次“安撫”宋秦:“面包”會有的!而到了2004年,顧雛軍提出了一個新方案:宋秦可以將顧兩家英屬處女島公司持有的科龍股份出售,來獲得該筆報酬。2004年5月,顧雛軍向新鴻基投資發(fā)出書面通知,宋秦遂將兩筆524.3萬和529萬港元的資金,轉到他以離岸公司開設的賬戶內。 經(jīng)紀人是賊? 也許正如顧雛軍所言:流年不利。僅僅半年的時間,這位格林柯爾系掌門人遭遇了三輪輿論危機。就在宋秦向高院遞交訴狀的三天前,顧雛軍因為關聯(lián)交易而被香港聯(lián)交所公開譴責,“公關門”不啻給正處于風口浪尖的他雪上加霜。格林柯爾與顧雛軍本人的誠信度,受到了空前的質疑。 為此,一直和媒體保持距離的顧雛軍從香港匆匆趕回深圳專門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并向與會記者們喊冤:“我是遭賊偷又被賊咬! 顧雛軍回憶說,2004年5月31日,他突然被緊急告知,格林柯爾旗下兩子公司所持有的部分股票未經(jīng)授權被盜賣,他當即指示格林柯爾相關負責人向香港警方報案,并與該筆股票的經(jīng)紀代理公司——新鴻基交涉。調查發(fā)現(xiàn),公司相關股票交易的指令語音記錄原始資料中未找到任何顧雛軍或是格林柯爾負責人的錄音記錄。而經(jīng)專家確認,相關交易的轉賬指令上的簽名并非顧本人開出,而是宋秦將他在其他文件上的簽名剪貼到指示上。因此新鴻基告到加拿大安大略法院,并凍結了這筆已經(jīng)匯進當?shù)刭~戶的資金,而宋秦也因涉嫌金融詐騙被香港警方立案調查。這幾天,有兩句話天天掛在顧雛軍嘴邊。其一:“我不會靠一個人寫文章來抬高股價,也不會認為一個人寫一篇文章股價就會怎么樣!逼涠骸斑@篇文章能值1000萬嗎?請克林頓講一句話也不過20萬美元吧! 然而人們對“顧雛軍版”將信將疑。有位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質疑來源于兩點:顧雛軍從收購科龍起即被戴上‘資本玩家’、“資本大鱷”的帽子。二是上市公司非常時期請股評人、學者托市的做法在業(yè)內不是新聞! 2001年10月,格林柯爾擬出資5.6億元收購中國著名的家電企業(yè)科龍20477萬股,而科龍2001年中期的凈資產(chǎn)為每股4.17元。 然而,當年的格林柯爾與顧雛軍一樣名不見經(jīng)傳。隨著《財經(jīng)》以及其他內地媒體對于格林柯爾盈利能力以及顧雛軍“顧氏熱力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窮追深挖”,格林柯爾的盈利能力、收購資金來源被發(fā)覺“迷霧重重”、“令人生疑”。以致老顧自己曾自嘲:“我是還沒有失敗就被一些人說成是騙子! 國內重量級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讓香港股民疑竇叢生。僅在12月6日、7日兩天時間,格林柯爾在香港股市的股價就從3.5元跌到2.55元,市值損失了10億港幣,其中老顧個人占62%。股市的狂瀉讓老顧自認是本年度中國商界最倒霉的人物。同時格林柯爾接到大量投資者的來電,詢問公司近況以及媒體報道是否屬實。 這個節(jié)骨眼,又是格林柯爾欲完成對科龍收購的關鍵時刻。按當時科龍和格林柯爾簽訂的轉讓協(xié)議,格林柯爾首筆款為1.5億元,其余款項在2001年12月23日開完臨時股東大會后按協(xié)議到位,業(yè)界紛紛傳言老顧會出售格林柯爾的股票來收購科龍。或許這就是“危情之下請人托市”被認為是“合理懷疑”的由來。 千萬疑云 這段公案中另一個焦點就是郎咸平那篇“價值連城”的大作——發(fā)表在《新財富》雜志2002年6月號上的《從科龍事件談柔性監(jiān)管》。即使是篇救場的“軟文”,兩千多字的文章價值千萬,世上真有“一字千金”的神話?還是這1000萬的口頭協(xié)議不過是宋秦在掌握某些“把柄”之后,堂而皇之分顧氏一杯羹的托詞? 從偽造簽名來看,宋秦有可能在沒有任何有效指令下做了一樁沒有授權的交易。但是從宋秦挪用股票套現(xiàn)、事發(fā)到賬戶被凍結,并沒有經(jīng)過很長的時間和復雜的過程。香港律師指出,如果事實被最終確認,宋秦將會被判處4到6年的徒刑。顧雛軍斷言:“宋秦如來港必將面臨限制離港甚至拘捕。” 宋秦不可能是法盲,為何有恃無恐? 宋秦作為證券經(jīng)濟從業(yè)人員,在香港著名投資機構新鴻基工作三年之久,與其共事過的業(yè)內人士稱,其服務的客戶資金至少應該有幾千萬之巨。為何宋秦只盜取格林科爾名下的資金? 最可疑的是宋秦的訴訟看起來師出無名。1000萬-2000萬港幣只是顧雛軍的口頭承諾,宋也拿不出顧、郎存在暗中交易的證據(jù),宋所持有的“書面轉賬指令”經(jīng)專家鑒定為偽造。既無證據(jù),宋秦打這場官司的真正用心何在? 在宋秦的訴狀中,除為顧、郎牽線,尚有重大隱情陳述。 從2000年開始,宋秦就一直為顧雛軍進行股票交易。同年11月,顧通過他在英屬處女島的公司GreencoolConcord買賣科龍股份。到2001年2月,顧向宋表示由于GreencoolConcord與上市的格林柯爾公司同名,容易被大眾知道他在買賣科龍股份,因此指示宋賣出所持有的科龍股份。2001年3月,顧又指示宋以他全資的兩家英屬處女群島公司名義開戶,在當年8月到10月間繼續(xù)買入科龍股份。而顧與同年10月底,公布收購科龍股份,成為其最大的單一股東,因此顧雛軍在當年8月到10月間的證券買賣涉嫌內幕交易。 在廣東科龍關于被格林柯爾收購時發(fā)布的公告,均沒有提及格林柯爾的關聯(lián)企業(yè)在收購科龍之前已經(jīng)擁有科龍流通股的信息,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轉讓提示性公告中明確表示,“收購方順德市格林柯爾企業(yè)發(fā)展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從零股增加到20477.5755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的20.6%,成為本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此外,顧雛軍一再聲明與宋秦并未深交,然而業(yè)內人士認為“從宋秦能夠順利套現(xiàn)顧雛軍股票來看,宋秦應該是顧非常熟悉和信任之人。” 宋秦是否在長期為顧雛軍服務中掌握了某些內情,令他有了擅自套現(xiàn)1000萬的膽量?在經(jīng)歷新鴻基凍結賬戶、以及當前仍面臨香港警方追查、引渡的雙重壓力之下,宋秦是否刻意挑選了一個合適的時機,以“索要公關費”之名拋出“隱情”敲山震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 “遞交訴狀之后,宋秦及其律師均隱而不見,不合邏輯。如果此案和解,將更加耐人尋味! 經(jīng)濟學家的良心 比較顧雛軍究竟有沒有拖欠宋秦的“公關費”,公眾更關心的是企業(yè)家與經(jīng)濟學家之間的微妙關系。在商人和學者之間,也許最受傷的不是顧雛軍。 經(jīng)濟學家為誰代言,已有媒體發(fā)出這樣的責問。經(jīng)濟學家背后的資本意志及其訴求,已經(jīng)讓不少經(jīng)濟學家的“真話”變了味。在國企改制大討論中,與“主流經(jīng)濟學家”分庭抗禮,郎咸平更多以“學者良心”形象示人。 郎咸平曾經(jīng)告訴記者:“社會對我有期望,郎咸平必須絕對公正。所以,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我不做任何公司的獨董,不為任何老總寫書序,為了避嫌! 然而,“郎監(jiān)管”今天也不得不面對“公信力”的拷問!暗估伞币蛔逵行靶覟臉返湣钡叵蛴浾弑硎荆骸袄晌舶徒K于露出來了。” 在世人的印象中,郎咸平似乎“以罵成名”,對顧雛軍的批評尤其嚴厲。2004年的8月,郎咸平在復旦大學一次題為“格林柯爾: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的演講中,指責顧雛軍在“國退民進”過程中席卷國家財富,將顧雛軍的巧取豪奪歸納為“七大板斧”——安營扎寨、乘虛而入、反客為主、投桃報李、洗個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雞生蛋。因用詞過于犀利而被一些學者認為“超越學術”、“不夠厚道”!。 《新財富》那篇《從“科龍事件”談柔性監(jiān)管》,可謂郎唯一對顧雛軍贊譽有加的文章。 顧雛軍收購“科龍”并入主董事會,曾當眾表示,作為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他本人只拿象征性薪酬:每月1元。 郎咸平在高調贊揚了英美等國的柔性監(jiān)管后,隨即舉例道:“據(jù)了解,顧的年薪是12元。我聽到很多流言說他太過矯情,只是做做戲給股東看而已。當然,我是局外人,不可能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是當我回顧川普(美國地產(chǎn)大王)的例子,感覺顧雛軍12元的薪酬與川普10美元的午餐費及K-Mar(最廉價的連鎖店)的采購相比,本質上沒有什么差別,都是一個善良管理人應該做的事! 其時,內地媒體對顧雛軍口誅筆伐就差沒直說他是“騙子”,郎咸平“力排眾議”將其稱贊為“善良管理人”,2004年又態(tài)度突變寫下那篇舉國嘩然的“狂歡”,種種說法紛至沓來!半y道賣文不成、反目成仇?”“郎咸平是投機分子對民企的態(tài)度‘前恭后倨’,只在于成名手法或是背后的利益集團發(fā)生了變化。” 郎咸平表示:“沒有一個人要求我寫過任何公司的案例。我做任何公司的案例分析,都是按照公開披露的資料,因此我的分析是中立的、客觀的。”“我不想再攪進這場討論,該說的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 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場討論已經(jīng)超出了郎咸平或是顧雛軍的控制。有人士指出,這件事是典型的“主題先行”——在“上市公司操守”與“經(jīng)濟學家良心”受到普遍質疑的今天,公眾就像對待娛樂事件一樣,在“水落石出”之前,已經(jīng)為當事人“蓋棺定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