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圣韜
以往的歲末年初,都是投行人員頻繁跳槽以實現身價“連級跳”的最佳時刻,不過這樣的好光景如今隨著行業步入低谷而不復存在。實際上,在投行普遍不堪重負的背景下,業內給保代降薪的消息不絕于耳,近期更是有投行將保代月度津貼直接砍半。
“從2013年開始一個月降四萬,而且是大家一起降。”國內某中型投行的內部人員告訴記者,此次針對保代人員的減薪,公司下了很大的決心,幅度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如果按照業內平均8至10萬的保代津貼來算,這一降相當于收入被砍去一半。”
該內部人士還透露,此次降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緩解公司的財務壓力。“去年IPO停發后對于公司投行收入影響很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影響越來越明顯,短期內也看不到新股發行重啟的希望。”
“開源”難度較大的情況下,“節流”無疑是緩解矛盾的最為直接的手段。以一家擁有40至50名保薦代表人的中等規模投行為例,若平均降薪4萬元,那么一個月可節省人力支出160-200萬元,一年便可節省成本約2000萬元。
“這對于本身絕對盈利水平就不高的投行來說,財務狀況的改善還是很明顯的。”某投行負責人表示。
回到保代人員的層面,面對待遇上的大幅滑坡,部分從業人員也表示理解。武漢某券商投行保代認為,投行人員收入本來就應該和其創造的業績掛鉤,而超高的保代津貼中其實蘊含了保代稀缺性溢價。
“如今形勢不同了。IPO不放行意味著你不能給公司帶來直接收入,而近兩年保代人員也因為群體的擴張而不再稀缺。從這兩方面看,降薪是必然趨勢。”上述保代表示。
記者也從另外幾家券商處了解到,給投行人員降薪在業內已不是秘密,并且成為各家投行“過冬”的必要手段。不過投行采取的降薪方式不盡相同。
比如上海某券商投行,在整體降低員工薪酬的同時,對于有項目在會里排隊的人員,給予適當補貼。“雖然現在看來保代人數有些冗余,但中國未來的市場潛力仍十分巨大,長期看投行人員的規模還會繼續擴張。”該券商投行負責人在談到行業前景時,顯得較為樂觀。
然而不管遠景多么可期,回到現實的投行從業人員們還是得面對短期的尷尬。據了解,在IPO暫時無法放開,且即使放開競爭也趨于飽和的情況下,不少投行人員開始探索IPO“上游”業務。
“以前我們做項目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上市,中間的過程可能會處理得比較毛躁。現在思路有所轉變,一個好的項目,我們想的是如何把它精心運作好,充分發揮這個項目的特點,最后也不一定要上市,賣給上市公司也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實現幾方面利益的最大化。”某資深保代表示,“這樣項目的選擇空間也打開了,我們的思路、盈利模式也會呈現多元化。”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