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東家呆了一年多后,他又選擇了離開,那時總部在深圳的一家創新型券商投行部也在招人。他感覺深圳這個金融企業和創新企業聚集的地方,更適合保代的發展。在那里,他邊調研企業,邊繼續準備考試,可還是以2分之差名落孫山,那一年通過率只有5%。
魯偉國的保代資格是2007年拿到手的,并在當年年底獲得證監會批準。同時,在深圳的這家券商,他也穩定下來。在這里,他和同行合作,做了兩單新股首發項目,兩家企業均在華東,一個是服飾類公司,一個是機電類公司。雖然兩家企業都順利上市,他也拿到不菲的提成,但回想起來,魯偉國還是感慨頗深:保代這個職業真的能挖掘一個人所有潛能。那家機電類公司,由上世紀70年代成立的小企業發展而來,幾經變革,終于有了股份制公司的雛形,難就難在上市之前的“突擊入股”,上市公司要給關系人股票,你就要替他遮掩,當時在受理的關鍵階段,證監會也專門發文詢問。不過后來拖了近一年,總算成功過會并上市。之后還有媒體提出質疑,不過后來總算有驚無險。對這次經歷,他這樣總結道:“遇到這種情況,保代確實沒辦法,辛辛苦苦跟了幾年,不可能不給企業這個面子,權衡利弊,最后只能妥協!
另一家企業上市也是頗為周折,IPO流程一般是8個月左右,最快的話,從報證監會到拿到批文也要6個月,這家公司拖得更長,2009年中期證監會受理,一直到近一年后才過會,而上市更是等到了半年后,特別是上市之前,被媒體曝光“公司涉嫌利益輸送”,不過后來經過補救,公司也算涉險上市。
談到這里,對于勝景山河保薦代表人林輝、周凌云被撤銷保代資格,他現在想起也是心有余悸,“好在這兩家公司質地都不錯,這一行,有時也有太多的無奈,有的保代被罰是因為自己知法犯法,有的是確實不知情,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太多的陷阱……”
南都記者問到業內在討論“保代的黃金時代過去了”、“如何看待監管風暴和公眾質疑的壓力”,他淡淡地回應稱,“對這些沒想法,做好自己的事情吧,自己調節好。保代只是我事業中的一部分,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原本對這個職業也沒有太多的預期,我有自己的人生軌跡!
后進保代:做成項目是最高奢望
“入行太晚,眼看著和比自己小七八歲的年輕人競爭,自己都感覺老”,10月11日,保代郭金濤在電話中向南都這樣概括自己的煩惱。據證監會7月7日開始在保薦代表公示中披露保薦人簡歷,數據顯示,在47名公示的保薦代表人中,15人為80后,占同期新注冊保薦人的32%。目前約7成新增保薦代表人為“70后”,新增保薦代表中“60后”已經極少見。
郭金濤現在是華南一家券商投行部的高級副總裁,去年剛剛拿到保代資格證。其實,早在2000年,他就進入了金融行業,當時是在一家信托公司營業部擔任職員。1年后,他跳槽到華南一券商營業部。不過當時行情不好,信托和證券行業都難以有大的發展。兩年后,他決定申請回到公司總部辦公室重新謀劃自己的職業之路。
2005年中,大牛市有了雛形,而2004年保薦代表制的推行,也讓保代成為了這個行業耀眼的明星,保薦部門一名要好的同事提醒道,“你現在沒有保薦和承銷經歷,可以先去投行部門做做文員,然后慢慢轉型”。而一晃自己工作已經5年了,27歲的郭金濤再也不甘心在二線部門清閑下去,他向領導申請調到了投資銀行部。正巧投行部急缺人手,郭金濤經常被臨時抽調去幫助做一些助理工作。一天天地耳濡目染,郭金濤從學會看招股說明書開始,惡補了投資銀行的相關基礎知識,并跟著同事去做盡職調查。3年下來,郭金濤不僅積累了報考保代人必須的3年投行工作經歷,也基本熟悉了投融資、股權過戶、重組、上市等流程。2010年,他報考了年底的保代資格考試。
報上名后,還剩6個月時間,郭金濤就擠出時間看書,其中五本注會類書籍,五本證券從業資格類書籍,還有“紅寶書”(《證券發行上市審核工作手冊》),內容涉及證券、法律、會計、金融、財政、財務管理、稅法、審計等。他把所有教材看了三遍,部分章節看了五遍,特別是“紅寶書”,因為厚厚一本,只有法規沒有內容,特別難記,有時看累了就直接當枕頭睡著了。
功夫沒有白費,雖然當年的保代考試通過率創下史上最低,通過率僅1 .05%,郭金濤幸運地成為了31名過關者中的一名。
2011年,郭金濤的保代資格證得到了證監會批復,他成為了一名正式的保代。
“千辛萬苦拿了證,現在我感覺有點時運不濟”,郭金濤邊說邊輕輕嘆了口氣,現在的保代不僅薪酬下滑,連轉會費也縮水得厲害。2009年IPO重啟后,保代的年薪達到200萬元到300萬元之間,轉會費也一度高達200萬元。
今年3月16日,證監會發布文件,明確實施“2+2”模式。即在現行兩名保代具體負責一家發行人的保薦工作,可同時在主板和創業板各有一家在審企業的基礎上,調整為允許同時在主板和創業板各有兩家在審企業,這也意味著每個保代可在同一時間簽字的IPO項目多至4家!艾F在保代的轉會費溢價下降了很多”,郭金濤說,最多100萬元,甚至沒有,這些費用扣除了補償原東家的,基本沒有多少。
現在,注冊的保代有近2000人,準保有1000多人,這個市場已經不稀缺了。再加上這個最近發布的新規定,競爭勢必更加激烈。郭金濤坦言,資格證已經失去了被挖的價值,更為苦惱的是自己還沒有一個獨立的項目。
郭金濤在去年輔助兩名保代同事保薦了廣東一家企業上市!拜o助,就是打下手,積累經驗”,郭金濤解釋說,“為名更多,拿到的分成不值一提!彼M一步解釋道,部門的保代固定收入為30萬-50萬元左右,另外還有可能得到1萬-2萬元的其他補助。完成一個中等規模的IPO,平均個人到手50萬差不多,再融資項目為30萬左右。但一個項目過會要一兩年甚至三五年,這樣平均下來年收入一百萬左右,如果沒有項目,肯定拿不到一百萬。
郭金濤說,有個同事因為眼紅投行的收入,就從一家國企轉行,但過來之后才發現自己看走眼了,投行也只是一種養家糊口的工具而已,收入沒有想象的那么高,而且工作太辛苦了,一般過了40歲都熬不住了。現在最讓郭金濤感到頭疼的是,同行的爭搶!皬埢瘶(微博)(曾擔任瑞銀中國投資銀行部副主管)剛出了本書,你看了吧”,他向記者強力推薦那本新書,“我覺得書中說的‘我一直沒有學會堅韌不拔地營銷,也沒有學會把生意從競爭對手的手中奪過來的本領’,非常能說明我現在的心情。”
小項目就罷了,稍微大點、好一點的項目,三家甚至十幾家投行一起搶的情況比比皆是!拔腋聟⒓禹椖可陥髸r,親眼看到一家投行跟了兩年多的項目,差點因為被對手報高了三分之一的價格而攪局,好在最后找了很多關系才擺平。”(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還有的保代更惡心,以降低承銷費的方式來搶單”,郭金濤說,他輔助的那個項目,有幾家投行的保代以低價的方式爭搶,不過憑借公司深厚的本地資源,對方均未能得逞。不過,一般搶下來的項目,利潤肯定會低一些,上報的時間也很倉促,因此,有時候保代明知道項目有瑕疵,也就睜只眼閉只眼。
“相比而言,這些都不算什么”,郭金濤說,現在苦點累點,都不怕,最想的是能成功運作一個項目來證明自己。
受挫保代:項目連續被否,萌生退意
上周三,國務院取消了對保薦代表人的資格注冊審批制度,這在不少保代眼中都被視為保代資格貶值的里程碑,這個行業里已經陸續有不少人選擇轉行,或萌生退意。
張樺就是其中的一員,他目前在總部在上海的一家券商投資銀行部擔任董事總經理一職,也是首批保代之一。
從上世紀90年代入行算起到現在,他已經跳了4家公司。
“這個行業,跳槽很正!,他對此似乎已經習以為常,目前全國有2226名保代,其中只有約140名保代沒有跳過槽,保代的跳槽率高達94%。
不過,張樺認為,他的前三次跳槽并不是沖著轉會費而去,那時候保代的價值并不大,還沒有轉會費之說。上世紀90年代末,他在一家總部在深圳的創新型券商上海分公司做項目經理,4年后,他跳到了總部在北京的一家券商上海分公司,搖身一變成了業務董事,3年后他受西北某券商之邀,成為了這家券商的投行部門的執行董事。
“我運氣真背,在這里保薦了3個項目全軍覆沒”,張樺苦笑道。這3個項目中,兩個是企業自己撤回,一個證監會不予核準。對于詳情,張樺不愿多言,不過他也承認,IPO撤回的原因一般分兩種,一種是企業因業績沒預計那么好或無法繼續等待審核的不確定性,急于融資,便主動撤回另尋他途;另一種是中止審查時間太長,企業尚未進行整改,證監會行使權力進行勸退,基本和不予核準的情況差不多,但這種情況較少。
“我之所以再次跳槽,也有這方面的考慮,不知道我這樣解讀算不算迷信?”張樺反問記者。2008年,他再次跳槽到了總部在上海的一家小券商,成為了董事總經理,這次他光轉會費就能得到50多萬,當年的收入,不算項目提成,也有100多萬元了。那時候,牌照也比較值錢,獵頭的電話不斷,雖然因為股市低迷,不能獲得項目提成,但他也樂得清閑。
2009年,張樺保薦的一家上市公司增發項目終于成功,不過這并沒有給他帶來過多的興奮點,“作為一個保代,保薦首發項目成功才算零的突破!睆垬寤貞浀,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發行人隱藏風險、包裝財報及業務等技術問題,他都想法“包裝”,就連關聯交易、突擊入股等重大問題,他也視而不見了。不過這都沒有蒙混過關,他保薦的一家公司在2010年被證監會不予核準。而且,這次他沒有像前幾次那樣幸運,因為虛假陳述,他保薦的公司被證監會處以36個月內不受理發行人的股票發行申請的懲罰,他本人也被出具了警示函。他所在的部門開始了大范圍的自查行動,從工作底稿到項目現場,無論巨細均作為自查范圍。(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
“這次對我的觸動很大”,張樺說,“年收入一百來萬,想想自己也近不惑之年,再干幾年就退休算了,再怎么風光,就怕人死燈滅!
做并購、PE、直投,這幾條路,張樺說他都想過。不過,并購重組項目周期長,也不少費力,關鍵是不確定太大。也有獵頭打電話給他有知名PE公司發出高薪邀請,看重他多年的人脈和能力,不過,項目的緊缺,尤其是優質項目的緊缺,投行不好過,PE能好到哪兒?“其實保代最理想的去處是,到一家上市公司做負責資本業務運作的高管,壓力小、高薪還有股權”,張樺說,不過,從業這么多年,他對這個行業還真有些舍不得。
專題統籌:劉斌
專題采寫:南都記者 王濤
實習生 伍彩瑩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保代均非真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