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涵 鄭桂蘭 北京報道
5月16日,券商股集體下跌,板塊跌幅達0.9%。這讓同一天舉行的第三屆券商創新大會與會者們多少有點尷尬。
市場“晴雨表”怎么了?雖然證監會[微博]主席肖鋼的再次缺席讓不少與會券商略感失望,但5月9日出臺的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和5月15日證監會發布的券商創新“15條”還是在開會之前就給機構們實實在在地吃了一顆定心丸。
“2012年第一屆創新大會后三個月才發文件,今年的創新大會卻是在開會的前一天就出了文件,這個券商創新‘15條’肖鋼主席還親自改了好多遍,讓我們這次會議變得更有底氣。”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陳共炎在大會上透露。
與往屆會議不同的不僅是文件出臺的時間,還有參會券商們最在意的“監管風向”。2013年第二屆券商大會上,因為“風控”一詞高頻率出現,使得很多券商猜測創新步伐有可能停滯,因而對今年的監管層態度格外關切。
“未來資本市場還會有新舉措,大家準備好了嗎?”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在發言時稱,“以前有人覺得每當行業有創新,監管就會針對創新再制定監管規則,好像我們不支持創新。事實上,對于券商創新,不管開不開創新大會,證監會都會支持。”
而來自券商業界的高管似乎找到了創新的共同領域,那就是開發非標準化產品以滿足不同客戶,在這個理念之下各家券商的著眼點并不相同。
券商創新,監管也創新
券商創新大會已連開三屆。陳共炎透露,在開會之前,肖鋼就表示這一屆會議一定要“出措施,見實效”。事實上,這也確實是頗見實效的一屆會議。
會上,姚剛將“證監會要為券商創新做些什么”作為一個重要話題給予討論,并提出證監會將通過放開證券行業準入、實施業務牌照管理、拓展行業基礎功能、支持券商拓寬融資渠道、推動行業雙向開放等多項措施對創新給予支持。
在提到這些措施時,姚剛對于滬港通和證聯等話題也給予了回應:“滬港通對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有直接影響,也有間接影響。市場打通以后不僅A股能買,債券也能買,到時一些A股特有的現象會變得如何?”而對于證聯的申請,姚剛表示“正在研究”。
創新要發展,但監管層要的并不是盲目的創新。肖鋼對創新的三條意見是: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要堅持服務社會財富管理的需要,創新也要防范風險。
對此,姚剛稱,實體現在資金的需求很旺盛,然而資金卻并沒有滲入到實體,而是在金融系統里自我循環自我膨脹、自娛自樂。機構們看似有不菲的收益,卻只是曇花一現,“金融產品設計得讓人越來越看不透,變成了系統風險。”
姚剛在闡述創新風險時還以去年的“烏龍指事件”舉例:“為節省時間而不將風險納入監控體系,屬于常識性錯誤。如果都以這種方式創新,那整個行業都將面臨風險。”
本次會議還有一大亮點是,除了券商創新,監管層也提出了監管方式創新的內容。
姚剛稱,這次證監會進行內部機構整合,首次設立了大機構部,下設10個處,將證券公司、基金、期貨的監管放在了一起,“如今是產品審核放在一個處,材料審核在一個處。”
注冊制的改革方向也讓證監會對事中和事后監管加大了力度,并加強了滬深稽查支隊的人員力量。姚剛透露,為了研究好這一制度,證監會已邀請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機構來講課,包括美國、中國香港等。而推動注冊制的根本是要完善證券法,未來證監會還會為此與立法機關、司法機關和公安部等進行溝通。
券商非常時刻
陳共炎透露,今年的券商創新大會將成為一個轉折點,明年大會有可能安排專項論壇,以會員發起方式為主要形式進行討論。
監管層對召開創新大會投入了空前的工作力度,但幾度變更的議程還是令券商感覺摸不著頭腦。
一位不愿具名的參會證券公司高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今天的會議議程與之前協會發給我們的還是差異很大,原來的議程中雖然沒有明確肖鋼主席是否出席,但包括了一些主管金融工作的省長出席。來了之后發現會議議程簡化得比較多,主要是副主席姚剛主講。”
上述證券公司高管表示,“去年肖鋼主席剛上任,不來參加券商創新大會可能是由于還不熟悉工作,可以理解;但今年由于出差還是沒有出席則顯得理由不夠充分,畢竟業界的券商高管也基本都到齊了,都希望聽到監管層的指導。”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券商大會有“新國九條”做背景,再加上大會召開前一天證監會發布的“15條”工作指導,使得券商對創新的著力點更有方向。同時,今年已經是召開券商大會的第三年,第一年召開時就是由于行情低迷,業界發展有壓力。如今到了第三年依舊行情低迷,這對于券商傳統的贏利點經紀業務的打擊更持續。
國元證券董事長蔡詠對本報記者表示:“券商真是到了不得不創新的地步了,股市行情已經連續幾年不景氣,通道業務收入顯得很無力。”
創新著力個性產品
緊迫性不言而喻,而對于券商創新的重點領域,各家券商也有不同的著力方向,比較統一的意見是,券商應該發揮提供非標準化產品的長處,服務不同需求的投資者。目前標準化的產品已經被證明不能服務好投資者,也不能令券商行業興旺發達。
興業證券董事長蘭榮在會上稱:“目前銀行業的規模有151萬億元,信托業也有11萬億元,而證券業僅有2萬億元,證券業的這個數值甚至低于很多發展中國家。”他同時提道,騰訊、百度[微博]、阿里巴巴[微博]等優秀公司沒有得到過中國資本市場的服務,這是一個需要反思的問題,這也說明我們必須發展投行業務。我們需要重新給證券公司定義、定位,以權益類、固定收益類、衍生品類等不同的產品面對不同的客戶。
安信證券董事長牛冠興更關注券商在私募領域的發展,他表示,只有個性的產品才能滿足不同的需求,對證券公司松綁,發展私募才能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實體經濟。比如,私募債由于風險高,不好做,那么券商可以給私募債做增信產品,將風險通過產品分散出去,同時非標產品需要通過做市來增加流動性。
蔡詠對本報記者表示:“好的產品一直都有客戶,券商發行的產品如果收益水平被認可,就不愁客戶。因此,對券商來說競爭力就在產品上,顯然標準化的產品滿足不了需求,未來創新的焦點必然是有吸引力的產品設計。”
廣發證券總裁林治海在私募分論壇上說:“下一步券商創新工作的戰場和載體將是柜臺業務,這個領域很豐富,范圍也很廣泛。”事實上,柜臺業務和上述提到的非標準化服務有著相似的含義,都是相對于現在的標準產品來說的。
圈定私募藍海
對于銀行業的獨大令證券業總是心有余悸,“新國九條”提到的培育私募令創新大會頗為關注,還單獨設立了討論單元。
根據證監會私募基金監管部主任陳自強的介紹,該部門于今年4月8日剛剛成立,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主要工作是把監管規則建立起來,這包括5個監管理念和近期監管工作的著力點等。
陳自強透露,截至5月15日,基金業協會已經為1559家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辦理了登記手續,所管理的資金規模達1.23萬億元。在線申請注冊用戶的私募達5330家,月底預計有2000家能夠完成登記備案。
值得注意的是,陳自強明確表示,監管包括強調適度監管,也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主要體現在,一是嚴格規范私募基金的資金募集行為;二是確認合格投資者制度,禁止采用各種形式的公開宣傳推介;三是規范私募基金的托管和基金合同必備條款;四是強化法律責任,對違反監管要求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予以處罰。
有所不為則從兩個層面予以體現:一個層面是事中、事后監管,事前不設行政許可,不定準入門檻,不搞牌照管理,僅規定基金管理人的事后登記和基金產品事后備案制度;另一個層面是充分尊重和體現當事人自治,對于基金收益分配、基金承擔的有關費用以及合同變更、終止和基金財產清算等不施加強制性監管要求,均有基金合同約定。
監管態度的轉變給業界以信心,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慶表示,隨著人均GDP的增長儲蓄率會下降,中國在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后,會推動財務管理行業快速成長。
王慶表示,業界準入門檻降低后,競爭會更加激烈,人才儲備和以客戶利益為核心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除了私募公司之外,券商也可以大力開展私募業務,私募本來就是非標準化產品的領域之一。
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表示,落實“新國九條”精神,應大力發展私募市場,允許證券公司創設私募證券等產品。建議修訂《證券公司業務(產品)創新工作指引》,對私募產品的創新進行事后監管;建議制定私募市場的“ISAD協議”文本,允許證券公司與其客戶自主簽署;同時建議推出OTC市場專屬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