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系統技術問題,還是風控成了擺設?光大證券“烏龍指”背后,誰在監管光大證券的交易系統?作為監管部門監管重點的風控體系,誰在光大證券風控的現場檢查報告上簽字?
本刊記者 李欣/文
8月21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說,經了解,光大證券使用的“銘創高頻交易投資系統”是定制軟件,目前為光大證券獨家使用。銘創公司在與光大證券的合作協議中承諾,自合同簽約日(2013年2月1日)起,1年內不向除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以外的第三方銷售。
據了解,目前有17家證券公司及4家期貨公司使用該公司開發的“銘創企業證券投資及資產管理軟件”,該軟件的功能主要是供自營或資產管理部門進行投資管理,不具備高頻交易功能,與光大證券使用的“銘創高頻交易投資系統”不同。
8.16光大“烏龍指”事件爆發后,到底是系統問題,還是風控問題?一直處于沉默的銘創公司終于坐不住了。當光大證券、證監會將矛頭對準銘創公司時,本刊了解到銘創公司對光大證券將風控設計放在前臺頗有微詞。到底是技術問題?還是人為責任?
針鋒相對
事實上,做量化投資人士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苦惱的問題,即如何提高交易效率。市場機會轉瞬即逝,風控勢必需要復核,而這又大大降低了交易效率。
從技術層面提高系統交易效率的方法大致包括,提高服務器硬件性能、減少交易環節、采用獨立報盤模式,不走集中交易系統、與交易所交易服務器放在一起(這種模式在期貨行業中較多)、提高軟件處理效率(采用內存交易,內存風控)等。
業內系統公司人士在接受《證券市場周刊》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光大套利系統的架構是:獨立的銘創公司資管后臺+光大自我研發投資前臺組合而成,這套系統與光大內部其他交易系統應該是完全分開的,采用獨立報盤模式。
獨立報盤就是建立交易所與券商之間的獨立通道,就像網絡專線,這是要向交易所申請的,費用也比較貴,通常用來做自營業務和向VIP客戶提供。
通常情況下,券商自身的合規與風控部門都有自己的風控規則,在系統安全層面,券商風控系統主要有兩部分構成,一是各類核心監管機構發布的各類監管指標及業務規范,會固化在風控系統里面;另外一塊是根據券商不同的投資策略自行研發的風控措施,這部分是個性化的。
8月20日,銘創公司網站進入“更新”狀態,同時,有銘創公司方面消息顯示,稱其系統設計時將風控設計放在了前臺,把矛頭指向了光大證券風控部門。
對此,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一套獨立完整的券商資管系統,基本功能須包括資產管理、交易管理、風控、清算交收,績效評估等等,但是光大自我研發投資前臺基礎上,銘創子系統后臺保留了哪些功能,尚不清楚。理論上,上述功能除了清算和績效之外都是可以前移的。
該系統公司人士分析,“銘創高頻交易投資系統”作為一套獨立完整的券商資管系統,應具備前臺報單、中臺風控、后臺清算的基本架構。作為技術服務商提供的資管系統,風控是必有環節,“所以銘創只能說,風控在前臺。現有情勢下,自我保護是必須的。”該人士如是說。
風控留痕
對于程序化交易系統帶來的安全問題,8月21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還表示,在處理光大證券事件的同時,將對證券公司使用的程序化交易系統的風險隱患進行排查,防止發生類似事件。
據記者了解,監管部門在對各券商的現場檢查時,事先會將要核查的項目內容列出清單,要求公司各相關部門準備。監管人員到達現場后,在公司合規負責人全程陪同下,根據之前布置的內容依次核查。
具體核查過程中,公司合規部門要向監管人員依次列出其相關業務的合規管理基本情況、風險控制、合規管理有效性評估等。
對于風險部門的現場檢查,主要是檢查“事先風控”布置。即風控人員需要向監管人員報告風控指標,如資金額度參數設置、交易監控等。
“檢查基本上是文件核查,有固定的路數。”某大型券商資管人士對記者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對于公司實際運營時,公司會有專人進行“風控參數管理”,對包括授權額度、虧損幅度等指標進行約束。對于具體交易的執行,通常投資管理部門提出交易策略,后臺由合規、風控部門進行復核。整體過程需要書面或電子文件形式流轉,即相應的“授權”也需要“留痕”。
“程序化高頻交易此前一定被視為風險極低的業務,此前市場各方對于其間可能發生的意外風險缺少認識。但這次‘光大事件’表明,所謂低風險業務的風險其實并不低,這也給業內同行一個現實的教訓。在高效率和無限的風險面前,即使風險發生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究竟應該選擇誰?市場已經有了答案。”某大型券商資管人士說。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