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啟前夜投行傷不起
■本報記者 李 冰
近日,IPO企業核查結果再次曝光,光大證券因保薦項目多次出現問題,再次被列“黑名單”。
洪波科技涉嫌IPO造假一事在外界已經流傳已久,在當地投行圈已是公開的秘密。證監會調查發現,洪波科技在2010年利潤增長率高達101.98%情況下,2011年仍保持了12.31%的利潤增長率。但與公司業績高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產能利用率卻并不樂觀。數據顯示,洪波科技母公司各類漆包線產能設計規模合計35000噸/年,包括其老廠、新廠全部產能在內,2009年-2011年三年間的實際產量分別為22040.85噸、29470.96噸、28941.65噸,其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2.97%、84.2%與82.69%。此外,除了高增長率,公司銷售收入也被質疑虛構。而洪波科技首發上市保薦代表人正是光大證券的伍仁瓞和宋財。
證監會認為,該公司存在虛增銷售收入的重大財務造假嫌疑。
多家證券公司“中槍”
在首輪IPO財務核查中,光大證券被抽中5家保薦企業,分別為東方證券、天豐節能、洪波科技、鄭州光力科技及北京中礦環保科技。這意味著,在其被抽中的5家IPO企業中,已有兩家企業涉嫌重大財務造假。而在剛剛過去的3月,光大證券保薦代表人張曙華、王蘇華,因保薦項目康達新材2012年一季度營業利潤同比下降39.27%,被采取“3個月不受理與行政許可有關文件”的監管措施。而在4月,光大證券香港分部因內部監控及監督缺失受到譴責并被罰款120萬港元;同時,光大證券負責人員陳錦合因監督及管理缺失,同樣受到譴責并被罰款40萬港元。
業界認為,此次光大證券勢必讓證監會處罰升級。不僅如此,光大證券不僅保薦項目連續出現問題,投行內訌問題也連續升級,多名保代被曝出相繼離職。此前有媒體報道,去年以來,光大投行部已流失10位保薦代表人,保代流失率達17%。
對此等說法,光大證券并未正面給予本報回復。
光大證券被證監會調查,讓一場IPO財務核查風暴變得“風生水起”。而對中介機構的重罰更震動著券商投行部門,整個業界生態正發生著改變。
肖鋼上任證監會主席近三個月。從平安證券[微博]被開最嚴厲罰單,到南京證券[微博]及民生證券保薦代表人被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無不讓資本市場感受到了一場嚴打風暴來襲。
此前,平安證券已被處罰。萬福生科欺詐上市案將其保薦機構平安證券推上風口浪尖,證監會的處罰令平安證券付出了代價。5月10日,證監會公布萬福生科案的調查結果,平安證券保薦業務被暫停三個月,罰款7650萬元,保薦代表吳文浩、何濤除了罰款30萬元外,取消保薦資格和證券從業資格。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薦人是證券公司核心人才之一,對于公司IPO業務的做大做強有重要作用。證券公司保薦人批量流失不僅表明該公司在內部結構、監察管理方面可能存在重大漏洞,還預示著公司該項業務的競爭實力大幅削弱。保薦人是證券公司的‘軟實力’,儲備足夠多、足夠優秀的保薦人是各大券商的重點工作。”
難逃調查的還有國信證券。Wind資訊數據顯示,國信證券2013年以來共有22個保薦項目終止審查,其中中小板11家、創業板9家、主板2家。從撤單比例來看,占其68家申報企業的三成以上。在國信證券保薦企業撤回名單中,不乏大眾熟知品牌企業,如順峰酒店、千禧之星、洪恩教育等知名企業。
除此之外,國信證券投行業務禍事不斷,2011年國信證券保薦上市的勤上光電和隆基股份業績變臉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兩名保代暫停保薦資格1年。
據中國網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海通證券的撤單率最高,其次是國信證券,撤單項目占到保薦總數的三成以上,中信建投、民生證券排名第三、第四。
邊曉瑜認為,“證券業保薦業務頻繁暴露問題,一方面是因為監管不嚴、處罰不力是證券業長期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監察失職是導致保薦項目問題百出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證券從業者資質不高、能力不夠、缺乏嚴格的自律意識和職業操守,在工作過程中沒有盡職盡責的調查、督導,盲目追求IPO成功率的行為屢見不鮮。”
保薦人與企業間底線曖昧
保薦人是公司上市的關鍵角色。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IPO上市之前市場就在萎縮,未來的風險應有一定預見。業績同比下滑超過50%或者出現虧損,不是保薦人的水平問題,而是保薦人和企業在挑戰風險底線和道德底線。
“一些保薦人對于IPO項目缺乏甄別,只管上市后收取巨額保薦費,企業上市只管圈錢,上市以后業績下滑就尋找各種理由開脫責任。” 左小蕾表示,目前對保薦人的處罰大多為出具警示函,或暫停相關業務。但這種處罰方式并不足以讓違法者付出與其獲利對等的代價,處罰流于形式。“對參與IPO企業過度包裝的保薦人等中介應當加大處罰力度,不要讓資本市場這個企業成長平臺變為部分企業的圈錢平臺。”
2003年底證監會發布《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暫行辦法》,2004年5月公布第一批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證券保薦制度開始正式在國內推行。但在之后3年中,證監會對保薦人的處罰主要針對保薦代表人進行談話提醒。而A股上市公司頻繁業績變臉、財務造假等問題時有發生。
在勝景山河一案中,證監會向保薦機構開出了“史上最嚴罰單”,即向保薦人平安證券出示警示函,并撤銷平安證券勝景山河項目兩名簽字保薦代表人資格。盡管該公司2013年3月10日發布公告稱,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但到目前為止,監管機構并未對萬福生科的保薦人平安證券采取任何措施,僅是保薦代表人吳文浩、何濤被深交所通報批評。
某投行高管則表示,監管層對保薦機構的考察更注重制度層面,比如風控是否健全。如果不是保薦機構本身存在的制度性問題,一般不會對保薦機構開出罰單。
但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近日公開表示,香港證監會希望通過立法加強監管保薦人。
對此,香港證監會企業融資部執行董事何賢通回應表示,這次香港的立法建議跟新加坡做法一樣,違規行為也要承擔刑責。
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邊曉瑜認為:“監而不查、查而不管、管而不懲、懲而不嚴、嚴而不速是證券業問題百出的根本原因,今年證監會加大懲處力度才使諸多違法違規行為暴露出來,以往諸多問題都被概念炒作所掩蓋。因此,保薦項目的能否“干凈純潔”主要取決于監管部門的態度,若當前的監察力度能夠一直延續,券商、保薦人、上市企業之間的‘貓膩’就有望曝光。”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