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錯過?
國泰君安董事總經理、資產管理總部的汪建認為,2009年不是牛市的起點,但是牛股的起點。
“我們最近在報三個資產管理的產品,一個是債券的,一個是與易方達合作的指數化產品,第三個是股票型的集合理財。三個加在一起應該在50億以上。”汪建稱。此外,目前國泰君安專戶理財的規(guī)模大概有50億。
不過上報只是第一步,何時獲批卻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據悉,曾被國金證券評為“年度最佳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一款國泰君安君得益FOF產品最早在2005年年底就已上報, 可直到2007年10月14號才獲批,此時距離大盤見頂不過兩天時間。
這并非個案,據了解,有的中小券商在2008年下半年獲批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因為遭遇行情慘淡,不得不將發(fā)行日期一拖再拖,甚至計劃將已獲批的非限定型產品改作債券型產品來發(fā)行。
獲批時間的不確定讓投資經理們難以踏準市場節(jié)奏,而運作流程的不確定更讓操作者舉棋不定。“我們已經清理了全部的定向資產管理業(yè)務,大概有5個億。”光大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副總經理、投資總監(jiān)盧文偉表示,“目前券商的定向資產管理在監(jiān)管上還有一些沒有明確的地方,流程也需要完善,我們這批定向資產管理業(yè)務剛好到期,又恰逢上市的節(jié)點,為謹慎起見就把這塊業(yè)務全部清理了。”
據介紹,截止到2008年底,光大證券的集合理財規(guī)模大致為55億,此外還有10億左右的銀證信合作產品,光大證券擔任投資顧問。而對于定向理財業(yè)務,盧文偉認為,最大的困難還在合同簽訂、托管、清算等諸多流程上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
盧文偉所指的“監(jiān)管不明朗”,重要一點是定向理財的操作模式不確定。按照目前的操作模式,只有定向理財的大客戶才需要銀行托管,而新模式要求無論資金大小一律托管,這必然會增加成本以及同銀行溝通的難度。究竟按照何種模式操作尚處于模糊階段。
來自基金專戶的沖擊
不僅如此,券商的資產管理業(yè)務還將面對來自基金專戶的巨大沖擊。“一旦實施,對我們的沖擊很大。”上海一大型券商資產管理部門的負責人稱。按照2008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yè)務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細則》),券商個人定向理財業(yè)務的門檻實際上僅定在了100萬元,不過在實際運作中,券商定向資產管理的門檻大都定在了千萬元左右。而幾十萬上百萬的客戶則被推薦購買集合理財產品。基金專戶理財門檻的降低以及“一對多”業(yè)務的開展,不僅將擴展基金公司的業(yè)務空間,也會對券商定向資產管理、私募和基金專戶理財三者之間的競爭格局形成沖擊。
一旦基金專戶理財的門檻大幅降低,券商定向和基金專戶的爭奪戰(zhàn)將由5000萬以上的高端客戶群轉向全面競爭,同時,券商的集合理財產品也會受到沖擊。而實質上,兩者的服務內容并沒有太大差異,競爭更多的體現(xiàn)在營銷和客戶溝通上。
“與基金專戶相比,很難說我們有什么絕對優(yōu)勢,相對而言,我們在營銷方面力量比較強,可以同光大銀行合作,還有很多的營業(yè)部網點,再加上我們的品牌和業(yè)績,這些都是我們的競爭砝碼。”盧文偉說。
“我們的很多客戶都是通過網點渠道介紹過來的,比如先買了集合理財產品覺得不錯,進而發(fā)展為專戶理財的客戶,這是一個溝通的過程。”何旭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