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證監會網站信息,10月20日至今,再無新的保薦代表人注冊。
同時這種保薦代表人的流動,大都集中在中小券商之間。比如華林證券新增的兩個保薦代表人來自方正證券,西部證券新增的一位保薦代表人來自恒泰證券,而萬聯證券的新增保薦代表人主要來自興業證券。
轉會完成后,方正證券、恒泰證券、興業證券的保薦代表人數量將分別降至7人、8人和10人,其原本保險系數較高的保薦代表人數將不再保險。
為何保代的互挖墻腳集中在中小券商內部?萬聯證券一位高層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首先,目前證監會壓著300多個項目,這相當于壓著600多個保薦代表人,大型券商的保薦代表人大都壓在那里,難以抽身;大型券商的保薦人參與項目的機會較多,項目提成和簽字費也較多,長期來看更有前途,通常不會為了一次性的高收益而轉會到中小券商;而原本就在中小券商的保薦人本身參與項目的機會就少,在哪都一樣,還不如借著機會賺一筆不小的轉會費。”
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保牌區的券商高價從保險系數高的中小券商處挖人,將后者變成保牌區券商;新淪入保牌區的券商,再高價從剛脫離保牌危險的券商處挖人。
如此反復,挖保薦代表人的價格不斷上升,保牌的成本不斷提高,但保牌的難度卻在增加。一位券商高管透露,公司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保牌上。
今年前三季度,參與保牌戰的華林證券、西部證券投行業務收入分別為445萬元和3萬元,卻各自需要承受6名和5名保薦代表人的高薪重壓,投行業務全年虧損已無懸念。這種情況在中小券商中十分普遍。
“投行業務靠其他業務輸血撐著,很多中小券商早晚有撐不住的一天,最終被淘汰出局。”某券商人士表示。
保薦代表人準入釀變
自2004年保薦制度正式建立以來,證監會共舉辦保薦人資格考試5次,累計1588人通過考試。從通過率上看,監管層似乎在有意控制保薦人數量。2004—2007年,保薦代表人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分別為39.64%(2004年3月)、 21.66%(2004年11月)、 9.62%(2005年12月)、6.83%(2006年12月)、9.94%(2007年12月)。
截至11月底,完成正式注冊的保薦代表人共1121人,注冊的保薦機構66家,平均每家17人左右。其分布呈明顯的兩極分化——保薦代表人數量排名前15的保薦機構共有保薦代表人573人,而低于10人的保薦機構則有31家。
不僅對于保牌區內的券商和希望申請保薦人資格的機構而言,保薦代表人是稀缺資源,就是對于保薦代表人數量眾多的一線券商,其稀缺性同樣明顯。
目前,保薦代表人數量最多的國信證券,在11月又增加了兩名代表人,使其總數增至88人。“公司的目標是100人,現在還有一定的距離。”國信證券一位人士表示。
對于這一目標,該人士解釋,“創業板一旦推出,保薦代表人緊缺的局面將繼續激化,我們要在下一波保薦代表人爭奪戰中占得先機。”
監管層顯然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定于今年12月27日舉行的保薦人考試將有諸多變化,如,對考試成績測評不再是以往的每門課必須均達到60分的及格線,而是兩門總分達120分即可。
“此舉顯示,監管層有意加大保薦代表人的市場供給。”某券商人士表示,“但具體放多大,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保薦代表人的稀缺問題,都還是未知之數。”
Topview專家版 | |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