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外資投行在華業務全面萎縮 黃金時代終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 10:31  東方早報

  五大投行相繼結束自己在華爾街的光榮歲月,這讓國內券商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投行業務該怎么走。

  華爾街各大投行在前幾年風光時期累積的龐大獲利,已有一半在最近一年內泡湯。目前外資投行的首要任務就是獲得充裕的流動資金,因而有可能從收益較高及穩定性不強的新興市場撤出。

  東方早報理財一周報記者/陳金艷

  美國次貸危機對國際金融秩序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和沖擊,也正在向金融機構的微觀層面延續。就連當今世界上最發達的,以資本市場和投資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在全球范圍內縱橫捭闔的華爾街也已經身陷泥沼,外資投行在華業務全面受損,高盛及摩根大通為保命,紛紛轉型商業銀行。

  在華承銷收入下滑

  湯姆遜金融的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的IPO以及亞洲企業的并購浪潮使得2007年亞洲地區(日本除外)的投行業務收入增長34%,總計137.4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水平。其中,投資銀行業務收入排名前五位的交易均與中國企業公開上市有關,排名前三位的交易包括中信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與中國中鐵的IPO。

  根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A股共進行118宗IPO,募集資金總額達4470億元,內地的IPO規模自2001年以來首次超越香港。眾多大型國企的回歸與市場走牛,使得中國A股市場總市值突破30萬億元,增幅達268.68%。

  與此同時,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也相當迅猛,已成為亞太地區(日本除外)第二大債券發行國,市場份額為21.7%,僅次于韓國(占34.7%)。根據Dealogic的統計,2007年中國的債券交易量達創紀錄的380億美元,較2006年的222億美元增長超過70%。

  所謂水漲船高,中國證券業務的發展壯大也使得外資投行在中國獲得較高的承銷收入。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1月至9月,中國A股市場所有機構獲得54.72億元,其中與摩根大通合資的中金公司、與高盛合資的高盛高華證券公司及瑞銀證券公司這幾家有外資背景的機構,共獲得承銷收入15.77億元,占總承銷收入的28.79%。

  但是,隨著2007年夏季,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中國資本市場也隨之顫抖了一下。2008年1月至9月的總承銷收入下降至30.26億元。其中,上述三家外資投行承銷收入僅為3.28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0.8%。此外,瑞銀證券在今年沒有獲得任何承銷收入。與此同時,在債券及增發方面,這三家外資投行的收益為零,而去年的收益則為4500萬元。

  數據還顯示,外資投行不僅在中國盈利下降,其在全球的整體收益都在大幅縮水。2004年初至2007年中期,美國七大投行的獲利高達2540億美元;但去年7月以來,美林、高盛、摩根大通、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花旗集團等七家公司已累計沖銷資產總額約1285億美元,表明這些大投行在前幾年風光時期累積的龐大獲利,已有一半在最近一年內泡湯。美林、花旗、瑞銀、貝爾斯登等大投行的CEO都因巨額次貸損失而引咎辭職。

  賣樓套現求自救

  2007年,摩根士丹利中國業務收入增長了兩倍。在以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美林為代表的華爾街三大投資銀行中,該公司的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業務及固定資產突出,因此在華爾街有“中國行”之稱。

  跟隨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美林等同行的腳步,花旗集團近年積極投資中國房地產市場:2006年11月,以7億元收購北京西直門地帶標志性建筑-西環廣場南北兩側T1、T3兩棟辦公樓,并在上海參股徐房集團,投入2000萬美元,以共同開發的形式參與徐匯區“建業里”改造工程的公寓項目部分。

  但是,隨著華爾街風暴的進一步升級,外資投行近期盡顯疲態。有消息稱,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多家外資投資基金開始通過中介尋找買家,準備出售此前在上海購買的物業資產。

  傳出轉讓傳聞的包括摩根士丹利計劃將其在上海投資的第一個項目“錦麟天地”酒店式公寓出售;花旗銀行擬出售閔行漕河景苑其中兩幢高層小戶型公寓;雷曼兄弟計劃出售去年聯合資本策略拿下的福海商廈;美林名下包括南京西路開發項目在內的項目正在尋找買家……

  據報道,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人士在滬調研,同時還仔細詢問有關外資機構投資房地產的運作模式、規律等。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表示,“我一直強調,從長期來看,海外資金還是會進入中國。但短期,這些外資投行很有可能從中國撤出。”

  孫立堅指出,包括花旗、高盛等投行,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獲得充裕的流動資金,以免出現資不抵債。“他們至少要把財務報表給做好看,包括撥備率等指標要看起來好看。”孫立堅說,“外資投行的命運已經岌岌可危了,通常他們都會從收益較高及穩定性不強的新興市場撤出,等待局勢明朗再重新介入。”

  同時,孫立堅還指出,高盛、摩根大通等外資投行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做空,主要是因為其前期已經獲利豐厚,而其國內的金融危機使其遭受影響,才會導致其出售中國物業。

  “如果,他們同時出手的話,首先會傳導到中國的商業地產,然后是高檔物業,最終將使得整個住宅樓盤出現折價銷售。”孫立堅如是表示。

  無奈轉型商業銀行

  貝爾斯登、雷曼的倒臺,給了外資投行一個血的教訓。五大投行中僅存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快速醒悟:對于一個投資機構,穩定的存款來源是其面臨危機最大的助手,因此,他們迅速作出反應。

  高盛宣布,將向巴菲特旗下Berkshire Hathaway及公眾投資者籌資15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計劃用將近85億美元向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售出最高可達20%的股份。

  這些舉動讓兩家投行避免了曾拖垮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的資本壓力,此外他們還擁有了吸納存款的權利。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今后他們將開始受到更嚴格的監管,回報也要比以前大打折扣。

  上周末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表示,同意接受更嚴格的監管,以換取更便利的融資渠道和收購零售銀行方面更大的靈活性。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向銀行控股公司的轉型,導致獨立的投資銀行模式加速瓦解,令該業務被納入大型全能銀行或小型專業機構麾下。

  業內人士表示,這樣的轉型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逃生方式。在本次華爾街風暴中,由于資本基礎更為強勁和在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涉足較少,小型專業投資銀行與大型機構相比迄今更好地應對了信貸危機。

  但同時他們也表示,轉型后,資金流入的穩定性增強,但商業銀行(模式)并不容易,首先,他們將被迫降低風險,運用較少的杠桿——而過去他們正是憑借各式各樣的杠桿工具才得以獲得巨額利潤,而他們所被允許的杠桿水平與兩家投行以前所習慣的大不相同。

  師傅倒下,徒弟爭位

  華爾街金融風暴后,國內券商在投行業務上似乎更加安分守己,一些中小券商則把重心轉向將推出的創業板,國內券商的投行業務洗牌已在競爭中展開。

  東方早報理財一周報記者/吳英燕

  一直以來五大投行成熟的經營模式都是中國券商學習的榜樣。面對華爾街五大投行在金融風暴中的逐一倒下,中國年輕的券商們似乎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園。放慢“大投行業務”,做好“小投行業務”,是國內券商在“華爾街模式”倒塌后對投行業務的重新定位。

  要不得的拿來主義

  還來不及拜師學藝,中國券商半年間已失去所有的華爾街投行師傅。

  6月,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在走過85年的風雨歷程后,不堪次貸重負,被摩根大通收購,成為第一家葬送于次貸市場的投行。

  而此刻,大洋彼岸的中國券商們開始調整自己的投行策略。國內最接近華爾街模式的最大投行機構中金公司,廣招具有國內證券業務經驗的賢才,積極準備成立自己的自營業務部門。

  次貸陰云繼續籠罩華爾街,其他投行亦不能獨善其身。

  時隔三月,9月15日,美國兩大投行相繼告別華爾街,第三大投行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以500億美元總價收購,而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由于與韓國開發銀行、美國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收購談判無果最終宣布破產。

  不足一周,9月21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兩大投行被迫改制,由當前的投資銀行改制為銀行控股公司,兩家公司結束以往“高風險高收益”的運作模式。

  半載光陰,五大投行相繼結束自己在華爾街的光榮歲月,這讓國內券商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投行業務該怎么走。

  在投行前線工作了八年之久的章熙康告訴記者,在這次華爾街風暴中,中國券商最應該反思的不是其業務模式,而是其操作方式。他說,投行業務肯定不會因為華爾街五大投行的倒下而終止,投行業務將來會成為券商收入的重要來源,靠天吃飯是被動的。“但是,經過這一次風暴洗禮的中國券商應該意識到金融產品不能照搬華爾街模式,我們要更加注意產品的安全性和本土化。”

  東方證券投行業務部的相關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中國的投資環境和國情都與美國存在很大的差異,美國進行完全市場化的虛擬資本游戲,而中國的投資環境受到監管層的約束。

  而西南證券分析師董先安則認為,如果券商盲目效仿華爾街投行經營模式,倉促推出金融產品,巧立名目,擴大杠桿,最后的結局就只能是爆倉,此外,投行業務還要看實體經濟情況,脫離實體經濟需要的金融行為是不會被市場認可的。

  小投行業務先行

  并購重組和財務顧問兩項業務一直是美國五大投行的主要收入,據了解,早在1999年到2001年,高盛的企業并購與財務顧問服務收入,占投行收入的比重就超過了50%。而這些投行業務在中國才剛剛起步,所以是國內券商求學的重要部分。

  中信證券嘗試入股貝爾斯登,盡管最終沒能如愿,但是可見國內券商擴大投行業務的決心。9月22日,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證券拿下雷曼兄弟亞洲地區業務,有觀點認為這是國內券商抄底華爾街的好時機。

  但是華爾街金融風暴后,國內券商在投行業務上似乎更加“安分守己”。就如章熙康所說的,“我們現在安心做‘小投行業務’,也就是債券發行、IPO和再融資業務。”

  不過章熙康說,海通的并購部還是在進行一些項目,只是現在的項目都是服務性的,也就是在并購中起橋梁搭線作用,不是真正意義的并購重組,“但是只要有合適的時機,我們肯定會做這些大投行業務的。”

  事實上,IPO、增發、配股仍是券商投行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即使是在投行業務占很大比例的大券商也是如此。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河證券、中金公司、光大證券等前十家券商主承銷的項目的募集資金總額達1455億元,占股權融資總量的75.48%。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Topview專家版
* 數據實時更新:   無需等到報告期 機構今天買入 明天揭曉
* 分類賬戶統計數據: 透視是機構控盤還是散戶持倉
* 區間分檔統計數據: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統計:   個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點擊進入
【 新浪財經吧 】

我要評論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國有我一份力!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