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重組為何銀行買單 更大損失是信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7日 07:55 北京青年報 | ||||||||
中航油重組的輪廓漸漸清晰起來,但在重組中航油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尷尬也無處可藏:不得不通過行政手段來解決市場問題。 今年10月,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報交易和賬面虧損。在如此重大問題面前,母公司中航油集團竟然違背新加坡當地監管規則,隱瞞真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將所得1.08億美元貸款給中航油?梢哉f,此舉不僅加大了國家的損失,更嚴重損害了中國公司的海外聲
更大的損失是目前和未來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信譽。這部分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而且一旦失去,即使花數倍的努力也未必能重新獲得。所以中航油集團必須站出來向投資者表示,中航油的所有問題將由其母公司解決;所以國資委必須作出決定,代價再大,也會重組中航油,而不會任其破產。于是就有了行政色彩濃重的中航油重組方案: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將參股中航油,國內6家銀行將不會追討中航油的1.2億美元貸款,而且工行還將牽頭進一步向中航油注資。這就是重組中航油的現實邏輯。市場人士的“中國的國有企業既然在海外上市,即應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法則辦事”的主張,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從此 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銀行是我國最脆弱的金融環節———為了維護穩定,為了維護聲譽,銀行往往是金融風險的最后買單者。 今日的重組,又是通過行政化手段來實施,不得不讓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運作產生擔心,更不用說國家施以援手的成本與代價了。 高改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