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查162家企業“掉隊”
證監會日前正式宣布,IPO在審企業自查階段已基本結束。經過3個月的嚴格自查,財務核查風暴已逼退162家排隊企業,其中,創業板有106家企業的IPO申請被終止審查,主板及中小板共有56家企業被終止審查。
至此, 滬市主板、深市主板和創業板仍在排隊的擬IPO企業數分別有138家、265家、207家,總計610家。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中止審查申請的有107家企業,其中,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有28家、49家、30家。
去年年底,證監會發布《關于做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規定當時正在排隊的近900家擬IPO企業的中介機構必須在2013年3月31日前遞交自查報告;4-5月,證監會在自查報告審核基礎上,開展重點抽查工作,意在通過嚴格的財務核查遏制其業績變臉和財務造假。
數據顯示,在財務自查的最后關頭,114家企業撤回上市申請材料,而此前僅有48家企業撤回。
分析人士指出,上周出現撤單潮的主要原因是,多數企業擔心過早披露將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在臨近收官的批量撤回潮中推出,對單個公司的負面影響將會弱化。
首批30家在審企業將被抽查
按照證監會的部署,在自查階段結束后,財務專項檢查的復核和抽查階段接踵而來。4月3日,證監會選取的首批IPO抽查企業名單出爐。
公開信息顯示,抽查企業的選取工作采用抽簽的方式,按照5%的比例,在已提交自查報告的610家企業中隨機抽取30家,其中,主板7家、中小板13家、創業板10家。
此外,抽取過程中對以往有違規記錄的中介機構也有所側重,“問題投行”的保薦項目占了整體抽取比例的一半,且在抽取過程中被優先抽取,其未被抽取的項目,則與其他項目一同進入下一輪抽取。
最終結果也印證了“側重”的威力,30個“中標”項目涉及的14家保薦機構中,有7家券商有過“前科”,其中曾被出示過警示函的國信證券和談話提醒的光大證券“中槍”率最高,分別有6家和5家項目被抽查。
接下來,證監會相關部門將對自查報告進行全面審核,并同時開始抽查工作。據證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待剩余的100多家企業提交完自查報告后,證監會還將抽取第二批10家企業進行抽查;至5月31日,既未提交自查報告,也未提交終止審查申請的,證監會將啟動專項復核程序,要求另聘會計師事務所復核發行人財務資料,并將視復核情況決定是否進行現場檢查或提請稽查提前介入。
強化中介機構責任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3日的通氣會上同時透露,對涉嫌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的萬福生科,證監會將盡快依據法定程序依法處理,同時對涉嫌未能勤勉盡責的平安證券[微博]、中磊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已經立案調查,并將按證券法有關規定嚴肅查處。
這意味著,證監會將進一步加大對中介機構的責任追究,以強化中介機構責任,促進其勤勉盡責。
某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告訴記者,隨著中介機構集中度越來越高,一個項目出了問題,全部項目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上海一券商合規部門負責人表示:“提高財務審查標準,對進行財務欺詐的、在等待IPO過程中及上市后業績變臉的企業是一種震懾。”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則建議,證監會應通過進一步加強對虛假披露、欺詐、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的監管和處罰,并不斷完善規則,從而使發行人、會計師、保薦機構回歸本位、各盡其責。
據新華社上海4月8日電 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在財務核查的威懾之下,162家擬IPO(首次公開募股)企業折戟自查,上市夢斷。4月9日起,證監會將對首批上交自查報告的610家企業啟動復查和抽查工作,首批30家在審企業將被抽查。
與此同時,監管層再次強調“對上市公司的信息虛假披露案件和欺詐上市案件的打擊力度將不斷加大;同時,還要加大對中介機構違法的查處力度”。
業內人士認為,證監會財務審查標準的提高,不僅對進行財務欺詐和業績變臉的企業是一種震懾,同時也倒逼了中介機構的“回歸本位”和“勤勉其責”。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